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四小名旦論

蘇少卿

蘇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戲劇評論家。字相辰,藝名寄生。自幼喜愛京劇,曾發表過大量有關京劇、昆曲等戲曲劇種的文章。蘇少卿對全國名伶名票在藝術上的得與失,大都進行過評論,實為伶人知音。他主編過《戲劇半月刊》、《大戲考》、《袖珍戲考》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應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之約,長期主持廣播京劇講座,為傳揚京劇藝術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經梅蘭芳介紹至北京中國戲曲學校任教,為培養新一代藝術人才勤奮耕耘。

 三十年前之平劇,以老生為主體,演大軸者多老生,若旦角以青衣為重,花旦刀馬又其次焉,即青衣亦為老生之輔佐,甚少能演大軸者。

 宣末民初,梅蘭芳初成名,戲碼居孟小茹或王鳳卿之次,至洪憲時代,蘭芳編新戲、創古裝,自成一軍,始演大軸,女主臨朝,乾綱乃衰,于是尚小雲、荀慧生、程硯秋等繼起逐鹿,能文之士推波助瀾,旦角遂居主要位置,十年之間,名旦之數,不止于四(同時尚有徐碧雲等,唱做亦佳),四大之名,猶未成立也。民十五六年,梅程荀尚四人,各具專長,各有定型,四大名旦乃成定論,至其位次,則不佞亦有品題(拙作《四大名旦論》,載于十六年《戲劇月刊》)。四大之外,同時之徐碧雲唱做武功皆佳,與梅蘭芳為姻親,其唱近梅,又适因不檢于行,喧傳衆口,遂不得廁身于四旦之列;或擴四為五,以成五大名旦之數。聞徐至今坎坷,其時運蹇塞異常,可為扼腕!今先述四大之來源,再論四小名旦,惜乎徐碧雲昔年不得配并四大名旦而為五大,以緻今日隻有四小,而無五小,否則,如閻世善、李金鴻等,必有一人可入五小數内,吾觀世善及金鴻之技能跷工,殊不讓毛世來、宋德珠,隻緣出道較晚,乃令他人捷足先登。吾國自古神話,金剛之數四,天王之數亦四,後之評技藝家者,以同時齊名之人,搜羅挑剔,必使其數為四,此中乃不免有濫竽或落第之懼,豈非天下可恨之事哉!

李世芳之《廉錦楓》

 四小名旦之說,先見于北平報載,隐推李世芳為魁首,報人謂其貌似梅蘭芳,名中又恰有一芳字。其時梅氏久居上海,不常出演,北人望之不至,遂注目世芳,以為能繼蘭芳之後,此望梅止渴之意也。然世芳來滬出演,在四小旦中比較最晚,适逢其倒倉未複,結果最不餍南人之望。世芳來上海出演兩次,吾觀其面貌,确有似梅蘭芳之處,唱法則因嗓音不能運用自如,佳處不克表現,至武工似欠于毛世來、宋德珠,故兩次南來,皆不甚得志。大約此人為童子時,活潑天真,童音圓朗,面目且有梅意,輿論歸之,初非溢美,及喉音變化,聲譽頓減,是其時運亨塞,全在于喉。而今世芳結婚未久,恐喉音之複,尚需時日,若不勤苦用工,短期内想猶未能騰達,欲為四小名旦之首座,豈可得乎!

張君秋之《金山寺》

 張君秋以票友下海,居然入四小名旦之林,聲譽有蒸蒸日上之勢,非易事也。通天教主王瑤卿之言曰:“唱旦角者,非江南俊秀子弟,再過江到北方學戲不可。”此真經驗之談,君秋是也!君秋江南(丹徒)人,皮膚白皙,扮相不似男性,又有清亮佳喉,雖唱法未臻高深之境,而頗合閨門旦條件,卻與梅蘭芳早年同型,惟媚态覺較差耳。出身票友,武工固非所長,然旦角以扮相唱工為主,武技略差,本不妨礙。今年春,吾觀其演《漢明妃》于更新舞台,嗓音已較前寬響,衷氣亦比初出台時充實,此為年齒漸長,自然之進步,惟唱法表情字眼各項,離蘭芳硯秋之詣造猶遠,尚待精進不懈之研究。又如《漢明妃》一類哀怨之戲,須用程派腔調嗓音演之,始能出色,君秋聲帶近于梅,而唱音不能由内心發出,此戲遂不得謂之傑作,用非其長,宜改弦更張,别編本戲之合于個性者,至唱法之練習,尤不可忽焉。

毛世來、艾世菊、高盛麟之《潘金蓮》

 毛世來于四小名旦中來滬甚早,時黃金戲院人傑地靈,正在黃金時代,凡搭該戲院初出茅廬之角,無不名譽鵲起。世來之來,适在其時其地,故一演而紅,幸運兒也!世來武工固在水準以上,武旦刀馬自佳,然嗓音未出,唱工戲即不堪勝任,第二次重來,雖添唱工戲,亦覺勉強,因舊戲唱法深奧,喉音更難把握,聲律之道,非旦夕之功所能到也。以旦角演大軸,于青衣戲不精,隻以武戲刀馬見長,則為戲渺少矣!吾觀世來戲,當以《南界關》為首屈一指,有打有唱,場子尚屬緊湊,至演花旦戲《小上墳》《小放牛》,跷工甚穩,豐神猶感不足雲。

宋德珠之《扈家莊》

 宋德珠接踵毛世來之後,以武旦姿态出演海上,其戲路亦與世來相同,長于武工,短于唱法,第二次演于更新舞台,亦加演《探母》之公主,扮相唱腔,皆未臻圓熟,非所專工,宜其累也。然觀其演《扈三娘》之刀馬戲,身手矯健,神氣飛揚,其踩跷工夫,别有一番姿勢,真武旦之上選,與毛世來正相伯仲,不可強為軒轾。然吾觀德珠此次面貌瘦削,似有隐疾,若不加調攝,武技将受影響,嗓音亦難望好轉,前途其不可慮,寄語德珠,宜自警惕,技藝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失已得之名,堕已成之業,人非至愚不為也!

 四小名旦出身富連成社者二,北平戲專者一,票友私學者一,分配尚稱平均,票友下海,多因佳喉,張君秋不惟有天然清真之音,且有雅秀之扮相,裝束登場,絕似名閨好女,令人不辨雌雄,不可以票友外行輕之,在四小中現時宜列第一。其餘三人位次,吾不敢信口月旦,俟三五年後,大考一次,再定甲乙不遲。四人均在壯年,各宜勇猛前進,以求登峰造極,實至名歸,無讓四大專美,則吾所罄香祝禱掬誠厚望者也!

(《半月戲劇》1944年8月15日)

光風霁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緻力于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