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
李某,男,50歲,幹部,盜汗1年,于1983年5月22日入院。患者從1982年5月中旬起,每當熟睡後,上半身汗出如洗,醒後汗止,且感冒冷汗刺骨,伴頭重乏力,畏寒肢冷,渴不多飲,大便時幹,小便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此乃濕熱交蒸,阻遏陽氣,營陰失守,用當歸六黃湯加味。處方:當歸、黃芩、黃柏、熟地各10g,黃芪、生地黃、薏苡仁、茯苓、白術各15g,黃連5g,服15劑而愈。
鄒某,男,33歲,幹部,間斷發熱盜汗5年,每逢陰雨天或悶熱天即感夜間睡中汗出,醒後方止。入院前半月始,病證再發,且日益加劇。見睡中汗出如浴,浸濕衣褥,每夜常須易衣擦汗數次,伴有胸悶,困倦乏力,口苦,渴不多飲,大便幹結,舌鮮紅,苔黃濁膩,脈滑數。證屬濕熱郁蒸,營衛失和,治用當歸六黃湯加味。處方:當歸、黃柏、黃芩、白術、熟地各10g,黃芪、生地、薏苡仁、茯苓各15g,黃連5g,服藥5劑,盜汗即止,餘症消失,随訪1年,未見複發。
案中之頭重胸悶,困倦乏力,渴不多飲,口苦,便幹尿黃,脈濡滑數,乃濕熱常見之證,但辨濕熱的關鍵在于舌診。《濕熱經緯》謂“熱兼濕者必有濁苔”,為其辨證依據。二案均舌紅,苔黃濁膩,當屬濕熱證,為熱重于濕。由于濕熱交蒸,一則衛陽被阻,加之夜間陰盛,入睡後衛氣行于裡,肌表更失固護而汗出;二則陰津受濕熱蒸騰而迫溢于外,故乃成濕熱盜汗也。
當歸六黃湯出自李東垣《蘭室秘藏·自汗門》,有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之功,素治陰虛火旺盜汗之劑,為何用來治療濕熱盜汗?主要是因為藥證契合。濕熱盜汗,以清熱化濕為主治之,然本案汗出已久,陰血耗損,且屬熱重于濕,濕熱日久不解,亦可化燥傷陰,若獨施清熱化濕,苦寒燥濕之品則更傷陰血,使盜汗倍增;而單滋陰血,則陰藥滋膩,反助其濕。此時宜當清熱化濕與滋陰養血并進。而方中之黃芩、黃連、黃柏能清熱燥濕降火;當歸、地黃既能滋陰養血,又可防止芩、連、柏苦寒傷陰之弊;生黃芪益氣止汗,以固衛氣。綜觀全方,清、燥、補三法具備,切中病證,再加白術、薏苡仁、茯苓健脾祛濕,以防陰藥滋膩戀濕。諸藥相伍,濕熱得除,陰血得補,中氣得旺,衛氣得充,其汗自收矣。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