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那些手持“通行證”的上海電信人,奔忙在空曠的街道上

●3月28日,浦東封控,4月1日,浦西開始封控,上海全城處于靜态管理。原本繁華的街頭空空蕩蕩,但是,總有一批人仍然奔忙在空曠的街道上,隻為保障暫時慢下來的魔都依然能平穩運行。

●他們的手中,都有一張防疫應急通信保障“通行證”。這張“通行證”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艱巨的抗疫阻擊戰中,他們是一群義無反顧的通信戰士。

●《上海電信》報記者采訪了幾位持有“通行證”的上海電信員工,他們有的奮戰在集中隔離收治點建設工地,有的穿過隔離區為隔離人員安裝智能門磁,有的奔忙在街頭搶修通信線路。他們,為疫情時刻的上海通信保障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起戰鬥到底吧!”

吳明明(松江電信局裝維團隊)

為了松江電信局裝維隊伍打好硬仗,裝維團隊唯一一張“防疫應急通信保障通行證”交到了松江電信局雲網運營中心吳明明手裡。

“這張通行證對我們的工作幫助太大了。”吳明明對《上海電信》報記者說,所有線路施工和裝維人員的後勤保障都要靠這張證,在方艙醫院建設現場,團隊的飲食必須保障。更關鍵的是,由于通信設備和物料運輸已經暫停,所以方艙醫院通信建設中所需要的所有設備物資都要靠這張通行證和相應的車輛負責運輸,“這張通行證是團隊東奔西走,靈活調配資源、快速響應方艙醫院建設的重要‘利器’。”

浦西封控之前,松江電信局早就做好了充分準備。松江電信局以支局為單元,建立了覆蓋全區的應急響應體系,接應來自街道、社區等的通信支撐需求。同時在松江電信大樓,一支近30位成員的裝維團隊嚴陣以待,方艙醫院通信建設等急難險重的任務,都落在這支團隊身上,對于這支團隊來說,浦西正式封控的那晚,他們就是在方艙醫院通信建設施工中度過的。

3月31日的松江電信局劃分兩頭。一邊區局支撐團隊正忙着繼續為各個屯兵點的封控期值守人員儲備各項物資,行軍床、食物、防護服等物資持續到位,為“不能回家”的同事做好後勤保障;另一邊,一線裝維團隊繼續仍奮戰在方艙醫院通信建設一線,也許前些天,他們無論多晚收工,都還能回家睡個踏實覺,但這一晚以後,他們暫時都隻能住在同一個“家”——松江電信大樓屯兵點。

雖然通信戰疫建設從未停下,但“戰事”逐漸升級。“哪裡有項目,這支團隊就撲向哪裡。”吳明明說,每次接到新任務,團隊都力求在24小時内完成,這是一場場“殲滅戰”,每完成一個任務,就為戰勝疫情多争取到一分時間,也為團隊承接更多抗疫通信建設任務創造了空間,這些天來,團隊平均每一兩天都會交付至少一個方艙醫院的通信建設。

3月31日下午,吳明明接到通知,是某3層方艙醫院的通信全覆蓋任務。在此之前,松江局團隊已經完成了多個方艙醫院點通信建設任務,對于眼前的緊急任務,團隊并不陌生。

在團隊出動之前,吳明明帶上通行證,先一步趕往現場勘察,并确定通信施工方案。“最讓我感動的是,松江電信的這支裝維隊伍時時刻刻都是一呼百應。”吳明明說,隻要他在群裡一聲招呼,團隊成員們就會立刻響應并行動起來。

團隊來到方艙醫院建設現場後,發現兩個困難。由于土建進度原因,現場電力常規供應缺失,而且由倉庫改建的方艙,建築高度很高,這也對安全施工造成了一定的挑戰。

吳明明和團隊決定不能等待土建進度,而是利用應急用電立即行動起來。吳明明把隊伍分成幾撥,分别負責内網、外網等建設,從放線到設備開通,團隊一刻不敢停下。

“當天,我們團隊就完成了主要的通信施工建設。”吳明明說,松江局裝維團隊展現了極佳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施工效率,甚至還支援了現場另外一支其他公司的通信施工隊伍,幫助整個方艙醫院的整體通信建設盡快完工。

從某種意義來說,通信建設跑在了土建前面。等到4月2日,方艙醫院電力供應建設完成後,吳明明和團隊再次來到現場,測試所有通信設備,确保最終交付質量。

從疫情開始至今,松江電信裝維團隊已經完成了10多個方艙醫院的通信建設,涉及床位達數千個。目前團隊進入了更加忙碌的狀态,有時兩個方艙建設需要同步進行。

吳明明說,無論多辛苦或者多危險,整個松江裝維團隊都是一家人,相互關愛。4月2日晚,泗泾支局緊急收到300線門磁安裝任務,由于泗泾支局裝維隊伍人手有限,所以向新橋支局求援,新橋支局星夜馳援泗泾,并肩完成了緊急門磁安裝任務。

“就在前些天,吃晚飯的時候,局領導讓我問問團隊,大夥兒有沒有想家的,如果真感覺累了,松江局會盡量安排輪休和人員調整。”吳明明說,那一回裝維團隊的兄弟們又一次感動了他,“大夥兒說,既然已經奮鬥了,大家就一起戰鬥到底吧!”

“我們都在為松江區的動态清零戰鬥。”吳明明相信,那一天終會到來。

“疫”無反顧,全能團隊随時出動

高磊(上海電信政支中心一體化團隊)

“浦西封控之後,在這段特殊時期,我們随時做好出發的準備,保障一些重要政企客戶在緊急情況下能得到我們的及時響應和迅速支撐。”在上海電信政支中心的指導、支撐和保障下,政企一體化團隊的骨幹工程師高磊和他的團隊如今依然奔波在各地,随時響應重要政企客戶的通信保障需求。

高磊告訴《上海電信》報記者,早在3月初開始,團隊就做好了全面應戰的準備,在5個辦公地點安排了駐點保障人員,每個點有3—5人,有些員工至今已有半個月沒有回家了。駐點保障人員48小時做一次核酸,以便随時能安全快速出動。與此同時,居家辦公人員及時響應支撐,崗位覆蓋線路開通、維護保障等全流程,形成了一支“全能團隊”。

在這個足不出戶的時期,政支中心為這支“全能團隊”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支撐和保障工作,為員工和車輛配好了通行證,提供保障期間的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70餘套。175人的政企一體化團隊中,有22名員工和3輛電信公務用車拿到了通行證,盡銳出戰,确保在封控期間能及時派出工程師奔赴現場,高磊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政企一體化團隊的5個辦公地點原來有各自負責的區域,現在因封控要求縮減到了3個,這3個辦公地點互相支撐、互相補位。

4月6日,當政支中心得知浦東慶甯寺駐點的一體化員工已經吃了兩周的泡面等速食食品後,又緊急協調了信息園區南園之星餐飲公司解決了盒飯問題,讓保障人員能吃上一口熱飯。

4月1日,浦西封控第一天,政支中心就接到了三星等重要政企客戶的故障處理請求,那天,政支中心出動客戶工程師和一體化工程師16人,處理完成了5個故障。

在這樣的特殊期間,來自客戶的需求往往是緊急的。4月3日上午9點不到,高磊收到通知,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當天必須完成緊急擴容,需要派人手去現場,但疾控中心的具體需求、現場環境等都尚不明确。

居家辦公的高磊和另一位在長壽路駐點的工程師程俊毅迅速趕往疾控中心。路上暢通無阻,隻是不少路上都設了臨時路障,經常繞路。

一個小時後,換上防護服的高磊和程俊毅見到了疾控中心的網絡負責人,他們要從9樓機房拉兩根網線到10樓的辦公區域,由于是跨樓層擴容線路,所以疾控中心需要協助。

高磊和程俊毅想到的第一方案是把網線從9樓引向10樓,但疾控中心的樓比較老,現場環境複雜,而且疾控中心希望走暗線,這更增加了難度。他倆花了很長時間查看現場環境,商量了很久,沒有想到合适的方案。

轉換角度,何不把網線從10樓引到9樓?10樓是重要辦公區域,外人不能随便進入,在疾控中心的“特批”下,高磊和程俊毅才上了10樓,但隻能在規定區域内活動。好在雖然活動區域有限制,但并不影響拉網線。但碰到的問題是樓層比較高,要把網線引下來,PVC管不夠長。兩人在引導管後綁了一根線,把網線綁在線上,終于把引導管從10樓引到了9樓。但是在固定網線的時候,根據疾控中心要求,每半米就要用一個卡扣固定,估計兩根網線需要超過150個卡扣,高磊和程俊毅帶的卡扣不夠,于是又緊急聯系雲網運營部、政支中心、電信科發公司等單位,把物資送過來。等完工時,已經下午3點多了,大家的防護面罩上充滿了水汽,“在工作時,隻能減少呼吸的頻率,才能看得稍微清楚一點。”高磊說。

完工後,高磊和程俊毅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疾控中心大樓外等了一個多小時,直到确定疾控中心的網絡沒有問題後他們才離開。

這是一次現場應急保障,在浦西封控的時間裡,在政支中心、NOC的指揮協調下,政企一體化團隊連續出動工程師為客戶排除網絡故障問題,4月1日至3日,受理了24個故障,為7家客戶進行了緊急業務開通和現場搶修。

哪裡有通信故障,哪裡就有他們

王偉(雲網運營部傳輸線路維護中心團隊)

一張A4大小的紙,正中央印着“上海市防疫應急通信保障通行證”幾個大字,下面标注着持證人員的必要信息以及說明:“該同志現執行重要保障任務,現根據上海市疫情防控會議規定,請予以放行……”這張看似單薄的紙,卻承載着王偉及同事們在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執行任務的所有保證。

王偉是上海電信雲網運營部傳輸線路維護中心一分中心的副主任,也是當前負責電信線路維護的值守人員之一。上海疫情防控趨嚴,一分中心的員工大多在浦西,為防止被封在家,他們3月31日便到達單位,至今仍在值守。

整個線路維護中心共有15張人員通行證,5張車輛通行證,而整個中心員工超過160人,下設三個分中心,僅王偉所在的一分中心就有32人,他們擁有4張人員通行證,還有1張“車證”,5張證件保證他們能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趕往現場。

上海進入封控以來的幾天,王偉和同事就憑借通行證完成不少緊急任務,幾乎每天都需要緊急出動。

就在浦西封控第一天,王偉就接到了一項緊急搶修任務。4月1日下午4點,寶山一處小區樓道口發生火災,周邊的大量光纜損壞嚴重,當地通信網絡受到影響。事故發生後,上海電信監控系統即引發告警,通報寶山區域内發生批量故障。

寶山電信局員工當即趕往現場,一線人員很快将現場火災情況反饋到群中。王偉考慮到當前各部門值守員工并不多,而現場光纜損壞情況嚴重,寶山電信局肯定需要支援。于是,他迅速準備好搶修設備,主動聯系寶山電信局。

“我們來增援了。”他在電話中如此說道。傍晚6點20分,王偉與3位同事從單位所在的共和新路出發,一路駛向寶山。在經過近50分鐘的車程後,他們于7點10分抵達搶修現場。

當時,現場的火已經被撲滅,王偉和寶山電信局的員工、志願者、居委會溝通後,劃出一片作業區域。寶山電信員工已開始搶修,但他們隻有兩台熔接機,隻能搶修一條光纜。王偉和同事們又帶來兩台熔接機,加入到搶修中,效率得以迅速提升。

當晚10點10分,經曆整整3小時的搶修後,現場所有通信光纜終于恢複正常,王偉和同事才開車返回單位。一晚上的緊急工作,他們還沒有顧得上吃飯。

“那天随便吃了些東西,大家就休息了。”王偉回憶道,單位備有泡面、自嗨鍋等食物,簡單吃過後,他們便撐起行軍床、鑽入睡袋早早入睡。大家知道,第二天仍可能會有緊急任務,所有人都得保證睡眠。

接下來幾天的情況驗證了王偉和4位值守員工的預想。他們奔波在無人的大街小巷,驅車跨越十幾公裡趕往不同現場進行搶修。行駛在街上時,王偉時不時向同事們感歎,幾條熟悉的路由于封控變得“太好開”,而陽光下的寂靜又令人有些感傷。但當車輛趨近現場,他又會搖搖頭擺脫這些“胡思亂想”,變成冷靜、沉穩的搶修維護人員。

他和同事們早已習慣在重要時刻值守在崗,家人也同樣理解這份選擇。“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王偉說,但他們也已做好繼續堅守的準備,哪裡有緊急情況,哪裡都将有他們的身影。

已在辦公室住了20多天

餘克忠(西區電信局裝維團隊)

4月1日,浦西正式封控第一天,晚上7點多,在西區電信局虹橋分局待命的餘克忠就接到了封控後的第一單。而且,第一單就是個大單——兄弟分局鎮坪分局前來求助,長風街道需要500個門磁,但分局人手不足,希望虹橋分局幫忙完成。

封控期間,上海各處“寸步難行”,出單位大門、進小區,甚至過一個十字路口,每走一步都需要出示應急通行證,“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有交警攔着,沒有通行證就不讓過。”

餘克忠是虹橋分局雲網中心的智慧家庭工程師,也是虹橋分局唯一有應急通行證的人。在上海電信工作20多年,拿過市級通信技術競賽獎,這幾年更是年年都是技術标兵。技術娴熟,人也負責,應急通信保障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他的頭上。餘克忠家住嘉定江橋,他所在的小區早早就封控了,3月14日,小區解封了一天,他趕緊拿好洗漱用品住進了單位,也是從那天起,餘克忠一直住在辦公室,一住已經20多天了。

“疫情之後,我們的工作主要就是裝智能門磁。”餘克忠所在的虹橋分局周邊國際社區比較多,需要居家隔離的人也多。按照最新的防疫要求,街道要為居家隔離的人裝上智能門磁,确保安全。不過,餘克忠這次接到的單子是2020年疫情之後最大的一筆訂單。

為了确保第二天及時把500個智能門磁送到街道,4月2日早上7點,餘克忠就把一同駐守的5位同事喊了起來。擔心人數不夠,他又去二樓虹橋支局找了支援,将隊伍壯大到了14人。洗了把臉,吃了點東西,一群人就在會議室忙活了起來。裝電池、安物聯卡,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要把這2個簡單的動作重複500遍,14個人也得幹一上午。

下午3點,500個智能門磁的工單被轉到虹橋分局,餘克忠和同事的挑戰才算真正開始。他們需要對500個門磁進行掃碼,将它們綁定到特定的系統裡。但由于工單與門磁并非一一對應,500個門磁隻要有一個出錯,返工的工程量都是巨大的。

在上海封控的當下,餘克忠和同事們沒有第二次機會。為了确保萬無一失,餘克忠想了個辦法,把500張工單制作成表格,在綁定門磁時,填上對應的門磁序列号和串号。“序列号和串号都在門磁上,一眼就能看到,”餘克忠說,“萬一出了問題,查起來比較方便。”

3個多小時,500個門磁激活完畢。檢查完工單,确保每個門磁都成功激活後,餘克忠打通了應急通信車司機的電話,聯系他前來運送門磁。把物資放上車,消殺完畢後,他又給長風街道打了電話,告知了車輛信息。挂斷電話,這一單才算結束。這時,已經是晚上6點多,外面的天已黑,穿着白色防護服的餘克忠在無人的街道上顯得特别矚目。

記者和餘克忠通電話的那天,單位剛好給他們送來了生活物資。收到物資後,他給記者拍了張照片:滿滿一箱子,全是方便食品。

“怎麼沒有蔬菜?”面對記者的提問,他笑了笑,并不在意:“這些都是硬通貨,挺好。”而事實是,疫情期間,負責供應物資的公司也沒有多少蔬菜了。發放物資前,單位告訴他,新到了2顆白菜、8個番茄,還有半斤雞毛菜,要不要分一些給他,但他拒絕了。“現在物資這麼緊張,把蔬菜留給别的分局就行,我們封控前買的還剩一些。”

在單位住了大半個月,餘克忠和同事們基本上每天吃的都是這些方便食品。唯一的調劑品,就是封控前備下的一些面條和蔬菜。“我們安徽人喜歡吃辣,”他告訴記者,他在辦公室裡囤了很多辣椒醬。“下面條的時候放一點,就算是吃到了家鄉的味道,也是一種安慰。”

在睡更衣室、吃方便食品的日子裡,想到家裡的老人、妻子和孩子,餘克忠有時候也會感到些許難熬。“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餘克忠的話語很樸實。

作為分局唯一一個有通行證的人,對餘克忠而言,封控的日子一天不結束,他的“守門”工作一天不完結,他的辦公室蝸居生活就還得繼續下去。

文字:王昕 潘少穎 崔鵬志 範昕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