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恭王府藏溥心畲精品賞析

萬公潛捐贈的溥心畬書畫,基本涵蓋了晚年溥心畬在台灣生活十四年間各個時期的各種風格。在本文前部分中,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書畫中的題跋與他的生活、交遊等情況進行了對照,并探尋了書畫捐贈人萬公潛先生和溥氏的淵源,轉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幹轶事趣聞。


溥心畬 梅花圖 恭王府藏?

恭王府藏品的表現方式與溥心畬的心性世界

萬公潛捐贈的溥心畬書畫,基本涵蓋了晚年溥心畬在台灣生活十四年間各個時期的各種風格。在本文前部分中,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了解到了溥氏晚年的生活境遇,并将書畫中的題跋與他的生活、交遊等情況進行了對照,并探尋了書畫捐贈人萬公潛先生和溥氏的淵源,轉引了溥氏生活中的若幹轶事趣聞。在本部分中,文章将着重分析書畫作品與溥心畬晚年精神狀态之間的契合。從他的筆觸中,我們不僅僅領略到了這位生逢亂世的“舊王孫”高超的藝術造詣,還能透過藏品解讀到溥心畬的真淳的心性世界。?


溥心畬 空山雲起處 恭王府藏?

(一)恭王府藏溥心畬作品的題?

材傾向與小品特征在萬公潛捐獻給恭王府的六十四件溥氏書畫作品中,題材分布較廣,有山水、花鳥、人物、鞍馬等。綜合考察這些書畫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從數量上看,山水畫數量最多,一共有二十五幅,其中手卷四幅,立軸一張,橫幅一張,團扇一把,冊頁共計十八張。花卉共有八幅,其中冊頁四張,立軸四張。人物、鞍馬畫共十四張,其中立軸九張,橫幅四張,鬥方一張。由此可以看出溥氏晚年繪畫依然以山水為主,人物、神佛、鞍馬次之,花鳥又次之。其次,從“随類賦彩”上看,作品可以分為水墨和傅色兩種。?


溥心畬 青蓮墨荷圖 恭王府藏?

與溥氏早年作品不同,這些晚期作品中,水墨作品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傅色的作品。在山水畫作品中,隻有一件繪制精細的青綠山水畫《山水樓閣圖》,應為早年居大陸時所繪。在台灣繪制的二十餘幅山水作品中,大都是小景山水或手卷,一般以水墨為主,僅僅以極淡的赭石和花青渲染。從筆法上講,這些小景已經脫去了北宗金碧青綠山水的法度,而轉向一種文人情調的抒懷和筆意的簡約。溥氏在這些山水中放棄了南宋所崇尚的反複皴擦的筆法,隻是簡單用濃淡相繼的墨色處理山石的質感,還留下了一些“馬、夏”畫派重視勾勒山石輪廓線的特點,以題有“山光隐空際,樹色滿溪邊”的山水較為典型。另外,有的山水還偶有“小斧劈皴”的出現,例如落款為“癸卯元日”的山水橫幅等。?


溥心畬 山中歲晚無餘卉 恭王府藏?

在人物、鞍馬畫中,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風貌。一種是“逸筆草草”的寫意減筆人物,另一種是繪制精細的白描或傅色妍麗的人物、鞍馬畫。後者較為富貴但數量較少,前者則呈現出一種“小品”特征。例如取材于朋友聚會時的随意小品《萬老爺客串黃天霸》,萬公潛客串了京劇《連環套》《惡虎村》中“黃天霸”這一角色,溥氏通過寥寥數筆,将黃天霸的“行頭”和神情都描繪得十分生動。溥氏将這些繪畫小品随手寫上幾個字就送人。溥氏晚年與求畫者的關系很值得推敲:“(溥心畬)十點半以後,做完他自己的事情,大概有半小時的時間,就替朋友們畫幾筆,每人分配到五分鐘或十分鐘,這叫做「排班」。?


溥心畬 石徑通幽澗 恭王府藏?

有位朋友,每到十點半就到他家,除了生病,無論刮風下雨,間斷的時候很少,日積月累,所以他收藏溥先生的東西真不少。”可以想象,溥氏晚年的很多作品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流傳出去,由于都是“五分鐘”“十分鐘”内做出贈送朋友的應酬之作,故在諸多題材的繪畫作品中均呈現出小品傾向。這種特征反而成為了溥氏晚年風格的一種代表,而早年精通“北宗”山水的面貌反而逐漸讓位于這種具有文人情調的小品。?

(二)小品化的作品表現與溥心畬古典精神狀态?

關于溥氏在台灣藝術創作的心态,可以從恭王府收藏的溥氏作品中窺得一斑。溥氏晚年生活境遇不佳,但是在“安貧樂道”精神的倡導下,他的作品風格樣式産生了幾個變化。大幅作品數量的稀少,說明“小品化”的創作傾向日益占據上風。這是溥氏由王孫心态向文人心态的轉變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王府中長達三十年的生活和身為皇室貴胄的血統淵源,都使得這個“舊王孫”在大陸的藝術中自然流露出一種天然的皇家富貴與靜逸之氣,使之成為複興“北宗”山水的領軍人物。而到了台灣之後,居住環境的驟然改變、生活的窘迫雖然不至于使他為衣食而奔波,但是昔日王府的盛況已經不複存在,身為文人的他心中難免會産生思鄉、懷舊的情緒,進而影響到了他的藝術。在台灣他以教書、客徒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學者身份也積極地促使他回歸傳統文人的生活,而不是一個前朝的“王爺”。溥氐晚年在台灣生活的心态是頗值得玩味的。?


溥心畬 玉堂花色滿瑤池 恭王府藏?

溥心畬晚年心态的最重要表現形式就是回歸了一種“古典主義”的精神狀态。所謂“古典主義”,原本在西方藝術史學者的定義中是指希臘藝術精神中“靜穆單純、樸素理想的美學精神和藝術類型”。在中國,對古典的追求以元代畫家趙孟“作畫貴有古意”最為重要。溥心畬的晚年藝術,回歸了“靜穆單純、樸素理想”的古典精神狀态,将自己的審美理想與宋元以來的文人畫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他小品化作品的表現形式和返璞歸真的藝術表現力。?


溥心畬 遠岫孤雲起 恭王府藏?

在恭王府收藏溥氏繪畫中,《仿李公麟五馬圖》就是這種古典精神境界的代表。在這幅畫中,他用大段題跋梳理了唐代曹霸、韓幹以來的諸位鞍馬名家的事迹,将李公麟《五馬圖》中的名馬“滿川花”臨摹出來,并将牽馬者冠冕和服飾樣式改為唐代,運用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将飄逸而行止自如的中國古代“白描”技法完美展現出來。在另外一幅無款人物風俗小品《伐樹圖》中,他則向北宋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借鑒了人物的衣紋繪制方法,使用粗筆短勁的釘頭鼠尾描,隻用寥寥數筆就将數個人物專注于伐樹的神态活靈活現的傳達出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