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山1909年出生于遼甯開原,是我國著名的針灸專家,精通内、外、婦、兒等科,尤其擅長針灸,後自創“眼針療法”,獲得遼甯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中醫藥管理在全國推廣,成為我國針灸學科的重要人物。
彭靜山15歲時失去了父親,全靠叔父照應。為了讓他有出息,在叔父的努力下,湊足了念書學醫的學費,在一家名叫“興仁醫學社”的書館讀書學醫。
書館的主講人叫劉景川,他是彭靜山醫學之路的啟蒙老師。劉景川先生可謂是滿腹經綸,隻可惜無人賞識,不得已隻能設館教學。劉先生的父親是醫生,所以他也研究醫學,而且創辦“興仁醫學社”,不僅教學,而且教醫。
彭靜山就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讀書學醫生涯。劉先生治學極嚴,每天五更上學,晚上才放學,除了吃飯以外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間。兩年下來,他不僅打下了較好的文化功底,而且精讀了《内經》《傷寒論》《金匮要略》等醫書。
就在讀書學醫的第二年,開原縣開始考試中醫,彭靜山和同學們都去應考,由于功底紮實,6個同學居然全部通過了考試。雖然最終因為沒有行醫經驗而沒有發放行醫執照,但是卻堅定了彭靜山學醫的信心。不過,他很快發現,劉先生隻通醫理,不懂開方抓藥,于是他隻好另投名醫。
彭靜山的第二位老師是劉景賢,當時已經獨立開設診所。彭靜山投到他的門下後發現,這位劉老師卻不懂醫理,看病全憑經驗。于是,又産生另投名師的想法。恰巧此時,開原城來了叫唐雲閣的醫生,這是一位針灸大夫,專用針灸治病,偶然也用藥,這在東北是非常少見的。正好這位唐先生也收徒弟,于是彭靜山又投入到唐先生門下學習針灸。
幾年後,彭靜山在叔父的幫助下,來到沈陽學醫,這次拜了一個真正的名醫,他就是馬二琴。跟對了師父,進步當然更快,很快就能獨立出診了。
1930年,彭靜山開始行醫,在沈陽“積盛和”大藥房當“坐堂先生”。從此,他開始邊實踐邊學習。此後的十幾年裡,彭靜山的醫術不斷提高,病人日益增多,名聲也越來越大。新中國成立之後,彭靜山到中國醫科大學針灸科任職,這是中國西醫醫科大學裡面最早開設針灸科的。
彭靜山在學校的圖書館閱讀了大量的中醫古籍,包括針灸方面的書,這讓他的視野更加開闊,針灸技術日益提升。後來,他擔任了中國醫科大學和遼甯中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任、教授,同時兼任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和副院長。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彭老便開始在針灸治療眼病方面進行探索,通過長期臨床觀察患者眼白睛和脈絡形态顔色的變化與疾病之間的關系,他終于發現了眼白睛脈絡變化與疾病之間的規律,創立了觀眼識症學說。後來,通過十來年,對上萬餘臨床病例的治療,最終創造了眼針療法,這種療法在眼眶周圍用微針進行刺激,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眼針療法具有操作簡便、起效迅速、療效顯著、适應症廣等特點。
1982年,“彭氏眼針療法”在通過遼甯省衛生廳鑒定之後,被評為遼甯省重大科技成果獎,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認定後,在全國推廣。眼針療法應用于臨床40年來,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療效,适應症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對許多頑疾有其獨特療效。不僅如此,“眼針療法”聞名海内外,彭靜山教授多次應邀到國外講學。
彭靜山一生著有醫書20餘本,發表的中醫藥論文130多篇,特别是他編寫的《彭靜山觀眼識病眼針療法》是一部專門介紹“眼針療法的著述,對針灸科研和臨床治療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同時是針灸工作者、愛好者的必讀書籍。
注:圖片來自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