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達摩祖師《悟性論》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

修者;以離相為宗。

故經雲: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佛者覺也;人有覺心,

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

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

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

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貪嗔癡是。

返貪嗔癡為戒定慧,

即名超三界。

然貪嗔癡亦無實性,

但據衆生而言矣。

若能返照,

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

貪嗔癡外更無别有佛性。

經雲:

諸佛從本來,常處于三毒,

長養于白法,而成于世尊。

三毒者:貪嗔癡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

皆是菩薩所行之處,

無所不乘,亦無所乘,

終日乘未嘗乘,此為佛乘。

經雲:無乘為佛乘也。

若人知六根不實,

五蘊假名,遍體求之,

必無定處,

當此人解佛語。

經雲:‘五蘊窟宅名禅院,

内照開解即大乘門’。

可不明哉?

不憶一切法,乃名為‘禅定’。

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知心是空,名為‘見佛’。

何以故?

十方諸佛皆以‘無心’,

不見于心,名為‘見佛’。

舍身不吝,名大布施。

離諸動、定,名‘大坐禅’。

凡将心求法者,為‘迷’,

不将心求法者,為‘悟’。

不著文字,名‘解脫’;

不染六塵,名‘護法’;

出離生死,名出家;

不受後有,名得道;

不生妄想,名涅槃;

不處無明,為大智慧;

無煩惱處,名般涅槃;

無心相處,名為彼岸。

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内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

凡夫當生憂死,臨飽愁饑,

皆名大惑。

所以聖人不謀其前,

不慮其後,無戀當今,

念念歸道。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