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區域發展格局有望再次“洗牌”,以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為代表的中部省份,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經濟發展質量都有了很大幅度提升,甚至實現了對部分東部省份的趕超。
根據2021年經濟數據顯示,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已經進入中部10強行列,從人均GDP上看,湖北已經進入人均10強行列,前15強之中擁有湖北、安徽、湖南三個省份。
長沙
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城鎮化的進程,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現象。
從去年我國公布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來看,中部地區的武漢、鄭州、長沙已經建成了特大城市,而根據最新人口數據,武漢淨增常住人口120萬,已經提前建成了超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唯一的超大城市(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
另外,在這份名單之中,長沙城區人口為555萬、鄭州城區人口為534萬,屬于“門檻級”特大城市(城區人口500萬—1000萬),也就是說這些城市距離超大城市還需要再增加了一個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難度非常大。
我國一些經濟大省,紛紛支持省内城市争創國家中心城市,比如像南京、杭州、濟南、福州、沈陽、合肥以及長沙等城市,但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有限,目前包括支持在建的城市,共有9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武漢)。
作為湖南省會城市,長沙相比目前排隊争創的國家中心城市“候選城市”,并不占優勢,再加上數量限制,難度很大,為此湖南創新思維,推動長沙、株洲、湘潭3市“打包”聯手争奪國家中心城市,有望成為中部第三個國家中心城市。
從人口、經濟體量、城區規模,特别是湘潭市擁有獨特的紅色優勢,“三城即一城”這種思路為湖南争創國家中心城市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外,再加上“長株潭都市圈”獲得國家批複,進一步推動了“長株潭一體化”建設步伐,未來長沙、株洲、湘潭将會加速融合,并實現同城發展。
株洲
從湖南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力度以及争創國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湖南推動長沙、株洲、湘潭主城區的融合一體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也就意味着長沙不再是一個城市獨立發展,而是形成了長沙領銜,株洲、湘潭2城輔助,“三城”同向發展,共建超大城市。
湘潭
從城市等級上看,目前長沙已經順利建成特大城市,城區人口555萬,株洲為II型大城市(城區人口100萬—300萬),城區人口約130餘萬,湘潭為中等城市(城區人口50萬—100萬),城區人口約90萬。
也就是說整個“長株潭”市的城區人口将會接近800萬,距離建成超大城市僅有200萬的人口差距,建設難度大大降低(江蘇南京城區不到800萬的規模,提出到2025年建成超大城市)。
從經濟上看,長沙市已經率先晉級萬億城市,2021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為13270.7億元,是全省綜合經濟實力第一強市。
此外,株洲、湘潭2市地區生産總值分别達到了3420.3億元和2548.4億元,整個“長株潭”GDP總量将接近2萬元,如果看做一個城市,将在大陸城市之中排名第7位。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将會形成“1+1+1>3”的集聚效應,成為帶動湖南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的重要引擎。
從人口上看,長沙市的常住人口突破了千萬,達到了1006萬,株洲常住人口為390萬,湘潭常住人口為273萬,“長株潭”3市常住人口将達到約1670萬人口,占全省的比重超過25%。擁有如此人口腹地,必然為三城共同建設超大城市提供了重要的人口保障。
未來,在以“長株潭”為核心,嶽陽、衡陽為省域副中心的支撐下,湖南經濟将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成為承中啟西,連貫南北的重要樞紐和連接點,對全國構建“一盤棋”的發展大格局做出了“湖南貢獻”。
盡管目前來說,建設超大城市存在一定的管理難度,但在城市功能配套、醫療教育、科技創新、就業保障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整體上是利大于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