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髒腑組織功能活動,皆依賴于脾胃之轉輸水谷精微,脾旺則四髒皆健,脾衰則四髒亦衰,故有“脾為後天之本”之說。蒼術燥濕而不傷陰,濕去脾自健,脾健濕自化。故治慢性病,以“脾統四髒”為宗旨,習以蒼術為君,振奮生化之源,起廢振頹。如合升麻治内髒下垂、低血鉀、肺氣腫,冠心病皆應手而效,治老年人之脾胃病,獨擅勝場。
先賢有謂,補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運脾。蓋脾運一健,則氣血生化不源,故先人補血用熟地常伴砂仁,宗其義,常于滋膩之大補氣血方中加蒼術一味,既能監制補益藥物之滋膩,又能促進藥物之吸收.如常用之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皆輔以本品,服藥後無中滿之弊。如曾治一“再障”患者,前醫投大補陰陽之品,血象不見好轉,乃加蒼術一味,豁然開朗。另用于寒涼藥中,可防傷胃,均屬得意之筆。
痰瘀俱為粘膩之陰邪,故欲化痰瘀,須賴陽氣之運化。蒼術運脾祛痰飲皆其所長。化瘀固須行氣,然根據痰瘀同源以及脾統四髒之觀點,在瘀濁久凝時亦常加蒼術以速其效,事半功倍。另如用蒼術入澤瀉湯治耳源性眩暈,與苓桂術甘湯防治哮喘,單味煎服治懸飲、消渴、夜盲,皆驗。
據“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義,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頗所獲。憶1962年秋,餘肝病急發,除輸液外,複投保肝一類滋膩品,造成濕困成飲,白沫痰盈碗,轉氨酶高至500單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蒼術合五苓散,一月而瘥。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義,曆年來遵此旨治療肝病多例,如滬上“甲肝”流行之際,對出院病人皆以“蒼術片”預後,療效滿意。
蒼術之施用,應善于配伍,對寒濕重者常與附子、肉桂同用;濕熱交困與甘露消毒丹,黃連并投;傷及胃陰與石斛、玄參、麥冬配伍;濕熱流注經絡則與石膏、桂枝齊施;肝陽挾濕,目糊便燥常與黑芝麻入煎;氣虛者益以黃芪、升麻等等,習為常度。
朱丹溪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創越鞠丸,用蒼術、川芎以疏肝行氣,活血化瘀,示後人治郁大法。餘認為百病皆生于郁,《内經》雖有“五郁”之說,但總以木郁氣滞為多見,肝主疏洩,斡旋周身陰陽氣血,使人的神志活動、水谷運化、氣血輸布、三焦氣化、水液代謝宣通條達,一旦肝失常度,則陰陽失調,氣血乖違,氣滞、血瘀、痰生、火起、風動,諸疾叢生,魏玉璜謂“肝為萬病之賊”,确具至理。蒼術氣味芳香,不僅善長燥濕,更能行氣解郁,配以川芎,氣血雙調,用于多種難治病,有“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緻和平”之效。
李××,男,71歲,中風3次後,出現神識呆滞,終日不言不語,面色蒼白,皮膚幹皺,小便淋漓不暢,舌胖紫苔白膩,脈弦數,腦電圖示局竈性慢波,腦血流圖示兩側腦血管彈性減退,CT檢查示輕度腦萎縮。氣虛血滞,積瘀阻于清陽之巅,治宜益氣活血。藥用:黃芪15g 川芎9g 生蒲黃(包)15g 白術9g 赤芍9g 川牛膝9g 川斷9g 杜仲9g 海藻9g 通天草9g 菖蒲6g 水蛭3g。服藥半月,神識呆滞好轉,生活基本自理,續服上方半年,病情緩解。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同居中州,是升降氣機的樞紐,脾氣升浮而胃氣和降,則行生化之令,如脾胃失和,則清氣不得宣升生發,濁氣失于和降而停滞,嘔惡、腹脹、洩瀉蜂起。先賢李東垣創脾胃學派,發明升陽益胃湯、清暑益氣湯諸方,倡“升清降濁”之說,餘對此頗為推崇并有發揮,臨床習用升麻、蒼術相配,調理脾胃氣機,《本草經》謂升麻“辟瘟疫瘴氣邪氣,中惡腹痛”,取其輕清,以升脾氣,輔以蒼術味苦燥濕,以降胃氣,一升一降,升清洩濁,治療泛惡等症,頗多效驗,若濕熱中阻者,則佐以左金丸、溫膽湯;寒濕内盛者,則合以玉樞丹、旋覆代赭湯。
趙×,男,68歲,患胃脘脹痛多年,經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近2月來腹脹日甚,泛惡頻頻,曾先後服“嗎丁啉”、“胃複安”未見好轉。刻下患者脘腹飽脹,泛泛欲嘔,便溏不實,脈細,舌細苔薄白膩,當從脾氣不升,胃氣失和立法。藥用:炒升麻4.5g 蒼術白術(各)9g 姜半夏9g 枳實9g 旋覆花9g 代赭石(先煎)30g 陳皮6g 荜澄茄2.4g。服藥1劑,泛惡頓失,連服7劑,諸證悉安。
蒼術與白術是顔德馨先生很喜歡用的兩味藥,蒼術含有揮發的VA,VD能減少寒藥的腹痛,腹瀉的副作用,能減少黃芪,熟地,當歸等補膩的作用,開中焦勝過白術,另外也能增加補藥的生物吸收作用。
重慶是濕邪較重的地區,加上重慶人飲食上味厚,痰濕易生,所以我個人是比較推崇顔德馨先生對二術的運用的。蒼術側重祛濕燥濕,白術側重健脾溫脾的。二者對脾陽的作用程度和側重不同,所以要會靈活運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