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實際演練法(QC Circle Practical Activity Training Method),是作者為推廣台灣品管圈活動,特别開發設計出符合台灣特點的一種品管圈教育訓練模式,是結合教育與訓練為一體的方法。
以現場實際需要改善的問題為工具,來進行教育現場第一線人員改善與改革手法,當訓練完成時,就能同時顯現出活動成果。
1.Q-PAT的教育訓練做法
Q-PAT的教育訓練課程,每周隻上一次,每次上課及演習、發表共4小時;訓練内容依專案改革曆程,每周進行一個進度,以實際活動為主題提出讨論,并以一邊上課一邊實際解析的方式進行。
Q-PAT教育訓練的改革曆程共需12周,每周的課程内容如下:
第1周 成立品管圈,決定圈名、圈長,并向總部登記。
第2周 決定活動題目。
第3周 決定評價特性,分析原因。
第4周 決定收集數據的方法。
第5周 收集數據,觀察現場,把握事實。
第6周 把握影響較大的原因。
第7周 對策提出,工作分擔,實施對策。
第8周 對策實施,效果确認。
第9周 對策實施,效果确認及改善提案
第10周 對策實施,效果确認及标準化。
第11周 成果比較及資料整理。
第12周 參加發表會的準備。
2.Q-PAT法的進行方法及其特點
本法特點是因應台灣各企業的特别共同背景,有效地實施教育訓練,使在完成教育訓練後能自動自發地推行品管圈,而且能夠永續性地發展下去。
而要達到不中斷,必須依照下列原則進行:
(1)每次上課有一名主講講師、一名助理加以輔導
這種教育訓練法可收到小班制與大批訓練(每班40名)的效果,特别是在台灣企業員工水準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講師的輔導非常重要。
(2)以熱心的班組長帶領部屬3~4名組圈參加
這種方式可達成同一工作性質組圈的目的,同時可與現場管理體系配合,回到現場時工作容易推動,班組長訓練後更能發揮力量。
(3)以實際演練為推動的助力
開始時一般企業均保守封閉,不易自動自發開會,所以把圈會納入演練課程,可使圈會順利舉行,并有講師輔導,可事半功倍,有問題時可立即獲得解決。
(4)以發表實際演練結果訓練員工表達能力
因為每一位圈員都要發表,所以圈員都有機會訓練自己的發表能力,講師不厭其煩糾正其表達缺點,故可訓練員工知識能力,同時又可訓練其表達能力,更可借此發現每次實際演練的效果和優缺點。
(5)負責品管圈的幹部列席旁聽,并學習如何輔導
一方面可以鼓勵員工情緒,一方面負責推行品管圈的幹部也可習得有用的手法,達到的效果是大家一同來學習、改善。尤其在第八周陷入低潮期時,更有效果。
(6)品管圈圈歌教唱
品管圈圈歌教唱,使氣氛活潑而熱烈,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7)活動主題
①選取活動主題,依重要度評價并采取投票方式。因過去職場人員缺乏收集數據的習慣,分析、解決問題都隻憑經驗,因此推行品管圈初期,采用此種方式,較易選取出全員認同的活動主題。
②活動的題目經上司批準,可以與公司、上司的方針配合。但不以上司的指定為主,以免失去自主性,而流于被動和形式化,并能使上司亦有一份關切和責任感。
(8)上課以實際演練作為輔助工具
為協助員工立即吸收所授知識與應用,采用實際演練作輔助最能收到效果;若未能采用實際演練,隻采取講課方式,當回到工作職場想解決實際問題時,常因遇到問題無人協助,而使活動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效果極不明顯。
(9)特性要因圖與推移圖
将特性要因圖和推移圖等張貼在現場,有助于提高員工問題意識和改善意識,增進其責任感和榮譽感。
(10)分析和解決問題,應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每次有了要解決的問題,經開會後決定細部負責分析或負責下對策的人,其他人則為協助者;這樣做的好處除了集思廣益外,不至于開會開得毫無結論,而每一對策的實施也有一名負責人,不至于演變成沒有結果的情形。
(11)對策實施前皆有一個計劃,并經上級同意
計劃的好處是可作為推行和檢讨的依據,同時可使考慮更周密;需經上級的同意是為了避免局部改變而影響其他工作流程變壞,有全盤的考慮。
(12)對策的分段實施
對策的實施采用分段實施法,可以确認或識别每一對策的效果。
(13)改善提案的結合
改善對策與提案制度配合,以獎勵有貢獻的改善提案。
(14)成果發表會
舉辦發表會,由幹部以上參加,并由高層親自頒獎,發表者均有獎金。
由于此種發表會,高層産生對基層人員的信心,并産生推行品管圈的決心;基層則受到無形的鼓舞;而中間階層真正了解品管圈的意義後,就人人都有自動自發的改善精神。
(15)第8周、第9周、第10周仍以實施對策和确認效果為主,在現場繼續實施
主要是讓圈員有充分的時間去實施對策及确認效果,使對策能切實實施并産生效果;另一方面,在第5周未能收集數據或數據不适合的圈,也可利用本周的時間趕上進度。
鐘朝嵩 著
下一篇
心陰不足的症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