寒熱錯雜證
寒熱錯雜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時出現寒證和熱證,呈現寒熱交錯的現象,稱為寒熱錯雜。寒熱錯雜有上下寒熱錯雜和表裡寒熱錯雜的不同。
中文名稱 寒熱錯雜證
病因
陰陽不相順接,即陰陽不相平衡,表裡不相貫通,陽氣不能外達四肢。發熱則多系弛張熱,呈寒熱交作之狀,當陰寒盛正氣虛時則寒,正氣來複,正邪相争而發熱。
常用中藥
烏梅肉、黃連、附子、花椒、細辛、黃柏、幹姜、桂枝、人參、當歸。
常見證型
1、上下寒熱錯雜
患者身體上部與下部的寒熱性質不同,稱為上下寒熱錯雜。包括上寒下熱和上熱下寒兩種情況。上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以膈為界,則胸為上,腹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為上,下腹膀胱、大小腸等又屬下。
(1)上寒下熱
患者在同一時間内,上部表現為寒,下部表現為熱的證候。例如,胃脘冷痛,嘔吐清涎,同時又兼見尿頻、尿痛、小便短赤,此為寒在胃而熱在膀胱之證候。此即中焦有寒,下焦有熱,就其相對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屬上寒下熱的證型。
(2)上熱下寒
患者在同一時間内,上部表現為熱,下部表現為寒的證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熱,腸中有寒,既見胸中煩熱,咽痛口幹的上熱證,又見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證,就屬上熱下寒證。
2、表裡寒熱錯雜
患者表裡同病而寒熱性質不同,稱為表裡寒熱錯雜。包括表寒裡熱和表熱裡寒兩種情況。
(1)表寒裡熱
患者表裡同病,寒在表熱在裡的一種證候。常見于本有内熱,又外感風寒,或外邪傳裡化熱而表寒未解的病證。例如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氣喘、煩躁、口渴,脈浮緊即是寒在表而熱在裡的證候。
(2)表熱裡寒
患者表裡同病,表有熱裡有寒的一種證候。常見于素有裡寒而複感風熱;或表熱證未解,誤下以緻脾胃陽氣損傷的病證。如平素脾胃虛寒,又感風熱,臨床上既能見到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瘤的表熱證,又可見到大便溏洩,小便清長,四肢不溫的裡寒證。
寒熱錯雜的辨證,除了要辨别上下表裡的部位之外,關鍵在于分清寒熱的多少。寒多熱少者,應以治寒為主,兼顧熱證;熱多寒少者,應以治熱為主,兼顧寒證。
預防調護
服藥期間,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轉歸預後
正複邪祛—有向愈之機;陽複太過—發生癰膿、便血、喉痹等熱證;陽亡陰竭—預後不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