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方陽 攝)
書信的趣聞
文 | 袁慶豐
《見信如晤》,肖恩·亞瑟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肖恩·亞瑟是英國作家,“見信如晤”博客的創立者和維護者。“見信如晤”博客旨在收集各種有趣迷人的信件、明信片、電報、傳真和備忘錄等,浏覽人數超億次。
《見信如晤》書中收錄了一封令人毛骨悚然的信。1888年10月,倫敦警察局收到了一封信,寫信人自稱是“開膛手傑克”:“先生,我把從一個女人身上拿出來的半個腎髒保存下來,現在寄給你,另外半個我煎熟吃了,很好吃。要是你再等等,我可能會把割下它的那把血淋淋的刀寄給你。有本事來抓我!”
話說英國倫敦當時的确發生了一系列兇殘的殺人案件,而嚣張的“開膛手傑克”一直未落網,導緻信的真假一直争議不斷,各種說法層出不窮。2019年最受支持的觀點認為,這封信是當時記者所為,目的是賣出更多報紙。
說這封信有趣,不是獵奇或者是拿血腥的畫面來開低俗玩笑,筆者想說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可能影響深遠,而努力去探索這個“影響”發展的過程,像破案一樣,抽絲剝繭,追尋真相,得出相對科學的結論,未嘗不是一種非常享受的樂趣。依上推斷,記者僞造信件,制造轟動效應,提高報紙發行量的目的完全達到了。
這封信後,媒體和警方在兩個月内又收到了100餘封自稱是“開膛手傑克”的來信。這些信用詞風格相近,主題都是嘲笑警察的無能。由此演變成一項娛樂活動,并在其後持續了數十年,衍生出大量文藝作品,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福爾摩斯的形象正好是1887年開始出現的,也就是“開膛手傑克”案的頭一年。這封信無意中成了理解歐美文化的一個窗口,向我們展示了警察無能、真相缺位的情況下所呈現的社會百态。
2019年權威雜志《法醫學雜志》刊發專家論文,推斷“傑克”是誰,被認為是目前關于該案最先進的研究。然而也僅僅是“最先進”,百餘年前留下的懸案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暢銷書《好心眼兒巨人》講了一個好心眼的巨人的故事。這個巨人收集好夢,在孩子們睡覺的窗前,把好夢吹進他們腦中。這本書的粉絲、7歲的小埃米寫信給作者達爾,并用油彩、顔料水和亮粉做了一件合宜又珍貴的禮物:她裝在瓶子裡的一個夢。
“親愛的埃米:我必須特地寫信來謝謝你瓶子裡的夢。你是世界上第一個寄夢給我的人,我覺得它非常有趣。我也喜歡這個夢。今晚,我會走到村莊裡,在某扇卧室的窗前,把它吹給一個熟睡的小朋友,看看行不行。”從達爾的回信看,大作家依然童心未泯,非常可愛。
1897年,弗吉尼亞寫信給《太陽報》:“親愛的編輯,我今年八歲。我的幾個小夥伴說,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爸爸說:‘如果你看《太陽報》也這麼說,那就是真的了。’請對我說實話,真的有聖誕老人嗎?”
報社編輯不久後以《真的有聖誕老人嗎》為題,發表社論回複弗吉尼亞的來信:“……是的弗吉尼亞,真的有聖誕老人……說沒有聖誕老人?感謝上帝!聖誕老人存在着,他永遠存在着。弗吉尼亞。一千年以後,不,千千萬萬年以後,他還會繼續将快樂帶進童心裡。”這篇社論後來成為史上被轉載最多的英文社論。提出天真問題的弗吉尼亞後來成了一名教師。
作家和編輯關于“夢”和“聖誕老人”的看法,有濃濃的文藝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是很可愛。話又說回來,若事事尋求正确答案,上窮碧落下黃泉,不達目的不罷休,世界還會有趣嗎?
科學家看待世界的觀點構成了另一種趣味:嚴謹的趣味、科學的趣味。《見信如晤》收錄了愛因斯坦兩封信,一封是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探讨原子彈發明的得失,一封是回答一位六年級小學生菲莉絲的問題:“親愛的愛因斯坦博士:如果您能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将感到無比榮幸:科學家祈禱嗎?他們為什麼而祈禱呢?”
1936年1月24日,愛因斯坦在收到信後第五天即回信菲莉絲:“科學家認為,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包括與人類相關的事,都源于自然法則。因此,一名科學家不該相信事件的發展會受到祈禱的影響。所謂祈禱,就是以超自然力量顯現的願望。……同時,每一個認真鑽研科學的人都會相信,某些精神力量明顯存在于宇宙的規律之中,比人類力量要優越許多。這樣一來,對科學的追求便會衍生一種特殊的宗教意識,這一意識顯然與更單純的信徒的虔誠大不相同。”
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寫給葛金信中的一段文字也常被人引用:“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軟弱的表現與産物,《聖經》則是一本可敬卻原始的傳說故事集,仍然很幼稚(對我而言)。再精妙的闡釋都不會改變這一點。”
記得國内某大報副刊曾有文章探讨愛因斯坦是否受佛教文化影響。其實讀了上面兩封信,科學與宗教的關系,至少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明白無疑的。
閱讀中有一種樂趣叫“牽藤扯瓜”,牽絆勾連中每有意外的收獲。對筆者而言,瓜大瓜小不在意中,有“瓜”就是最大的樂趣。
作者簡介:
袁慶豐,金融從業者,愛閱讀,喜藏書,所藏“中外名人書信集”、“锺叔河系列”兩大類主題藏書漸具特色。藏讀之餘,偶寫小文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