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這句話精辟隽永,卻在寥寥幾字中教會了我們如何在自身與他人間尋找平衡,以良性關系共存與世。與這個攀比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仍應從孔夫子的言論中汲取智慧,立身處世中不忘“思”的準則。
鲲鵬一躍九萬高空,而燕雀不過蓬蒿之間。對于燕雀而言,鲲鵬應無愧與“賢”的稱号。那麼,試問燕雀可曾羨慕不可觸及的天空,因而不安現狀,不甘平凡,向更遠處飛去。如果有,那便是“思”,思并非思考,而是想要。産生某種意願的意思。想要與向往是改變的第一步,拒絕因循守舊,突破籓籬,挑戰自己,是萬事的前提。這種“思”齊的願望,使我們永不滿足,不斷挑戰高峰。“思”告訴我們,隻有心懷不凡,才會成就不凡。
在“見賢”開闊視野後,産生了“思”這種超越的意願。那麼,在“思”與“齊”的突破間,我們需要什麼?答案就是,真正的思,思考,深思的意思。
(插圖來自網絡)
在“齊”之間,我們要做到内思。内思即内省,即認識自身不足的過程。認清自己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隻有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觀己身,知自身優缺點,知自己的能力。才能意識到與賢者間的鴻溝有多長多深,是否不可逾越,或該如何逾越。洋務運動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定位錯誤,一味學習西方這個“賢”,卻忽略了内憂外患,制度不足這一緻命傷。定位自己,弄清差距的具體大小,方不緻于搞錯方向,白費精力。
在“齊”之中,我們要思考“不齊”沒有人是完美,不可因“思齊”而一味模仿,丢失自身判斷力,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于賢人的方法和行為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為良道。“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考如何完善,辨别善道,是追趕道路中的永恒命題。有擇善而從,才有了“顔筋柳骨”之說。柳公權舍棄了顔體雖雄渾厚重卻臃腫肥大的弊病,發展了自身“骨立如峰”的特點,最終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家。因此,拒絕因循守舊,思不足,才可齊不足。
在“齊”之後,我們要做到反思。認識到自己已經意識到的事物,在追趕“齊”之後能與賢者并肩行走,依靠的是通過反思得來的行動準則。把君子之風熔煉與胸,表現于舉手投足之間。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如既往。讓從賢者身上學來的優點成為自身的精神氣質,于反思中成為賢者。
“思”并非一時的沖動之舉,而應不懈堅持。做到主動“思”,學會思,認真思,向着更高的目标奮進。即使無法同真正的賢者同行,也是對自身的突破與超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