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劇中,我們常常聽到“嫡庶有别”這一說法,女主角明蘭因為是妾室所出的庶女,常常受到他人的輕賤。
而作為嫡女的如蘭,卻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大小姐,兩人的待遇,可謂是天壤之别。
不過,同是妾室所出的兒子長楓,卻有着很好的待遇,不僅錦衣玉食,金奴銀婢樣樣不缺,盛家還會花大價錢給他的前程鋪路打點。
由此可見,庶女與庶子的地位也是相差甚遠,畢竟古代一直秉持着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的觀念。
但這就人不免好奇,那些生活在一個家庭裡的嫡女和庶子,究竟誰的地位更高一點呢?
嫡優于庶
要說最講究嫡庶尊卑的人,那一定非皇室中人莫屬了。自周朝開始,封建王朝就一直沿用着“嫡長子繼承制”,所謂的嫡子就是正妻所出的孩子,而庶子就是正妻之外的女子所出的孩子。
無論這些孩子年齡大小,隻要有嫡子的存在,皇位的繼承人就不會是其他人,如果沒有嫡子或是嫡子不小心出了什麼意外,皇帝才會考慮讓長子成為繼承人,這也就是“立嫡不立長”的說法。
除去權力繼承的優勢,嫡出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享受着優于庶出的待遇,比如從清朝公主的封号上來看,就能看出嫡庶的差别。
一般來說,皇後所出的公主為固倫公主,其他妃嫔所出的公主則是和碩公主,兩者的俸祿,也不盡相同。
放到普通人家裡也是如此,嫡出的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其選擇權都大于庶出的孩子,家中的家産幾乎都會分配給嫡系,而庶出的孩子隻能繼承到一小部分。
而且所謂的嫡庶之分,不僅僅是指這些公子小姐們,更是指妻與妾的差别。正妻是主子,而妾室隻能算得上是奴才。
妾室所出的孩子隻能稱呼正妻為母親,對于自己的親生母親則隻能稱呼一聲姨娘。
若是正妻願意,妾室的孩子從出生開始,都會被送到正妻所在之處教養,将來的婚姻大事,也是正妻說了算。
所以在古代,很多小妾都拼了命得想要被扶正,為的就是能夠翻身做主人,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子憑母貴”,成為嫡子。
子優于女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甚至在現代社會裡,還有不少的人為了生兒子而折騰半輩子。
在古人的眼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家族若是沒有兒子,那香火也就斷送了,這是下到九泉之下都不敢面對列祖列宗的遺憾事。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女性都因為生不出兒子,而被夫家和周圍人指責謾罵,也有很多生了兒子之後,從此就在家族裡立穩了腳跟。
在這些人看來,女兒既不能建功立業,也不能耕田種地,唯一的用處就是将來嫁出去的時候,能換來一筆彩禮錢。所以在古人心中,兒子的地位是一定高于女兒的。
正是因為這些想法的存在,才讓男尊女卑的風氣,在社會中存在了上千年,使得無數女性遭受到了慘無人道的對待,無數男性至今仍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嫡女與庶子
不過既然嫡優于庶,而子又優于女,那麼嫡女和庶子的身份,又孰高孰低呢?其實,單從繼承權來看,庶子的地位是高于嫡女的。
就拿清朝的皇位之争來說,最著名的九龍奪嫡的勝利者雍正皇帝,就是庶出的皇子,而他前面還有最受康熙寵愛的嫡子二皇子。
但是二皇子鑄成大錯,被康熙罷黜了太子之位,所以皇位才有機會落到雍正的頭上。
由此可以看出,隻要是沒有嫡子,或是嫡子是個無用之人,那麼庶子就有出頭之日,甚至有朝一日還能繼承大統。
而嫡女雖然身份比庶子高貴,但是卻永遠沒有繼承權。因為嫡女總有一天會嫁人,要依靠一個男人,所以為了不讓家族的财産外洩,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繼承家産的。
就算她的父親心甘情願将家産交給自己的女兒,但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也不會成功。若是父母去世之後,庶子成為了當家主人,那麼嫡女的一切就得聽從庶子的安排。
就如清朝很多嫡出的公主,前半生一直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在失去了父親之後,最終都會被上位的兄弟,當做籠絡人心的工具,送到千裡之外地方去和親。
由此可見,盡管嫡出的身份高于庶出的身份,但在男權至上的社會裡,嫡女的地位還是低于庶子的。
不過,嫡庶之分和男尊女卑,本就是封建社會的糟粕,早就應該被廢除掉了。
下一篇
以純和a21什麼關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