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四大神獸湯(青龍湯、朱雀湯、白虎湯、玄武湯)

四神獸中,《傷寒論》中提到的湯方唯獨缺少了朱雀湯,這成為了中醫曆史上的一個懸念。天人合一、修為生命,乃是中醫之道。

青龍東方,屬木,色為青,春季,性溫,其氣主升;

白虎西方,屬金,色為白,秋季,性涼,其氣主降;

玄武北方,屬水,色為黑,冬季,性寒,其氣寒藏;

朱雀南方,屬火,色為紅,夏季,性熱,其氣熱散。

[大、小青龍湯]

[方劑]大青龍湯

[來源]解表劑,漢·《傷寒論》

[功效]麻黃六兩(12克)、桂枝二兩(6克)、甘草二兩(6克)、杏仁四十粒(6克)、石膏如雞子大(18克)、生姜三兩(9克)、大棗十二枚(3枚)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黃,減200毫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除煩。主外感風寒,兼有裡熱,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亦治溢飲,見上述症狀而兼喘咳面浮者。

[主治]外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裡熱,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亦治溢飲,見上述症狀而兼喘咳面浮者。臨床常用于治療流感、暑熱、急性腎炎、瘾疹、小兒夏季外感高熱。

[研究]臨床報道亦見于治療寒冷性荨麻疹、痤瘡、濕疹、無汗症,以及閉經、口渴、高熱、急性腎炎、環形紅斑、過敏性鼻炎等證屬外寒裡熱者。現代研究表明,大青龍湯具有解熱、抑菌、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

[禁忌]由于本方發汗力頗強,故一服得汗後,應停後服,以防過劑。凡屬陽虛、表虛及有汗而煩者,均應禁用。體質較弱者,應慎用;脈搏微弱,出汗容易受涼者,禁用。

[方劑]小青龍湯

[來源]解表劑,漢·《傷寒論》

[功效]麻黃(去節)9克, 芍藥9克, 細辛3克, 幹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寒内飲證。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甚則咳喘不能平卧,或幹嘔,或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方名]白虎湯

[分類]清熱劑

[出處]《傷寒論》

[組成]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病機]“本方原為治陽明經證的基礎方。傷寒化熱内傳陽明之經,或溫邪由衛及氣,皆能出現本證。裡熱熾盛,故壯熱不惡寒;胃熱津傷,故見渴喜冷飲;裡熱蒸騰,逼津外洩則汗出;脈洪大有力為裡熱熾盛之象。氣分熱盛,惟以清熱生津之法最宜。

[運用]

①辨證要點:本方為治氣分熱盛證的基礎方。臨床以壯熱、汗多、煩渴、脈洪大為辨證要點。或裡熱熾盛,裡熱熾盛為要點。《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脈浮滑,以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谵語遺尿,發汗則谵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②現代運用:常用于急性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大葉性肺炎、鈎端螺旋體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腸傷寒、急性細菌性痢疾、瘧疾、麻疹、敗血症等辨證屬氣分熱盛者。

[ 禁忌]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口不渴者,脈見浮細或沉者,血虛發熱而脈洪不勝重按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方名]真武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茯苓、芍藥、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術6g 。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陽利水,溫脾腎以助陽氣,利小便以祛水邪。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甯,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洩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強心利尿、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改善腎髒功能、調節腎上腺皮質醇等。

[病機]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的基礎方。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緻水濕内停。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内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于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淩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若由太陽病發汗太過,耗陰傷陽,陽失溫煦,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其證因于陽虛水泛,故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

[要點]治太陽病發汗不解後,出現“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的症狀。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真武湯方證:頭暈心悸,下肢浮腫或痛脈沉者。(少陰太陰)

[運用]常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辨證屬脾腎陽虛,水濕内停者。晚期卵巢癌腹水、羊水過多、惡性腹水、梅尼埃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肺源性心髒病、擴張性心肌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面肌痙攣、腎癌術後癃閉、頸源性眩暈、心源性胸水、上肢動脈栓塞、慢性乙型肝炎、帕金森病等證屬腎陽衰微,水氣内停的病證。

[禁忌]

◎水煎服時應附子單味先煎,煎至不麻口時,其他藥物再予入煎,未煎熟者禁服。

◎寒濕證者,陰虛諸證者,皆忌用陰虛多内熱不宜。

[朱雀湯]《黃帝内經》雲:“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心屬火,其色赤,在《輔行訣》中載有大小朱雀湯,小朱雀湯為黃連阿膠湯、大朱雀湯為黃連阿膠湯加人參、幹姜。

[方名]黃連阿膠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黃連四兩(12克)、黃芩二兩(6克)、芍藥二兩(6克)、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每日三次。方中雞子黃為血肉有情之品,擅長養心滋腎,需生用;純實火所緻的不寐證非本方所宜。

[功效]扶陰散熱、滋陰降火,除煩安神。

[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邪火内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陰虛火旺,心煩不眠,囗幹咽燥、心腎不交之失眠證,焦慮、心中灼熱而煩,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

[方歌]黃連阿膠雞子黃,黃芩芍藥不可忘;滋陰瀉火清虛熱,交通心腎效力彰。

[病機]黃連阿膠湯主治“陰虛火旺”證,多見于熱性病的後期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中,以虛性的興奮失眠為突出表現。如《肘後方》載本方“治時氣瘥後,虛煩不得眠。胸中痛疼,懊侬”。這些疾病常常出現體質的消耗和内分泌的失調,從而造成神經精神的亢奮,傷寒家們稱之為“少陰熱化證”,病機特點是内熱燔灼傷陰動血,虛實夾雜。

[辨證要點]黃連阿膠湯證:“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四神獸線索特點總結:

①青龍湯以麻黃為主,用于發散表邪;

②白虎湯以石膏為主,用于收斂生津;

③朱雀湯以阿膠為主,用于滋陰清熱;

④玄武湯以茯苓為主,用于利水滲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