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又名去杖湯,治療靜脈曲張、肌肉痙攣跳動


韓某,女,12歲,南關小學學生。《素問·上古天真論》雲:“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 今不滿二七,業已潮汛,且量多期延。初因害羞不願就醫,後失血甚多,出現神疲眩暈,心悸短氣,難以上學,始來就診。化驗檢查,血紅蛋白60g /L,紅細胞170萬/mm3。餘用滋陰補腎法以治,諸症減輕。因血紅蛋白未達正常,繼續服藥調理。近三日,過午腹痛,時輕時甚,用手按壓,痛可得緩,夜寐後疼痛漸止。上午則一無所苦,飲食、二便亦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略數。

觀其脈症,知崩漏日久,陰血大損,脈絡失養而作痛也。何以午前不痛、午後痛?以午前屬陽,陽氣為用,尚可帥血運行,是以不痛;午後屬陰,陰血為用,血運不暢,故而痛也。治當補血通痹,緩急止痛。拟:

白芍15g 炙甘草15g二劑

二診:疼痛再未發作。遂繼續滋腎補血予以調理。

按:芍藥甘草湯為《傷寒論》治腿腳攣急疼痛之方。

方中芍藥斂陰和肝,逐血痹,暢血行。甘草補中和中,以滋血源,故對陰血虧虛之攣急疼痛,不論其在何部位。均可用之。二藥用量相等,否則效果較差。

韋某,女,36歲。1979年10月初診。自述前陰簌簌有聲如矢氣狀已1周,曾經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現前陰仍出聲如矢氣狀,每日6次或7次,伴夜寐欠佳,大便幹結,舌尖紅、苔少簿黃,脈弦細數。證屬肝腎陰虛,筋脈失養,肝風内煽,涉及前陰,且後陰谷道不利,谷氣升降失常。治宜滋養肝腎,柔肝息風。用加味芍藥甘草湯3劑水煎服後症狀消失。


白芍50g,熟地黃15g,當歸身10g,炙甘草20g,牛膝6g,大棗15g。


滋陰養血,柔肝息風。主治陰吹(肝腎陰虛型)。


肝藏血而為風木之髒,其脈循少腹而絡陰器,賴腎水以涵養。婦人經、孕、産、乳以血為用,肝血易虧,肝陽易亢。若腎陰虧虛,肝血不足,肝失所養,化燥生風,風動于陰中,則簌簌有聲。治宜甘潤養血,柔肝息風。本方由《傷寒論》芍藥甘草湯加味而來。方中重用芍藥、甘草酸甘養陰,潤燥柔肝緩急;佐以熟地黃、當歸、大棗滋陰補血,俾陰血充盈,陰器得濡,肝風自息;牛膝益肝腎引藥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柔肝息風之功。

兼陰部瘙癢不适者,加龍膽草6g清瀉肝火;夜難入寐者加麥冬10g、夜交藤20g清心安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