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辨證錄,瘰疬門

瘰門(二則)

人有生痰塊于頸項,堅硬如石,久則變成瘰 ,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複長,未幾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患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言其如鼠之能穿也。世人謂其食鼠竊餘物,以成此症,而不盡然也。蓋瘰 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塊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未有無痰而能成瘰者也。故治瘰 之法,必須以開郁為主。然郁久則氣血必耗,況流膿流血,則氣血更虧,徒消其痰,不解其郁,但開其郁,而不化痰,皆虛其虛也,不能奏功。方用消串丹∶

白芍(一兩) 白術(一兩) 柴胡(二錢) 天花粉(三錢) 茯苓(五錢)陳皮(一錢)附子(一片) 甘草(一錢) 蒲公英(三錢) 紫貝天葵(五錢) 水煎服。連服八劑而痰塊漸消,再服十劑而瘰 盡化,再服一月全愈。愈後可服六君子湯,以為善後之計,斷不再發。

此方妙在蒲公英與紫貝天葵為消串之神藥,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則肝木不平,非輔之以白術、茯苓則脾胃之土不健,何以勝攻痰破塊之烈哉,惟有攻有補,則調濟鹹宜。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藥直搗中堅,所以能愈宿疾沉 于旦夕耳。

人有久生瘰 ,兩頸之間盡多潰爛,胸膈之上無非痰塊,已有頭破欲腐者,遂至身體發熱發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盜汗自汗,驚悸恍惚,此等症原系難醫,然治之有法,尚可救也。大約瘰 初起,宜解郁為先,而佐之補虛,以消其毒。倘執尋常治法,以祛痰敗毒為事,鮮不速死。方用轉敗丹∶

人參(一兩) 柴胡(二錢) 白芍(三錢) 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半夏(五錢)白術(一兩) 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四劑而胸間之痰塊盡消,再服四劑而頸上潰爛亦愈。

将前方減半,再服十劑,瘡口悉平,不再發也。

此方補多于消,而開郁寓于中,化痰存其内。世人從未有知此法者,但一味攻毒,所以愈攻而愈壞也。曷不以此方試之哉,殺運無窮,神力難信,世見此等治法,無不驚走辟易。否則,且有刺譏讪笑,摘吾方之過奇,謂大言不慚,何可為訓。孰知卻是祛病之仙,奪命之異藥哉。予不勝掩卷而三歎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