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國内的市場由于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淺顯的背景下,一些汽車廠商在汽車換代之後仍然在售賣老款的車型,這種現象被稱為同堂售車;這種把戲除了之前的大衆玩得比較好之外,應該就是韓系車玩得最出色了;有時候你能看到3代車型在同時售賣。
雖然現在韓系車仍有這樣的現象,但剩下的車型都是競争力較強的;因此多代同堂也無可厚非。不過教授今天說的不是這樣的現象,而是之前大衆很喜歡的一個平台下研發多款車型的套路開始被本田與豐田學過來了,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衆分不清系列
入門級車型可能大家就開始分不清了,捷達與桑塔納統領了國内的入門市場多少年了,教授也記不清了;但如今它們仍然是銷量榜的前列;而且大衆還在桑塔納的基礎上的開發了兩廂版本的浩納車型,不對哦,還有跨界的Cross車型,怎樣;還能分得清麼?
緊湊級則有大衆專為中國市場研發的一代神車朗逸,它就不用教授多說了。雖然有很多人不喜歡它不算豐富的配置,但國人需要的品質、做工都一應俱全。既然朗逸被奉為神車,那麼在朗逸的基礎上則延伸出了朗行與朗境兩款車型,其實它們也就是朗逸的兩廂車型與跨界車型而已。
不僅如此,大衆同樣在其家用轎車寶來的身上依樣畫葫蘆。雖然寶來的市場銷量沒有朗逸來得那麼誇張,但一直穩紮穩打地熱銷;整年下來的銷量也是大衆整體市場份額很重要的組成。其在寶來基礎上推出的蔚領,教授親身體驗過,相比寶來,蔚領的質感與空間更加出色。
本田分不清系列
本田的入門緊湊車型一開始隻有鋒範一款車型夾雜在大衆雙雄與其它競品當中苦苦掙紮。雖然前期憑借着1.5L地球夢發動機強勁的動力與出色的油耗表現獲得不少的市場份額,奈何由于上市時間較長,配置較為一般,後期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敗下陣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田強烈需要增加其在入門緊湊細分市場的車型以提升市場競争力。哥瑞就是鋒範的兄弟車型,相比與鋒範的運動化更強的外觀造型;哥瑞則稍微變得中庸一些。不過本田仍然有些高估自己的實力,哥瑞依然沒有吸取鋒範的教訓,整體的配置依然沒有很大的競争力。而在此繼承上推出的兩廂車型競瑞更多的是增加車型矩陣而已;教授基本上在路上看不到它的身影。
本田除了在轎車上開展兄弟車型戰略之外,這些年在SUV也開始同樣的策略。但相比于轎車相似的設計,其推出的缤智與XR-V可是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在面對強烈的市場競争時也可以錯位競争。而近期推出的冠道與UR-V依然是一樣的套路,隻不過相比于冠道親民,UR-V的定價則相比有些曲高和寡了。
豐田分不清系列
豐田作為曾經的汽車老大,一般是不屑于做這樣事情的;但奈何對手一直在做;它難免有些跟不上節奏了。于是近年來在國内推出的車型也跟對手采用同樣的套路了。緊湊型是最先采用的,雖然卡羅拉是其全球車型,而雷淩則基于美版卡羅拉研發的;外觀的設計不太相似,但無論是内飾布局還是軸距基本上可以看出其是一個平台出來的。
在緊湊車的這兩款車型還能讓人看出區别,而豐田在小型車市場當中推出了4款不同的車型,可謂是喪心病狂。緻炫與威馳是國内市場的兩款明星車型,憑借着優秀的空間表現與出色的燃油經濟性成為很多消費者第一輛汽車的首要選擇。但是最近豐田可是在它們兩者的基礎上同時推出的姐妹車型。緻享與威馳FS分别是其三廂與兩廂車型,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淵源了。
總結:在如今講求平台化的年代,一個平台衍生多個車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平台化說的是不同軸距不同級别的車型,而今天教授所介紹的這些車型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究其原因其實是廠商為了減少研發的成本,新出的車型既讓消費者保持新鮮感;又能增加車型的矩陣,提升品牌競争力,何樂而不為呢?
上一篇
企業如何選擇組織架構模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