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衛華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一個城市的思想和大腦,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更是體現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重要标志。一座藏品豐富多彩、陳列展覽新穎獨特的博物館,能給人一種心靈的慰藉、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依賴。優秀的博物館不隻是自身的光華,同時也榮耀了居住在此的子民。譬如湘西自治州博物館,便是我們湘西人的精神家園。
1957年建成的湘西州博物館
看展覽已經是當時群衆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彈指一揮間,湘西州博物館走過了六十多年的曆程。她經曆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峥嵘歲月;擁有過八十年代的絢麗輝煌;也面臨過九十年代經濟浪潮的洶湧搏擊……
1988年遷建的湘西州博物館
館舍位于吉首市芙蓉崗,為仿古四合院式琉璃瓦建築
在湘西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湘西州博物館于2017年9月實現了第二次搬遷,在湘西民族文化園迎來了博物館的春天。而我作為一名博物館人,陪伴着湘西州博物館發展,從一磚一瓦的建設到展覽内容一字一句的推敲,再到文物展品逐件陳列,見證和記錄了博物館的華麗蛻變。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這個屬于博物館人的節日裡,回顧起新館建設時期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忍受着封閉空間裡沒有空調的炙熱和空氣中刺鼻的油漆味,我和我的同事們每天忙碌在展廳裡,不是在運送文物,就是在展櫃裡擺放文物,那是一段累并快樂的日子。
201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際,州博物館新館隆重開館
坐落在湘西民族文化園的湘西州博物館,建築外觀新穎獨特,宛如一塊棱角分明的山石,她的設計理念來源于湘西連綿不絕的群山,巍峨聳立而又堅韌挺拔,既展現了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偉岸如山的性格特征,又蘊含了淳樸熱忱的民族情懷。與民族文化園内藝術中心的流水造型遙相呼應,呈現出山與水的完美對話。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閃爍,更顯流光溢彩、富麗堂皇。
新館位于文化廣場,毗鄰武陵山大道。
走進博物館,就是走進了曆史的長河,漫步其中,總有種在不同時空漫遊的感覺。沿着先民們的足迹,我們的每一步都跨越了數百甚至上千年……從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石器時代到端莊雄渾、華美獰厲的青銅時期;從戰國古城興廢的風雲變幻到秦漢文明耀眼的輝煌;從唐風宋韻到八百年土司故城的興衰;從明清古鎮的繁華到南方長城的烽火……全方位地展現了湘西悠久的曆史。
夜景美不勝收,引人入勝。
走進博物館,就是走進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民族團結大花園。“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無論是擁有“原始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土家族茅古斯,還是源于生活、再現古代生産勞作方式的苗族鼓舞;無論是圖案精美、寓意深刻的土家織錦,還是琳琅滿目、光彩熠熠的苗族銀飾;所有體現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生産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民間工藝的文物,都彙集着民族智慧的匠心獨運,傳承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時也蘊含着各民族文明的多元交融。
州博物館館藏文物:漢馬鈕銅錞于
走進博物館,就是走進了一所學校。博物館作為集收藏、科研、教育于一體的文化機構,肩負着把人類曆史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成就傳承并發揚光大的責任,被譽為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和人類教育的終身學校。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走進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博物館人在文化苦旅中積極探尋。
因為,真正供養生命的,是思想,是精神,是内心深處對美好的向往。所以哪怕是一方陶片、一塊碎瓷、或是一筆酣意的烏墨、一件平凡的器物,我們都深挖内涵,全力破解湘西文明起源、形成、發展和延綿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密碼,精心提煉傳統文化要素和曆史科學價值,用易于被公衆理解和接受的如文字說明、視頻傳播、微課堂、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讓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彰顯博物館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社會教育功能。
基本陳列《風情湘西》
博物館的英文“Museum”,從希臘語的“Mouseion”(缪斯神廟)發展而來,與古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有着極為深厚的淵源和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注定了博物館與生俱來的神聖高雅的特質,成就了衆人追求“靈魂之美”、汲取文化精華從而獲得精神愉悅享受。而人類所有的苦難、艱辛、奮鬥、勃發、堅韌、守望都濃縮在博物館的方寸之地,讓公衆去探秘自己未曾了解的世界。 ( 作者為湘西州博物館副館長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