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蘊含着深刻含義,而中國的語言表達,也同樣讓人覺得妙趣橫生。中文相較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來講,都是最有内涵的。
我們能用最言簡意赅的表達,将故事叙述的非常生動,而在中文表達的過程中,諺語、俗語、成語等頻繁的出現,更是讓很多外國人覺得,中文實在是太難了。
殊不知,作為國人的第一語言,其實大家也有很多,對中文理解不深刻的地方。今天就來說說,大家常挂嘴邊的成語“三長兩短”,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三長是哪三長?兩短又是哪兩短?
成語的起源
自我們牙牙學語時,成語就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一心一意、五湖四海等等,這些簡單的成語,成為了我們來到人世間後,使用的第一批成語。
但是成語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要叫成語呢?其實隻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明白為啥成語叫這個名字了。舉個例子:“差強人意”這個詞,表示的是大體上讓人滿意的意思。
如果把這個成語放到一個語境當中:今天你考試考得怎麼樣呀?然後被回複:差強人意吧。這個時候問話的人就知道,哦,原來你這次考
的還算令你滿意啊!
那麼“差強人意”僅用四個字,就表達了整句話的意思,所以這四個字,就是能夠成一個語句的詞,“成了語句”成語也就由此而來。那成語又起源于什麼時候呢?
如果想要找到,是誰最先說出成語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成語是人們長久
的使用後,總結出來的一個固定短語,并不是誰發明了它,也不是哪個朝代開始才正式投入使用的。
成語最早可以從《戰國策》、《史記》、《唐書》中找出一二,比如自相矛盾、完璧歸趙等。絕大部分古成語,都是來源于寓言故事中的,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總結出來的詞語,便成為了成語。
成語的分類也是五花八門的,最常見的是四字成語,也有三個字的、五個字的或是七個字及以上的成語。它們在傳統文化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使用成語,,但是成語和習語、諺語還有很大的區别。
成語常常會用來放到書面中使用,它的文學性質要更強一些,而習語和諺語通常都是口頭上使用的。相對來講,習語和諺語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三長兩短的故事
我們常聽到影視劇中:“你可一定要萬事小心啊,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麼活”。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是會遇到不幸的事情。為啥遇到不幸要說三長兩短,而不用别的詞語來形容?三長兩短中三長是什麼?兩短又是什麼呢?
在詞典中,三長兩短的意思是指意外發生的災難和禍事。也是對人們去世的一種婉轉的說法,人死之後要用棺材,而棺木的制作就與三長兩短有關系。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人去世之後,後代一定要好好
的為他進行安葬,而安葬時就需要用到棺材。棺材的選用非常嚴謹,畢竟這是人死後的最後一站了,所以講究就多了起來。
先說棺材的形狀,用現代人的語言來形容,就是四四方方的長方體,上下左右四個面是長方形,而兩個側面則是正方形。棺材之所以做成這樣,是因為寓意着四平八穩,表明人死之後可以入土為安。
在下葬前,棺材是不會釘死的,因為還有親人送别的環節。等到送别過後,就需要将棺材釘死了,古代人迷信,他們認為隻有封緊了棺材,鬼魂才不會出來禍害人。
但是那時候沒有釘子,隻能用别的辦法,于是就出現了用繩子捆緊棺木的做法,用繩子捆棺木也不是胡亂捆上就行,而是要嚴格的按照規矩辦。
最長的木闆要用的繩子最多,為了防止散開,需要捆三道繩子,而窄的那兩塊木闆用料就變少,隻用捆兩道繩子就行,這樣就得到了三長兩短的結果。
既然三根長繩子和兩根短繩子,被用來捆了棺材,那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不吉利。人們也因此開始沿用三長兩短這個詞語,形容晦氣的事。
除了捆棺材時,用到三根長繩和兩根短繩外,三長兩短還被用來形容為死人上的香。人去世之後,就變成了精怪魂魄,人們認為它們也是需要吃食,才能生存。
它們吃的東西,不是人類吃的五谷雜糧,而是香火。通常都是祖宗牌位前的供香,這些香燃燒時散發出的煙,被它們吸食到肚子裡後,就會恢複元氣。
而供香也是有講究的,我們常說“人最忌三長兩短,香最忌兩短一長”。意思是說人怕出意外,擔心有三長兩短,鬼魂卻最喜歡三長兩短,因為鬼魂已經不在人世,根本不害怕有三長兩短的事發生。
其次,三長兩短是死人的專屬,如果不按照他們的要求供奉,就會出岔子。因此在供奉香火時,通常都會在牌位前擺上兩根短蠟燭,這兩根短蠟燭就是三長兩短中的兩短。兩根蠟燭中間,還會點上三炷香,香要比蠟燭長,這樣人們就不用擔心出錯了。
結語
總而言之,三長兩短中的“三長”、“兩短”即表示繩子,又表示三根香和兩根蠟燭。由此可見,每個成語背後的故事,都蘊含着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看過之後真是長了不少知識。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本文為一點号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