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肺結核——大塚敬節醫案
患者為九歲的男孩,從二十天前起每天發熱,體溫在38.0℃左右,被診斷為肺門浸潤,目前在治療中。
主訴發熱和盜汗,食欲不振,口幹,舌苔白,大便一天一次。投予柴胡桂枝幹姜湯治療。服藥至第五天時,體溫降至正常,十五天後恢複了原來的健康狀态。一個月後就又可以上學了。此後三年間一直很健康。
對于該患者的情況,開始覺得給予小柴胡湯即可,但由于面色不佳,精神萎靡不振,比起小柴胡湯證更有虛證的表現,于是就給予了柴胡桂枝幹姜湯。《漢方診療三十年》
30陳舊性肺結核——大塚敬節醫案患者為四十五歲男性,約在十年前患肺結核,病情沒有惡化,一直維持着現狀。
初診于一九五三年八月一日,患者個子矮小,血色不良,呈瘦削的體格。目前無明顯不适主訴,隻是晨起輕微咳嗽、咳痰,有時痰中帶血,快速行走時會出現呼吸困難。食欲、大小便無異常,偶爾感覺肩凝。
告知因有上述症狀,欲長期服用漢方藥物而來診。
脈搏62次/分,脈象微浮,腹部上悸動輕度亢進,胃部有輕微振水音。
我投予了柴胡桂枝幹姜湯加黃芪、茯苓治療。一個月後覺得疲憊感減輕,入秋後,痰亦減少了。一九五四年,在三月份有過少量的血痰,餘無不适。這一年持續服藥,至一九五五年五月便停藥了。患者的血色變得很好,身體也長胖了。患感冒後能夠馬上治愈。但直到最後,一次x線胸片診斷也未做,患者不喜歡類似檢查,并且一直拒絕注射藥物、抗生素等療法,一心一意地進行漢方醫學治療。
——柴胡桂枝幹姜湯備忘錄
*柴胡桂枝幹姜湯又稱柴胡姜桂湯,也簡稱姜桂湯,臨床應用時,與小柴胡湯證和柴胡桂枝湯證相比較,以比上兩方更虛弱的病情為适應證。因而胸脅苦滿也較輕微,觸診季肋下時,多無明顯抵抗和壓痛。一般全腹部弱而無力,心下部可聞及振水音。另外還有臍部的悸動。主訴多有血色不佳、口幹、氣短,甚至有盜汗。脈也弱。
*該方應用于柴胡加龍骨牡蛎湯的虛證,宜參考柴胡加龍骨牡蛎湯條文。
*姜桂湯除用于治療肺結核之外,還可應用于婦人血道症、神經症、心髒瓣膜病等疾病。
*有些藥店出售土瓜根作為姜桂湯中栝蒌根的代用品。栝萎根系栝萎(葫蘆科植物栝萎--譯者注)的根,土瓜根是土瓜(旋花科植物土瓜-譯者注)的根,一定要認真區别。土瓜根有一種令人生厭的苦味,有時利用這一點來催吐。但是現在可以使用炮制方法去除土瓜根的苦味來混淆二者,實屬不妥。
*對于肺結核,盜汗不止者可用姜桂湯加黃芪、茯苓各3.0克,持續發熱者可加黃芪、鼈甲各3.0克,咳嗽嚴重者加五味子治療。另外對心悸、氣短甚者可加吳茱萸1.0克、茯苓3.0克進行治療。
31肺炎——和田正系醫案44歲男子,素體強健。4月前患感冒,發熱咳嗽嚴重,病情漸進而羸瘦,疲勞,四肢無力感尤甚,劇咳則咯血痰。體溫38-40℃,脈搏120-130次/分,細數無力。咳嗽,盜汗,不眠,便秘,輕度胸脅苦滿,右肺聞及多數羅音,叩之為濁音。與柴胡姜桂湯,2日後好轉,5日體溫降至36.7℃,脈搏68次/分,咳嗽、盜汗、不眠均愈。每日行大便。3周後基本痊愈。(和田正系氏《漢方與漢藥》4卷3号)《漢方臨床應用解說》
32脘脹心痞——闫雲科醫案張某,女,45歲,河拱村人。中年喪偶,失伴孤鴻,人生旅途之不幸,養老撫幼之艱辛,招緻胸脘脹悶,納化呆滞,遇事驚悸,夜間不寐等諸多病證附身。某醫院診斷為神經衰弱、輕度胃下垂(鋇餐),經治不效。
患者胸脅苦滿,咽中梗塞,如有炙肉,肩背發冷,口幹苦,不思飲,不思冷,冷則腸鳴,腹内不适,大便二三日次,便前腹痛,便後即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腹診,心下痞滿,腹皮薄弱,無抵抗。
觀其脈症,知為肝氣郁結,犯胃克土,加之體勞心瘁,心脾兩虛。肝郁則胸脅苦滿,脈象見弦;心虛則心悸少寐,體倦乏力;脾虛則運化維艱,納谷呆滞。治宜先調肝胃,後補心脾,拟柴胡桂枝幹姜湯:柴胡12g 桂枝6g幹姜6g 黃芩6g 牡蛎30g天花粉15g 甘草3g二劑
二診:脘脹減輕,納谷增加,大便一日一次,睡眠較前好轉,肩冷亦輕。效不更方,原方續服三劑。
三診:脘脹已止,諸症均輕,睡眠仍差,舌淡紅,少苔,脈弦細弱。觀其脈症,木土已化敵為友,肝脾亦各司其職,補益心脾,時機已熟。拟歸脾丸,早晚各服1丸(10g),囑其調節情緒,豁達寬容。《臨證實驗錄》
33脅脘疼痛——劉渡舟醫案鄭某,女,62歲。右脅及胃部劇烈疼痛已5天,大便溏洩,每日二三次,舌質淡苔薄,脈弦。柴胡12克黃芩6克桂枝6克幹姜6克花粉12克 牡蛎12克 炙甘草6克服藥三劑後,疼痛大減,大便已成形,每日一次,上方續服三劑而愈。《臨證指南》
論:看到這個醫案,會想到大柴胡湯。但是大柴胡明顯的有胃腸壅滿亢實證。而本條大便溏洩,也就是沒有腸胃壅滿。所以不用大柴胡瀉下,而用柴胡桂枝湯,溫中升陷。本案當還有其它的少陽證,如口苦,咽幹,太息,但脅痛為主症,加脈弦為木脈,所以本案可以小範圍鎖定柴胡劑,在确認用柴胡桂姜湯。
34胃痛下垂——龔明禮醫案祁某,女,61歲,1983年5月26日診。胃脘疼痛已有一年餘,某醫院診斷為“胃下垂”。近一月來疼痛加劇,伴神疲乏力,納少泛惡,口臭口幹,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煩,大便時溏,舌邊尖紅苔薄白,脈細軟無力。此屬熱郁肝膽,脾氣虛憊,運化無權,水飲停聚胃中。治宜清利肝膽,溫脾化飲,方拟柴胡桂枝幹姜湯加味:柴胡10克,黃芩6克,幹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0克。
上方共進3劑,胃痛已減,口臭已愈,但出現腹中雷鳴。此為肝郁漸疏,脾氣已運,上方加黃芪12克,服10劑,諸症果愈。[四川中醫1985,(12):11]
按語:口臭、口幹、心煩、舌邊尖紅,肝膽有熱也;神疲納呆,大便時溏,脈細無力,脾寒也。膽熱脾寒,氣機不利,津凝不滋,則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治宜清利肝膽,溫脾化飲,本方正與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強化飲利濕之功。《傷寒論名醫驗案精選》
35胃痛——劉永軍醫案苗某,女,63歲,2015年4月22日初診。患胃病數年,中西醫多方治療,病情時好時壞。1周前因飯後受涼,胃部脹痛,在家自服藥物效不顯。發病以來精神不振,食欲差,大小便尚可。有糖尿病數年。症見胃部脹痛,食欲差,食後腹脹,口苦口幹,喜飲,手腳涼,腿困,全身發癢,汗出不多,舌淡紅,苔薄白,脈弦。中醫診斷:胃痛(膽熱脾寒,水飲内停)。治則:清膽溫脾,健脾化飲。處方:柴胡12g,黃芩9g,桂枝9g,幹姜12g,花粉12g,炙甘草6g,龍骨18g(先煎),牡蛎18g(先煎),黨參15g,茯苓15g,蒼術15g,枳實9g,陳皮30g,雞内金15g.7劑,水煎服。
4月30日二診:症狀大減,多年的皮膚瘙癢明顯改善,藥後有反酸症狀,加海嫖峭15g,繼服5劑善後。《經方臨證實踐錄》
36慢性腹瀉——劉渡舟醫案齊某,男,42歲。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已近5年,腹痛腹瀉,午後為甚,大便有黏液,輕則每日3-4次,重則每日7-8次,往往因過食生冷或精神緊張而加重。伴見:口苦心煩,失眠,口渴欲飲,不思飲食,小便短少,下肢腫脹。舌邊尖紅,苔白厚,脈弦而緩。證屬太陰脾寒而肝膽郁熱。
柴胡10克 黃芩6克桂枝12克 幹姜12克花粉12克 牡蛎20克炙甘草10克服藥七劑後,腹瀉減為每日1-2次,腹痛減,精神好轉。續上方加黨參9克,又連服二十餘劑,諸症皆消。後經纖維結腸鏡檢查,潰瘍愈合。《臨證指南》
38腹瀉——賈春華醫案李某,男,38歲,職員。腹瀉1年有餘,每因飲酒或食用生冷後加重,發作時大便稀薄,日三四行或五六行,纖維腸鏡、電子腸鏡檢查,無器質性病變。某醫學院附屬醫院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服用黃連素、氟哌酸、補脾益腸丸有所緩解,但效果不著。食用生冷食物或飲酒後仍然發作。1998年10月求診于餘。自謂:瀉痢時作,腹脹腹痛,口苦咽幹,兩脅脹滿。視其舌紅苔膩,脈弦細數。辨為肝膽濕熱,脾虛腸寒。治以柴胡桂枝幹姜湯加味:柴胡、黃芩、清半夏、栝蒌根、延胡索、幹姜各10g,煅牡蛎30g,桂枝、黃連、甘草各6g,7劑,水煎服。7日後,病人複診,自述大便日一兩次,且已成形,其他諸症亦皆減輕。繼予上方加減出人1月餘而愈,随訪未複發。摘自:賈春華,柴胡桂枝幹姜湯及其合方治療腸激綜合征心法[J].浙江中醫雜志,2003,23(1):36-37.《經方治驗消化病》
購書學習,進群,請加好友(微商—勿擾)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禦,學古中醫
自學中醫,隻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自學仲景,隻讀黃師,四聖一脈,醫家準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