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君翊
一檔免費的公益節目,數年來盡心盡力地科普、受到無數人的喜歡,卻被控訴侵權,節目主持人甚至要面臨千萬級罰款。
這事聽起來,滑不滑稽?
可惜,這就是現實。
7月10日,《譚談交通》主持人譚喬發布微博稱,正在外面拍安全宣傳視頻,驚聞《譚談交通》被下線,并可能面臨數千萬的巨額賠償。
“十幾年來在網絡上被大家無償觀看和二創傳播,你們的譚sir我最後可能賠得褲子都沒了,真是好手段。”
譚警官的字字句句,都透露着無奈與諷刺。
不僅如此,目前B站上所有的二創《譚談交通》的UP主,甚至僅僅隻是剪輯轉發的視頻,都已經被強制下架。
這隻是一個開始。
譚喬說:“B站清理完畢以後,作為成功的案例,對方會一個平台、一個平台地進行清理。”
也許很快,我們就再也無法在免費公開的平台上,看到這個号稱“公益科普性質”的節目了。
因為流量,忘了初心,才是最可怕的事。
《譚談交通》,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這是成都本土一檔寓教于樂的交通警示類節目,于2005年開播。
如果僅僅如此,它的被下架,并不足以産生如此的軒然大波。
其實比起一檔普法節目,《譚談交通》更像是一部聚焦于中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啟示錄”。
11年前,有一位單手騎車被一位交警攔下,這本是成都街頭最普通的一幕。
但攔人的交警是譚喬,而被攔下的騎手,則是後來紅遍全網的“氣球哥”。
被攔下的“氣球哥”毫不慌張,像多年老友一樣和譚Sir打招呼。
他說自己看過譚Sir的節目,面帶微笑地接受教育,還要送譚喬一個氣球,表達初次相遇的愛。
話匣子就此打開。
寥寥數語中,譚喬知道了氣球哥坎坷的一生——
老婆因為他沒錢跑了,他幹過一些不太正當的工作,現在不幹了,就隻能賣氣球。
興到濃時,氣球哥甚至引吭高歌了幾句。
荒腔走闆、調不成調,但氣球哥的豁達,卻就此印在了每個觀衆的心中。
而十一年後,《譚談交通》早已停播,譚喬卻又在節目之外與氣球哥再次重逢。
氣球哥認出了譚Sir,像隻是昨天才告别一樣打招呼,還把他帶到了自己家中。
他的家,是一間月租200的屋子,放着一張老舊的木床。
牆面黴點斑斑,塑料袋就是他的收納。
氣球哥有些羞澀:“我的房子要比現在好,我早就想跟你見面了。”
但氣球哥一如既往的樂觀。他的床頭放着一本書本,整潔如新。
就像是他在這殘酷人世間,始終堅持的那一點純白内心。
之後,氣球哥接了一個活去給小超市搬貨,搬一次能收20。
事後他表示要分給譚喬10塊,就因為譚警官幫他搬了幾箱。
他很窮,但他卻依舊真誠、熾熱、善良。
臨别之時,氣球哥對譚警官說:“我那年送你的灰太狼氣球,好像過時了。”
像一部電影的尾聲,或是一部小說的終局。
但《譚談交通》的動人之處正在于此——
他記錄下的都是一個個真實而鮮活的故事,而這些現實的生活,卻比虛構的作品還要觸動人心。
透過譚警官的視角,那些普通人像開在灰塵裡的花。
盡管滿身泥濘,卻依舊努力而朝氣蓬勃地生長着。
如果說,“氣球哥”是面對生活的唐吉坷德,那“福貴大爺”,則是餘華筆下的人物走進現實。
2011年的夏天,譚喬看見一輛載滿了柴禾的三輪車,柴禾上還坐着一個人和一條狗,就把騎車的大爺攔了下來。
他說:“你看這個多危險,萬一出個什麼事,家裡人難道都不擔心你嗎?”
沒想到,就這樣一個樸素的問題,卻用寥寥數語,揭開了大爺的一生:
“爸爸死了十一年,媽媽死了二十多年,老婆因為難産,連帶着孩子一起死了。”
“哥哥也死了十八年,世上唯一的親人,隻有柴禾上坐着的弟弟,弟弟藥吃錯了,是傻的。”
“還有這條狗,養了十多年,也快老死了。”
為了能讓傻了的弟弟在自己去世後活下去,福貴大爺拼命幹活。
他給弟弟買了養老保險,辦了殘疾證,想着以後多少能有點補貼。
盡管如此,鏡頭裡的大爺,臉上依然挂着笑容。
于是譚喬忍不住問:“為什麼你看上去還那麼樂觀?”
而大爺連說了三遍“往前看”,還說:“不要去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
往前看啊,莫回頭。
大爺在烈日下騎着三輪車遠去的背影,濃縮成了萬般皆苦的人世中,一個不屈的符号。
而“福貴大爺”的故事,也有後續。
十年後,譚喬和大爺再度重逢。
他說,除了當年的那條老狗被盜走外,生活一切安好。
弟弟還健在,自己再度結婚,女兒已經快5歲。
大爺現在以撿廢品為生。雖然生活不富足,但他“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他希望關心他的朋友們,“都能為自己熱烈鼓掌”。
鼓掌吧,為了我們的努力,為了我們的堅持,為了我們所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今年爆火、被戲谑為“兒歌暗号”的《孤勇者》中,有一句傳播甚廣的歌詞:
“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而《譚談交通》正是以一個基層執法者的視角,記錄了無數個類似氣球哥、福貴大爺這樣的“平凡英雄”。
它用最親切、最接地氣的方式,科普着交通法規,也诠釋着人間百态。
有一下三輪車就展示“腰馬合一”的小夥子:
有60多歲,在情人節買玫瑰花給老婆的大爺:
甚至還有一言不合就讓交警變“嬌警”的大叔:
樁樁件件,引人發笑的同時,卻也帶着觀衆體會到了“生活”二字,背後的含義。
其實,聚焦于底層人物的紀錄片,向來層出不窮。
但無法避免的,是采訪人對受訪者高處俯瞰的視角,帶着某種令人不快的悲憫與同情。
可在譚喬的節目裡,用唠家常一般的過程,讓我們透過一名交警的眼睛,看到那些歡聲笑語下包裹的人生内核。
故事全靠偶遇,道具靠路邊撿,内容土到掉渣,後期制作最多五毛……
但《譚談交通》的質樸與真實,卻恰恰成為了最打動人心的利器。
每個觀衆,都被譚警官的那句“那這次就不罰款了”觸動過。
法不外乎人情。
這或許就是這檔成都本土節目,可以火遍全國的原因。
《譚談交通》到底有多受歡迎?沒人說得清。
在向來以苛刻著稱的豆瓣上,這檔有些“土味”的節目,評分高達 9.5 分,甩下了不少知名導演的作品。
《譚談交通》最火的時候,譚喬走到哪都會被人一眼認出。
有一次,他和演員朋友王迅一塊去超市,他成了先被認出的那位。
還有十幾位留學生,曾特意去成都請他吃飯,以感謝他和節目的陪伴。
甚至有一位德國姑娘,看了節目後聯系他,說想跟他談戀愛……
2021年底,譚喬因曾經的節目片段再次爆紅,在B站坐擁了超389.1萬粉絲。
《我要上春晚》、《天天向上》等都邀請過譚喬上節目,
央視、北京衛視、湖南衛視等,都曾向譚喬伸出橄榄枝。
開出的條件也很誘人,高薪、有房,甚至還表示可以為他打造上億的IP。
但譚喬都拒絕了。
他的想法很樸素:他舍不得成都,也不想脫下身上的警服。
其實,交警這份工作并沒有那麼光鮮亮麗,風吹日曬,有時還要面臨質疑和辱罵。
當初的譚喬之所以會選擇這個行業,僅僅是出于對成都這座城市的喜愛。
但這次,譚喬深愛的成都,卻轉身把刀子捅向了他自己。
《譚談交通》,起初是由成都廣播電視台與交警部門聯合制作的公益節目,論理版權屬于兩方共有。
但這次向譚喬索賠、導緻節目下架的公司,卻叫成都遊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該公司聲稱,已經從成都廣播電視台獲得了《譚談交通》的節目版權,“維權于法有據”。
成都遊術文化成立于2018年,此時的譚談交通早已停播,這家公司全程沒有參與其中的任何拍攝、制作、宣傳工作。
那麼,一家毫無瓜葛的公司,為什麼可以随意處置這檔節目的生死?
首先我們來看看,成都遊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到底是“何方神聖”。
網絡數據顯示,成都遊術文化注冊資本為 50萬元 人民币,每年的參保人數都為0。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起訴他人或公司的開庭公告”卻共有 61 條。
B站、抖音、咪咕、小紅書、愛奇藝、騰訊、快手、百度、搜狐、樂視網、優酷、華為等,都是其被告。
其中,該公司許多案件的立案時間為同一天,案由全部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
在知識産權法律界,有一個業内很熟悉的物種,叫做“知識産權流氓”。
具體的品種有專利流氓、商标流氓……
還有成都遊術文化這種等到所謂“侵權方”養肥之後再宰的“版權流氓”。
換句話說,這就是家職業起訴、并以此謀生的公司。
這種流氓企業,幾乎是人人喊打。
原因很簡單——這種行為完全不是為了維護知識産權,而是鑽法律漏洞,純為發不義之财。
而這次,“流氓”盯上了普法者,企圖再度進行一波“收割”。
真是惡心。
更大的問題在于,這樣一家連普通民衆都能看出問題良多的公司,卻和成都廣播電視台達成協議,拿到了《譚談交通》的版權授權。
而且,授權時間從2021年9月17日至2026年9月16日,長達六年。
也就是說,在這六年期間,遊術公司實際擁有《譚談交通》的版權,并且可以對任何侵權行為進行維權。
那麼,為什麼隻有50萬注冊資本、沒有員工、成立隻有四年的的成都遊術能夠順利拿到版權?
成都電視台又是出于什麼原因和目的,才促成了這次版權授權?
這波吃相,委實有些難看。
譚喬在最近的采訪中表示,截止到目前,從未有任何機構及公司找他簽訂相關協議,而成都遊術文化也從未找過自己。
“我莫名其妙就被投訴侵權了。”
如果對方不仁,那我們是否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反将一軍?
據悉,譚喬出鏡主持《譚談交通》節目,沒有獲得除了正常工資以外的任何商業報酬。
而不少成都民衆願意免費出鏡《譚談交通》節目,都是基于節目本身的影響力和公益性。
如果成都遊術文化以版權為由,對《譚談交通》節目進行全網圍剿。
那麼譚喬以及許多出鏡的市民,是不是可以對其控訴侵犯肖像權?
一檔喜聞樂見的公益科普節目,最後卻落得兩廂厮殺、一地雞毛的下場。
何其荒誕。
譚喬曾在節目中,诠釋着無數普通人與生活抗争的故事。
他是旁觀者,也是記錄者。
誰都沒想到,多年後,他自己也成為了抗争的一員。
而譚sir的對手,卻是流量背景下,企圖将他敲骨吸髓的資本世界。
牟利者隻看到了《譚談交通》的爆火,卻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一檔十七年前開播的“古早”公益欄目,能獲得大衆垂青。
說到底,是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如此“走心”的節目,實在太少了。
無數為搏眼球、為拼流量的綜藝層出不窮,如同複制黏貼般的網紅臉成群結隊,耗費着人們的時間,麻木着我們的審美。
卻再沒有任何一檔如《譚談交通》這樣質樸的節目,能觸動我們柔軟的内心。
如果這次譚sir被圍剿成功,那麼鐮刀下一個準備收割的,又是哪個真正被觀衆歡迎、卻沒有資本背書的作品?
今天是《譚談交通》,明天就有可能是任何一個你喜歡的普通節目。
難道到最後,我們隻配欣賞工業流水線下生産出的“奶頭樂”嗎?
是時候宣戰了。
· 參考資料:
小疼music,《再見譚警官,當年火得一塌糊塗的《譚談交通》,給他帶來了什麼》
王爾岚,《譚談交通裡的氣球哥,11年過去了,你還記得嗎?》
山西晚報,《全網刷屏!現實版《活着》的“福貴大爺”找到了,結局意外》
若風Speed,《譚談交通全面下架 譚Sir真的要“賠到褲子都沒了”?》
台海網,《譚談交通下架,譚sir面臨數千萬巨額賠償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