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吳湖帆夫人潘靜淑(1892~1939),是一位非同尋常的吳門才女,她能詩擅畫,頗有名聲。1915年,她與吳湖帆結為夫妻。辛酉(1921)年,潘靜淑三十歲生日,父親潘祖年送她的特殊禮物,是一部滂喜齋舊藏宋刊《梅花喜神譜》。這部在我國版畫史上現存最早的專題性畫譜,是宋代嘉熙時鹽運司屬官宋伯仁撰繪。辛酉年恰與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譜》的幹支相合,吳湖帆對此有詳錄:“元旦往外家賀歲,得觀此書,詫為眼福。越十二日,内子三十誕辰,外舅即以此書授女為儀,餘得永永讀之,豈非厚幸,與荛翁所得時間同為辛酉,堪稱奇遇,元宵燈下吳湖帆題記。”潘靜淑亦題曰:“先伯父文勤公舊藏《宋刻梅花譜》二冊,辛酉正月燈節當于三十初度,父親舉以賜予寶之。”
宋伯仁(1238~?),字器之,号雪岩,廣平(今河北廣平)人。他對梅花的喜愛可說是如癡如醉,他精心繪制了這本共100張圖的畫譜,将梅花從蓓蕾初放到傲雪盛開的全過程,細細加以藝術概括提煉,描繪得生動有趣,惟妙惟肖。每幅圖還配以一首五言詩和一個形象化的名稱,可見構思巧妙,别具匠心。這部書原為明代畫家文徵明所得,經不少轉手,最後為潘祖蔭所藏。
能得此價值連城之秘本,吳湖帆和潘靜淑的喜悅心情自可想見。正是有了此譜,吳湖帆和潘靜淑将寓所起了一個新的齋名“梅景書屋”。《梅花喜神譜》原來的副本,已是畫壇競相尋覓的珍品。當年畫家高野侯覓得副本,就有得此書者大驚大喜,讀此書者大愛大歎之說。而吳湖帆得此千金未易寶物之原本,當然會費心将此鄭重保管,不讓其有半點破損。吳湖帆豁達大度而不喜秘玩其珍,所藏孤本秘籍也常供朋友鑒賞。盡管此本堪稱寶中之寶,然為滿足藏書家和書畫家好友一睹此孤本之欲望,他決定将此譜影印數十套,這樣既能飨之同好,又不會讓此書化一身為千百而刊行流市。
在影印之前,吳湖帆請了不少文人墨客、書畫好友為之題字作跋,賦詩填詞。故影印本除可見宋伯仁描畫百種梅花圖之綽約風緻外,尚可欣賞到近代不少書畫家、收藏家、詩人的詩文墨迹。如王同愈題眉“宋刻梅花喜神譜”篆體大字,還有鄧邦述、吳曾源、朱孝臧、葉恭綽、張茂炯、馮君木、鄭孝胥、吳梅、蔡雁村等的填詞,各家都清一色地調寄最得體的暗香疏影詞牌,文字風采迥異,詞句妙思入神,耐人尋繹。書中除可見羅振玉、吳郁生、褚德彜、陳曾壽、蔣祖诒、趙叔孺、張鐘來、孫瓊華等的觀後題跋外,還有精于畫梅的高野侯、女畫家張永芳、吳湖帆女弟子鄭元素、老友馮超然和他自己與潘靜淑的不同風格之《梅花圖》編入書中。又因為此藏本來自潘家,吳湖帆則将潘氏後輩諸名家的詩文全都編纂入書,所以這部影印本也是吳縣潘氏後代詞文彙集之珍品。
張永芳之畫梅圖尚且不談。鄭元素(1910~2003),即鄭素,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吳湖帆弟子王季遷的夫人,亦是梅景書屋門弟子。工畫花卉,雅潔高逸。此幀她自稱仿湯淑雅之筆,梅花枝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花瓣或是豔色渲染,淋漓見潇灑自如;或以淡墨輕勾,秀潤如珠玉生輝。《吳湖帆日記》1937年3月3日記有:“晚季遷來,出示其夫人鄭元素所臨花卉卷,雄邁似丈夫氣。真巾帼奇才,今年才廿六歲,将來定許未可限量。季遷聞之,亦大得意。”
高野侯(1878~1952),近代畫家、鑒賞家。字時顯,号欣木、可庵。浙江杭縣(今馀杭)人。光緒二十九年舉人。久任中華書局書畫部主任。善書畫,能篆刻,富收藏,精鑒賞,尤善畫梅。高氏曾以“畫到梅花不讓人”一語自負其藝,足見其造詣之高超。其藏畫處名“梅王閣”,内藏古今名家畫梅極豐。此幅梅花圖用筆或勾或掃,帶枯帶潤,筆法蒼老秀潤,梅枝斑駁而顯得有彈性;枝上之梅,以淡墨、幹墨圈出花瓣,以濃墨點蕊襯底,顯得疏香冷豔,清氣逼人。
馮超然筆下之梅,顯其運筆骨力神韻兼備之功。花枝曲如龍,勁似鐵,花之形式奇倔,有迎霜沖寒之勢,清孤傲立之姿,可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喻之。影印本冊尾之梅花圖,乃是吳湖帆、潘靜淑之合作。吳湖帆之紅梅疏密相間,珠玉生輝;潘靜淑之綠梅純雅冷豔,清氣襲人,落款為:“乙亥春日,湖帆補寫紅梅,裝于宋刊喜神譜冊尾。”可見深情伉俪的不凡功力。此五幅梅花圖首呼尾應,貫通全書。由于《梅花喜神譜》的影印本今已難以得見,故此五幅梅花圖、加之後補的另一幅,其中人物故事知者恐不多矣。
(二)
張履謙(1838~1915),字月階,号樾嘉,又号無垢居士。江蘇蘇州人。同治七年(1838)以吳縣籍考中秀才,入蘇州府學,官至戶部山西司郎中。洋務運動年間做生意成功,數十年間不斷擴大業務,聲名遠揚。光緒三年(1877),張履謙購得拙政園西部汪宅,建成“補園”。張氏愛好文物、書畫、昆曲,收藏亦豐。清光緒中葉延請昆曲泰鬥俞粟廬至家鑒定書畫,兼為其兒孫輩“拍曲”。其文孫張紫東(1881~1951),名鐘來,号适庵,以字行,為著名業馀昆曲家,亦喜書畫。被曲友們譽為“吳中老生第一人”及“蘇州曲壇一正梁”,慕名向其請益者甚多。馮超然受張履謙之邀客居“補園”時,昆曲及書畫愛好使張紫東與馮超然義結金蘭,幾十年情同手足。馮超然後從蘇州返滬居住,張去滬即常住義弟超然處,亦常去吳湖帆家做客。《吳湖帆日記》中多處有他與張紫東在上海及蘇州兩地互訪的記錄。《梅花喜神譜》中亦有張紫東讀譜之題跋,足見吳張兩氏交誼之不凡。張紫東先生過世後,其後人将珍貴收藏捐贈國家,遺澤世人。上海博物館還藏有三件原為張紫東收藏的墨迹珍品:清程京萼行書《杜甫骢馬行詩》、清趙之謙四體書屏和清汪士鈜行書《虞世南破邪論序》。
張永芳(1890~1971),又名張琰華,為張履謙的二孫女,張紫東之妹。張永芳早年便從馮超然學畫,山水、人物、花鳥均有功底,其作品《人物》《蘭花》《花鳥》曾參加1929年舉辦的民國第一屆全國美展。馮超然、吳湖帆與張家兄妹早在蘇州便結識,亦常在一起吟詩作畫。《吳湖帆日記》1937年3月29日記有:“馮超然女端予出閣,下午在浦東同鄉會宴客,偕季遷、程雲岑同去,晤張紫東等,熟人不少。”不兩日的31日又記:“下午鄭逸梅來,贈餘《瓶笙花影錄》兩冊。張紫東來,觀元拓《史晨前後碑》,皆先外祖舊藏本,今贈谷孫矣。”寥寥幾字足見吳、張兩人的熟悉程度。吳湖帆能請張永芳為《梅花喜神譜》添繪梅花圖,乃是欣賞張永芳之筆墨功力。而張氏所作之梅花圖的确頗具特色:主幹用深色勾勒,枝幹屈曲,疏密相間,穿插有緻,圈花墨色清談,運筆流美閑靜,雖無大的格調氣局,然小而清逸空靈。題跋為:“己巳建子月臨宋人纨扇本以奉靜淑賢姊雅正,琰華謝張永芳并題。”所謂謝張永芳之謝,則是張氏的丈夫謝繩祖(1891~1971),謝為南浔人,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學紡織,學成後返滬辦針織廠,所創的“菊花牌”商标沿用至今。後為慎昌洋行買辦。謝也是個昆曲癡迷,當年常與俞振飛登台演出,名聲不小。張永芳的梅花圖加上吳湖帆與潘靜淑、馮超然、高野侯、鄭元素四人之繪,共有五幅梅花圖附于譜中。吳湖帆為《梅花喜神譜》廣征題詠,集成後于癸酉(1933)年新秋,托商務印書館影印五十部以贈親朋好友。當時的影印本中并未有周煉霞的繪畫。
周煉霞(1909~2000),江西盧陵人。又名茝,字紫宜,号螺川,室名螺川書屋。十三歲從鄭壺叟學畫,擅長仕女,亦作花卉,擅長詩詞。曾任錫珍女中國畫教師,馀暇兼寫小說詩詞,與瞿蛻園合著《學詩淺說》。新中國成立後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便是周煉霞詩中被傳頌最廣的名句。《梅花喜神譜》的第六幅梅花圖,即是由她所繪。
這張梅花圖可說相當有趣。先是作畫者在此幀上僅題跋一句:“拟宋人纨扇筆意為靜淑仁姊補圖,煉霞。”跋語多者反而是吳湖帆。左上角吳湖帆題曰:“花占春先。香飛雪後,一樣情牽。往事風流,美人林下,明月窗前。幾番清夢纏綿。又何如、羅浮醉仙。心系詞工,眉舒黛妩,額點妝妍。柳梢青。倩庵題于梅花喜神譜後。”左下角亦是吳之題寫:“原有張永芳女史畫梅,毀損于丁醜之役。後有周茝補綴此幀。甲午秋日識。”周煉霞筆下之梅花圖彎枝屈體,秀逸挺健,梅花疏香冷豔,資媚躍出,比張永芳之圖更顯優美蒼勁,乃是涵味隽永,機杼自運的成功之作。
這第六張梅花圖到底是何年進入此譜?吳湖帆告知的是,原先譜中存放的是張永芳的繪畫,但于1937年“淞滬抗戰”時毀損,便讓周煉霞補繪此幀。然耐人尋味之處在于:①周煉霞繪此畫已經寫明是“為靜淑仁姊補圖”,有此題按理說畫成時潘靜淑并未離世,亦就是繪此畫是在1937年至1939年之間,然周氏并未注明是何年所作。②如果周氏所繪此畫和吳湖帆題跋是同一年份即甲午(1954)年,則周氏之題跋肯定不會落下“為靜淑仁姊補圖”之詞,因為1954年離1939年前的任何年代都太遙遠,周氏怎為想到為離世已十多年的潘靜淑再補圖?③ 《梅花喜神譜》為吳湖帆最精心保管之冊,全冊完好無損,故張永芳之圖按常理也不會毀損。④吳湖帆将此譜影印五十冊贈送親朋好友後的第十年,即癸未(1943)年,他于歲朝之日展讀此譜,感歎潘靜淑作古,許多題詠者亦先後謝世,悼亡傷逝之感湧上心頭,所幸的是,“宋譜(指《梅花喜神譜》)湯畫均欣無恙”。不但提及此譜安然無恙,更沒說周煉霞補繪梅花圖之事。當然,相當可能乃是損畫補畫之事太小,毋需挂齒。不管如何,筆者僅是有興趣介紹曾有六幅梅花圖附于《梅花喜神譜》中,而不解之處乃應有研究吳湖帆梅景書屋之專家加以考證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