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生産超過10億枚的解放軍木柄手榴彈:稱霸中越戰争的67式手榴彈
随着60年代解放軍強調人民戰争,要求制造一種廉價實用的木柄手榴彈。經過多次改進,最終推出了67式木柄手榴彈。該型号手榴彈生産了超過10億枚,也是半個世紀内解放軍主力手榴彈。聽薩沙說一說吧。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50年代解放軍仿造了3款蘇制單兵無柄手榴彈,性能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有意思的是,60年代軍方的作戰理念卻改變了,認為未來會是人民戰争。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需要裝備大量簡單容易操作的步槍、機槍、火箭筒、手榴彈等。
這些武器要容易制造,還要價格低廉,性能則是次要的。
而3款蘇制單兵手榴彈結構不複雜,但需要的薄鋼闆在當年隻有少數大型工廠才能制造。按照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一個省并沒有幾家工廠能夠造蘇式手榴彈,還都局限在大城市。
一旦全面戰争爆發,這些大城市肯定遭到轟炸,兵工廠更是首當其沖,那麼蘇制手榴彈就造不了!
說起來,木柄手榴彈的制造工時要大于蘇制無柄手榴彈。
尤其是制造那根中空的木柄,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在中國,人工并不值錢,勞動力到處都是,缺少的是大型工廠。
所以,顯然人民戰争更适合使用木柄手榴彈,而不是無柄手榴彈。
這種情況下,軍方決定廢除蘇制手榴彈的生産線,轉而全力生産老舊的木柄手榴彈。
不管怎麼說,木柄手榴彈加工不需要什麼複雜設備,連幾十人的小廠也可以制造。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60年代号召“人手有彈”,要求解放軍戰士每人配備40枚、民兵每人4枚。
當時全國人口已經接近8億,民兵占人口的35%,也就是2億多人。
單單這2億多民兵,就要配備10億枚手榴彈。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不過,現役的51式手榴彈問題很多。
這個手榴彈是一戰中的設計,距當時已經40年時間,很多技術已經過時。
51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可靠性。由于手榴彈的木柄是空的,一旦儲存或者運輸期間有水汽進入,就可能導緻雷管甚至炸藥受潮,投出去也不會爆炸。
于是 ,在1959年推出了改進型号的59式木柄手榴彈。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相比51式手榴彈,59式做了幾處改進。
第一是,彈體内用柱裝法裝25克炸藥。
之前51式裝藥為50克,59式采用柱狀法導緻炸藥的威力更大,不亞于之前的50克裝藥。
這就有效減少了炸藥的使用,便于降低成本和大量生産。
第二是,木柄通孔内塞棉球或蠟紙,灌注石蠟或油脂密封。
這麼設計主要是提高防潮能力,要知道51式經常因為受潮而失效。
59式很快開始大量生産,試圖取代老舊的51式手榴彈。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59式誕生以後沒多久,1962年中印戰争爆發。
中印戰争中,解放軍裝備了大量無坐力炮和火箭筒,由于山地負重的問題,手榴彈仍然是主要的步兵武器。
在很多時候,手榴彈不僅僅用來打印度步兵,還用來炸工事和碉堡。
沒想到,貌似先進的59式卻大大掉了鍊子。
前線軍人表示,59式的威力不夠,不如51式手榴彈。
雖然兩種手榴彈爆炸半徑都是7到10米,但59式爆炸以後會産生大量極小的破片。這種破片根本不能擊斃敵人,最多導緻敵人受傷。
59式爆炸後往往隻能炸傷敵人,還是輕傷為主。如果不是印度士兵那麼沒用,絕大多數被59式炸傷的敵人,都可以帶傷繼續作戰。
為什麼會這樣?59式的柱裝炸藥爆炸力過大,導緻彈體碎裂的太嚴重,反而降低了殺傷力。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除了威力不足以外,59式最大問題是可靠性極差。
在雪域高原的一系列戰鬥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59式手榴彈,出現了拉火繩一拉就斷的情況。當時解放軍每人隻有4個手榴彈,也就是說至少有1個手榴彈有問題,這大大降低了作戰能力。
士兵隻要用到手榴彈,一定是在危險的近戰。
此時手榴彈拉不響,投彈手先沒了半條命。
更誇張的是,一些59式連木柄上的金屬蓋子都擰不開,這簡直是笑話。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除了以上的重大問題以外,還有無數小問題:導火索質量差,有藥芯過細、斷藥、藥芯被雜質堵塞、油污蠟質滲入藥芯等情況;
導火索頭部的黑藥頭質量差,有的塗得過厚、調和黑火藥糊時水分和粘結劑用得太多等;
銅絲簧在加工或裝配中受損,或由于拉火管頂部小孔與拉火帽中心小孔裝配時不同心,造成銅絲簧拉力過大,拉火時拉斷銅絲簧而瞎火;
脫柄就是手榴彈在投擲中彈體與木柄脫離,原因是早期産品木柄與彈體結合處有錐度,也有的是木柄與彈體結合深度不夠,因此影響了木柄與彈體的結合牢固度;
手榴彈經震動或從一定高度跌落到地面發生爆炸的事故。這類事故主要是拉火帽、拉火管和銅絲簧裝配時固定不牢固,震動或跌落時互相摩擦點燃了發火藥導緻的。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軍工部門胡搞瞎搞的代價是,軍隊中無數年輕小夥子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前線官兵對于59式極為惱怒,各種指責文件像雪片一樣傳到後方。
軍工部門研究以後,發現采用柱裝法裝藥雖然可以簡化生産流程,提高生産速度,卻造成炸藥密度大,導緻彈體碎裂成無數小片,緻死率大為降低。
至于拉繩斷裂問題,主要是灌注石蠟或油脂沒有考慮高寒環境的問題。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防凍液直接将拉繩凍結起來,自然拉不動。
用蠻力去強行拉這根棉繩,肯定會斷裂。
同時手榴彈木柄受潮後會導緻膨脹,導緻金屬蓋子被撐滿,根本擰不開。
這麼嚴重的問題,本應該在設計時就發現。
隻是當年處于三年饑荒時期,到處都是一片混亂,軍工部門也是餓着肚子研究,能夠搞出59式就算不錯了,哪裡能夠考慮什麼質量。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由于59式被罵得體無完膚,軍工廠被迫進行了改進。
他們放棄了柱裝法裝藥,還是使用散裝方式裝藥,使用38克TNT,以保證手榴彈的威力。
同時,取消了木柄内的防潮劑,避免低溫下凍成一塊,拉火繩也換成強度較高的尼龍材料。
木柄末端加裝鐵質螺紋套,防止出現木柄膨脹,擰不開金屬蓋子。
這些改進的成果,就是63式木柄手榴彈。
搞笑的是,63式也有很多問題。
取消防潮劑以後,63式立即出現了受潮問題,手榴彈存在一定的啞火率,也就丢出去以後不炸。
尤其是拉火管設計有缺陷,潮氣很容易沿着排火孔進入,導緻拉火帽、導火索和雷管受潮。
63式經常出現投出去不能爆炸,這可是大問題,隻能進行改進。
63式後續産品,就使用了密封性更好的拉火管。
誇張的是,這種新式拉火管雖然防潮很好,卻存在嚴重安全隐患。一旦拉響拉火管,火藥燃氣因為缺乏排火孔,往往會直接沖到雷管上,導緻手榴彈還沒投出去就爆炸。
相比投出去不爆炸,在士兵手上爆炸顯然更可怕。
在造成多次人員傷亡後,63式被停産。
63式完蛋了,但手榴彈不能不造。
在63式的基礎上,軍工部門繼續進行改進,将拉火管進行了改進,保證既有防潮能力,又比較安全。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改進後的産品,就是赫赫有名的67式木柄手榴彈。
67式性能比51式要先進一些,重量為600克,長度為204毫米。
重量雖然不小,長度卻比51式減少了差不多50毫米,目的是便于攜帶。
67式裝藥38克,爆炸半徑為7到10米,可以産生100個左右的破片。
不管怎麼說,67式的性能大大強于51式、59式和63式手榴彈,所以成為20年内的解放軍制式手榴彈。
從1967年開始生産到1983年停産,生産了至少10億枚!!!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從60年代開始,所有軍人、民兵訓練時候都拼命的扔67式手榴彈,但直到今天還沒有扔完。
在1979年中越戰争中,67式起到很大作用。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在朔江戰鬥中,122師366團2營5連向坂洋發起進攻。攻打主峰高地時,我軍5連2排傷亡很大,但也逼近了1挺高射機槍陣地。5班戰鬥組長何學高在戰友傷亡殆盡,自己又負傷情況下,進入越軍高射機槍陣地下的死角,距離敵人隻有10米。當時何學高正準備投擲67式手榴彈将陣地炸毀,2個越軍知道危險,冒死撲過來。
由于67式手榴彈爆炸半徑有10米左右,即便開槍打死何學高,越軍也有危險。于是,2個越軍一左一右沖上來,試圖搶走何學高手中的手榴彈。這兩人一個抱住何學高的腰,一個卡住他的脖子同時搶奪手榴彈。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何學高是南方人,身材比較瘦小,身高還不到1米6。他在激烈搏鬥中打不過2個敵人,就拼死拉響了67式手榴彈,決定同歸于盡 。越軍見狀也拼死搶奪,你争我奪期間就爆炸了。戰友們沖上來時,隻見2名越軍都被炸死,何學高的右手腕部和左手的食指、中指皆已炸斷,渾身血迹斑斑,但心髒卻還奇迹般地在跳動。他被緊急送到後方,經過醫生搶救終于轉危為安。戰後,何學高被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号,并被譽為“活着的楊根思”。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163師487團2營5連1排攻高地期間,突然遇到越軍2門37毫米高射炮的平射壓制。當時1排的箭筒已經損壞,重機槍打了一槍就出現故障。在敵人炮彈不斷飛來的危險關頭,5連連長周元生被迫拿着幾枚手榴彈,親自迂回到越軍炮兵陣地40米處連續投擲。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手榴彈爆炸後,當時炸死4名越軍炮手,将2門火炮都打啞了。
1排趁機沖鋒,擊斃了5名越軍,其餘越軍紛紛逃走。1排攻陷了越軍一個高炮陣地,擊斃9人,繳獲37毫米高射炮2門。
如果說手榴彈在進攻時候非常有用,防禦時候就更厲害了。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摘錄一段:在代乃阻擊戰中,39師116團2營機槍連排長阿爾子日帶領7班、9班配屬6連戰鬥,他當過炮兵,憑聲音判斷出了越軍60炮陣地的位置。但是敵炮正好處于機槍火力的死角,6連的重機槍打不到。阿爾子日是出自金沙江畔的涼山彜族,在平時訓練中體能極佳,擅長投彈,日常的投彈成績都在60米以上。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他帶着3枚手榴彈就躍出塹壕,向敵炮陣地接近,然後連續投彈,幹淨利索地敲掉了越軍的2門60炮。在後面的戰鬥中,阿爾子日往來穿梭,指揮重機槍壓制敵人,同時将犧牲、負傷的戰友的武器彈藥集中起來,交替使用5支沖鋒槍和1挺重機槍打擊敵人,一次次将越軍打了下去。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後來越軍學乖了,采取低姿匍匐動作,仍然源源不斷地往上撲。阿爾子日殺得性起,幹脆跳上塹壕狂甩手榴彈。他計算着距離,等到敵人進至60米左右時再投出手榴彈,還沒等落地就淩空爆炸,使沖鋒的越軍無死角可躲,被炸得死傷遍地。
幾名堅持不下火線的負傷戰士專門給他壓子彈和擰手榴彈蓋子,阿爾子日鬥志更旺,把敵人放近了打,一次2枚投入敵群,硬是打垮了越軍1個加強排的攻勢。他在戰鬥中先後投彈百餘枚,殺傷越軍50餘人,而自己卻毫發無損。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67式雖然實用,但絕對不先進,同二戰時期的德國木柄手榴彈沒什麼區别。
在七八十年代,67式早已過時。别的不說,67式爆炸後破片飛行不規律,有些破片在80米外仍然有殺傷力。這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存在巨大的誤傷可能。
要知道,威力強大的闊劍定向地雷,重度殺傷距離也隻是前方100米内。而闊劍可是裝了700克TNT炸藥,是67式裝藥接近20倍。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而67式高達600克的重量,也讓士兵最多可以攜帶4枚。而後來我軍的82-2式無柄手榴彈僅有260克,同樣負重可以輕松攜帶9枚之多。
在中越戰争期間,越軍使用的一些蘇制無柄手榴彈,對我軍造成很大威脅。我軍有時候也使用這些繳獲的手榴彈,統一的感覺是非常好。一線官兵認為,木柄手榴彈除了投擲較為準确以外,其他各方面性能都不如無柄手榴彈。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看來,67式已經過時了,必須淘汰掉。
隻是67式制造的實在太多了,總産量超過10億枚。随後幾十年,它仍然大量裝備解放軍和民兵,哪怕無柄手榴彈已經成為制式武器。
有很長一段時間,連民兵也大量組織投擲手榴彈實彈。為啥?就是玩了命的用,什麼時候才能用完10億枚,手榴彈也是有保質期的哦!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