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點上方綠标收聽【晚課】主講:雲谷禅師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作者:梅心如樾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大家好!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人生境遇,實為心造。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這句話多用于形容獨善其身,但其實更是閱盡千帆後的一種淡然與灑脫。

淨,是一種境界,更是修行。

佛說,為人修三淨,能獨守一方心靈淨土,不為繁雜所擾。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1

耳淨,無是非

嶽麓書院有一副對聯,尤其喜歡上聯:“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做事對錯,在于自己的内心衡量;所得是贊譽,還是诋毀,都任人評說;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得失之間,淡然随緣。

近日,剛好在看一個傳記劇《功勳》。其中一個單元,講的是無名英雄于敏。

1960年底,在中科院院士錢三強的組織下,核物理學家于敏,放棄已經小有成就的原子彈研究,一張書桌、一把計算尺,從零開始,轉攻氫彈技術探索。

彼時,氫彈研究,處于西方發達國家嚴密封鎖之下,涉及國家最高機密,連至親的家人都不能說。

于敏從此隐姓埋名,整整28年,忍辱負重。他帶着一群年輕的科學工作者,把“草稿紙鋪滿戈壁灘”。

用了2年8個月,研制出我國第一顆氫彈,他創造的“于敏構型”,至今仍是世界級機密之一。

他以最平凡的普通人姿态,創造出驚世壯舉。直到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于敏的名字才首次公開;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艱苦卓絕的物資條件、親人的誤解、街坊鄰居的惡意揣測,都不曾令他絲毫動搖過。

于敏的堅守,是使命感,也是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信仰;是他明确的是非觀、價值觀,讓他可以無懼是非、不受任何外物幹擾,從而創下驚世功勳。

而我們的周圍,時常會有是非之人。他們哪怕并不知道事情原委,卻也要把道聽途說之言,拿來當談資 ,不顧場合、不計後果地先吐為快 。

面對好言,或者惡語,我們都要做到明辨是非、心堅意定。不被花言巧語迷惑,也不為污言穢語受傷。

好與不好,不過是不相幹之人的看法。别人眼中的标準、口裡的評判,都不是統一的标尺,更不應成為我們的困擾。

我們隻需堅守耳淨,便自有一份坦然,能從容笑對時光、是非隻如風過。

不聽是非、亦不被無謂煩惱所擾,人生便可如淡茶,自有悠然隽永的甯靜和欣悅。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2

眼淨,皆美好

佛陀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兼具光明與黑暗,這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

我們由眼外觀,由眼而生分别心。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定然是不同的結果。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剛開始在音樂界展露頭角時,曾一度非常緊張,總擔心自己的嗓子不堪重負。

在一次巡回演出時,因擔憂嗓子出問題,他雖然疲憊萬分,晚上卻在下榻的酒店裡,焦慮得無法入眠。

就在此時,隔壁傳來嬰兒洪亮的哭聲。帕瓦羅蒂苦惱地聽着,更加不能入睡。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幾個小時,帕瓦羅蒂在煎熬中忽然想到:為何嬰兒哭了那麼久,嗓音完全不啞,一直洪亮如初?

他頓時倦意全無。通過用心傾聽和思索,終于發現,嬰兒因為一切沒有發育,不會單獨用嗓,使用的是丹田之氣。

這個發現讓帕瓦羅蒂興奮異常,他開始練習用丹田之氣唱歌。接下來他的演出大放異彩,一舉穩固了他在歌劇界的崇高地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同樣的一件事,着眼點不同,眼中所呈現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面對夜哭的嬰兒幹擾,你可以煩惱抱怨、痛苦整晚;卻也可以像帕瓦羅蒂一樣,從細微之處發現精妙的啟發。

眼淨,看到的即是美好。再平凡的處境,也有别樣的風景;反之,要麼是凄風苦雨,要麼是紛雜煩擾。

眼淨,是一個内觀和自省的過程。不挑别人缺點、不評判别人長短;不羨慕别人的生活,也不在别人的眼光裡沉浮。

眼淨,是由眼及心、專注當下。不憂過去,不懼未來;是不瞻前顧後、不左顧右盼。遇繁不雜,遇亂不迷 。

佛說:淨!(深度好文)【晚課】第935期

3

心淨,無煩惱

林清玄說:“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遠離貪嗔癡怨即為淨。

想要安甯歡喜,必要有一顆清淨心。

少欲忌貪,不嗔恨、不執着,便不生怨,由此淨心。

淨心,使人恬靜而安然。

看過一個故事。

有位經驗豐富的老切割大師,接到一位商人的大單,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罕見大鑽石,卻因中間有一道裂痕而美中不足。

大師發現,如果能夠順利地沿着裂痕切割,價值會翻數倍,反之,切割失敗,價值必然暴跌。

談妥價錢之後,大師轉過頭,從一個遠遠的操作台,叫來一個年輕的後生。

聽完大師的吩咐,後生接過鑽石,手起錘落,鑽石應聲一分為二。然後看也沒看,順手把鑽石還給大師,又從容走開,兀自忙工作去了。

商人驚歎莫名,問大師:“他是這裡工作很久的老技師嗎?”

大師答:“不,剛來三天。他能做好,是因為他不知道這塊鑽石的昂貴,心淨而手穩,所以動作精準而果斷。”

道理何其簡單,啟示又何其深刻。我們正是思慮過多,才有了更多的羁絆和困擾。

所謂修行,實則就是修心。

我們的每個念頭,都像是一顆種子,而我們的心,就是土地。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生出什麼結果;是鮮花還是雜草,完全取決于我們發出了什麼念。

《心經》中提到:“心無挂礙,無有恐怖。”

心無雜念、無更多挂礙的人,才能凡事淡然,渺無煙塵,是為一顆清淨心。

而清淨心,能破除一切枷鎖,屏蔽一切幹擾,氣定神閑,溫和而堅定;能于鬧市中獨立,于心瓣中生蓮。

《省心錄》裡寫道:“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我想再加一句:清淨心,不染煙塵。

人生境遇,實為心造。

耳淨、眼淨、心淨,才是人生上上境的赢家!

同意的點亮“在看”,随喜轉發,功德無量!

作者:梅心如樾 願意自己活成一道光,用溫暖的文字,書寫溫暖的餘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