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少年抑郁,說法不一。
學校說是家庭的問題,家庭說是學校的問題。學校的心理老師累得腳不沾地,醫院的精神科和心理咨詢室門庭若市。
難。好難厘清……
塞缪爾·厄爾曼說:歲月讓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靈魂也會蒼老。
一個人從3歲到18歲,一直重複做一件無聊的事、而且這件事還往往是痛苦的。激情漸行漸遠,生命中隻有枯燥和厭倦。12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18歲時,感到世界開始厭倦你。
被學校和家庭一直按在地上摩擦的心,陽光打不到臉上,醫院開不出良方……
這是一個怪圈:有資源的中心城區很難,沒資源的普通鄉鎮也很難。
它們有什麼區别?真相在哪裡?有時候,提出問題的意義大過解決問題……
本期(第五期)《與中小學對話》對象:四川省天府新區煎茶中學
對話人物:四川省天府新區煎茶中學校長——白川
以下是對話實錄——
鄉鎮中學有多難
難在兩個關鍵點上
複元夥伴:青少年抑郁問題的嚴峻程度已不容回避。同城市中心城區的學校相比,鄉鎮中學是否有所不同?或者說,情況是否更嚴重?
白川:煎茶中學作為一個有曆史的學校(已建校90年),地處鄉鎮,跟成都中心城區的學校是有不同,但差别也不大,因為都是在一個應試的背景下。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說差别,最大的差别,主要體現在心理老師的編制上。
關于學生的心理問題,現在是很嚴重,它已經不是一個學校和一個家庭的問題,它已經是全社會不得不引起重視和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原來做過職中的副校長,也在成都泡桐樹中學去跟過崗,還走過一些主城區的學校,經曆原因,算是對目前中小學情況比較了解。
我不認為,鄉鎮學校的情況,就一定會比中心城區學校更嚴重。應該說,都差不多的,在抑郁的問題上,各有各的特征,但主因是不變的。
從大的方面看,是多年來社會、家庭病态價值觀和單一評價體系的一個映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後果。
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表現為流水線作業,用一個模具對所有人,成為“高壓鍋”。家庭,則在學校的高壓下再層層加壓。
那些自身能力和素質一般的家長,不顧一切,從小就把娃娃往成龍成鳳路上逼,往“人上人”的目标逼。這樣的家庭,在娃娃的成長過程中,對上對下,家庭關系和三觀是混亂的。在家長眼裡,隻有上學是惟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
在鄉鎮中學,問題家庭主要分三類:一類,家庭教育簡單粗暴,小孩人生的一切意義,必須為升學目标而讓步。第二類就是溺愛,無底線無原則的溺愛。
第三類是放養,純粹不管。這些很容易導緻學生心理異化,因為6-15歲的娃娃畢竟三觀未立,身體和心靈很幼稚很脆弱,家庭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複元夥伴:按理,如今上有規定(每個學校必須配專職心理老師)、下有标準(1000:1),編制不應該成為主要問題。心理老師缺編,是某些學校面臨的個案問題,還是說,編制是造成現在鄉鎮中學心理老師不到位的普遍現象?
白川:像我們鄉鎮這一級,幾乎沒有專業、專職的心理老師。我們現在的心理老師,都是由一些課比較少的老師去兼。具體就是去參加一些心理培訓,拿個證,但是從專業度上講,是不能勝任的。
問題是,這種情況不是個案,相當普遍。并非作為校長不重視這個闆塊,而是這幾年因為超編,急需的主學科老師都來不了,就更不要說心理老師。學校層面,雖然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我必須要解決學校的首要任務——國家課程。
鄉鎮初中的規模普遍不大。像我們600多人,都算比較大了,大量的學校,也就是300人左右。到目前為止,我知道的鄉鎮初中,幾乎沒有專業的心理老師,所以我們有時候很難辦。
因為這方面不夠專業,也因為心理老師是兼職精力不夠,所以更多的工作,還是由班主任、行政部門包括校長在做。
我是希望能夠來一個專業的心理老師,學校一直希望。關鍵是6年了(我從16年調來學校)至今年沒進一個新老師。
其實我們是結構性缺編,可能很多學校也是。什麼是結構性缺編?比如數學、語文可能超了5個老師,英語可能還缺3個老師,你就超了兩個老師。他不管你是因為曆史原因超編還是結構性缺編,規定是死的,他就隻按人頭來。
複元夥伴:缺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一言難盡,但并不影響一些學校(包括你們)開展工作。影響最大或者說主要的壓力來自于哪裡?
白川:缺編是一個問題,對鄉鎮中學來說,專項經費也是一個問題。比如說,全國的抑郁問題嚴重了,就有一些剛性指标來要求你,你要用多少力在心理健康上,你要具體做一二三四五的工作,但是不知道下面學校的苦處。
這些工作沒有專項經費,我們基本上從公用經費來擠,而公用經費是非常有限的。公用經費主要是應對學校的日常運轉,如辦公、水電氣、差旅、廣告、綠化、物業,還有我的一些課程,要請第三方來服務,還有一些考試等等。
複元夥伴:如果缺編和專項經費問題确實普遍存在、而短時間又難以解決的,那心理健康教育在鄉鎮中小學會不會流于形式?做好做壞有區别嗎?
白川:相信對于很多學校來說,至少在認識上,這個工作跟德育一樣是很重要。
但實際情況是,你不認真去做,也看不出你的問題,你認真做了,也看不出你的成績。幾乎所有鄉鎮中學,去學校檢查或交流,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一緻的:心理咨詢室都有,心理老師也在定期做一些事,活動在開展,個輔團輔在做……但實際上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卻是形式大于内容,對于學生的個體輔導是不到位的。
獨生子女
比留守兒童更易出問題
複元夥伴:留守兒童也是心理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鄉鎮學校的主力人群,老師與他們相處,似乎更不容易。
白川:偏遠一點的鄉鎮,也許是。但我們學校反而不是。
現在留守兒童已經不是問題。我到煎茶中學6年了,就我們學校而言,已經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因為畢竟現在我們當地出去打工的人已經很少了。現在可怕的是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相對說來很孤單,再加上房地産熱的帶來的大量拆遷之後,原來的農家也好,城鎮也好,大院徹底消失之後,娃娃與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嚴重缺失。
70後為什麼很少有人抑郁?不是抗壓能力強弱的問題,也不是物質變化的問題。主要原因很簡單,是同齡陪伴。
我們小時候每家四、五個娃娃,一個大院子,小孩成堆。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那一種關愛,娃娃互相之間有一種撫慰,現在缺少這些東西,缺少同齡人之間的相互的一種陪伴,就很容易出問題。
最重要的是,像我們這些地方,随着經濟的發展,很多家庭一夜之間從拆遷上獲得了财富,浮躁、功利影響了家長。這種浮躁就是對婚姻、對家庭的極端不負責任,父母很容易就離婚,家庭很容易破裂。
曾經出現過一個娃娃,他現在的家裡,媽已經不是親媽,爸也已經不是親爸。原生父母結了婚又離婚,離了婚又結婚,把他帶來帶去,最後親生父母都不見了。這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它都會在我們這地方發生。
浮躁的家庭對娃娃的傷害和打擊是毀滅性的。我來煎茶這幾年,陸續碰到了很多重度抑郁,不是一例兩例,每年都碰到那麼幾個。
複元夥伴:獨生子女屬曆史成因,是普遍現象,不光是鄉鎮,城市也不例外,所映射出的也不光是心理問題。
白川:但事實上,鄉鎮尤其惱火。1個娃娃上面6個大人,還不包括父母的姊妹親戚。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壓力最終全部傳導給娃娃。那種心理上的壓力,即使放到大人身上也承擔不起。
壓力傳導過程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它往往是持久的,而且是緻命的。大人們出于各種目的将小孩包圍起來,斷掉了與世界的大多數聯接。在這種情況下,再有趣的靈魂,也會變成無趣。
我們這情況可能也跟那種完全的農村又不一樣,它甚至比城裡人還更有“優越感”。以前因為地處成都城郊,現在因為天府新區,有城市的特征,有商業的特征,有農村的那種落後的意識,處于一種多重交叉影響之下,家庭和家長的情況就更複雜。大家一夜之間感覺不缺錢了,但卻缺了最重要的東西:價值觀。
人是群居物類,需要同齡人的相伴,需要親情、友情、人情,需要家庭的有序關系。獨生子女首先打破了有序關系,家庭文化秩序颠倒。以前是各位列祖列宗在上,爺爺奶奶在上,爸爸媽媽在上,現在是娃娃在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娃娃的,告訴他不勞而獲天經地義。小孩從小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機會,欲望無限。成長過程中,大人有意無意地灌輸一種金錢和權利至上的畸形價值觀,使得他們與人生真相和生命真谛背道而馳。一切生活、思考的機會被剝奪,喪失自我意識。這樣的生命,隻有軀殼,沒有靈魂,想象力和創造力喪失。
孩子對一切從來都不發表獨立意見,都隻是遵從和被投喂。哪怕義務教育12年後,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複元夥伴:獨生子女是個問題,但也不具有惟一性。過早的孤獨是起源,而孤獨,應該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白川:當然,孤獨由來已久。從城市化開始,從全國一個大工地開始,甚至從院子拆開過後變成高樓開始。家越來越高,人越來越孤立。小孩與世界的聯接越來越少,最後就開始自我封閉了,這樣的小孩多了,它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局面。這個局面不光是教育要面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要面對。
複元夥伴:如此說來,面對抑郁,普通鄉鎮中學基本上是有心無力?
白川:别人不好說,我們還是在盡力而為。我們現在的做法是,除了校内所有老師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就是重點加強家校聯系。
由班主任、德育主任,校長、分管副校長通過家訪,通過跟家長的溝通,給家長指點一些方法,因為它的重點在家庭。學校還會适時地請專業醫生、專業心理專家去共同助力。四個字:不厭其煩。
因為心理問題,它絕對不是吃兩包藥、去兩次醫院就解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校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重點做預防、疏導,重點在家校聯動,重點在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我們基本上就是這麼一種思路在走。
我在煎茶這6年做了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造家長的教育觀念,搞家長學校。盡管這個行為常常費力不讨好。我們每年都會做一些培訓,比如說如何真正地去陪伴娃娃,如何有效溝通交流,如何用孩子的眼光和TA的思維互動、改善親子關系,等等。隻有來改良家長的土壤,才可能會有一些好的結果。
雖然師資和經費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由不作為。作為鄉鎮中學,比不了中心城區那些名校的專業團隊,但我們比耐力和堅持。
我們堅持給家長帶去一個理念:讓他們不要給娃太大的壓力。其實99%的娃娃,TA最終都會是一個普通人,不要把TA當成天才來培養和要求,這個是不切實際的,不尊重客觀規律的。我們要敢于承認自己娃娃的普通。
解決鄉鎮現狀
能整體行動,就不要讓學校單打獨鬥
複元夥伴:事物總是向前,無論好壞,總有辦法,不至于無解。作為有跨城鄉教育工作經曆的人,你還有哪些建議和想法?
白川:雖然說鄉鎮中學在心理教育、心理介入這方面,缺乏最專業的人來服務,缺編制,沒有專項經費,但并不是說這個事情就無解了。
其實我曾經提過一個建議:就師資問題,能否放在片區概念下來考慮?也就是說,在一個片區由政府來兜底。比如說由政府出面,招聘數名專業的心理老師,同時為缺編的多個學校解決問題?這樣既專業、又集中、又提高效率,同時解決了編制問題。這集中力量也比單個學校解決問題更有效和科學。
比如這些心理老師,他們1、3、5在這個學校,2、4、6在那個學校,起碼會比現在好。我們屬于城郊結合的學校都還算好,尤其是那些較為貧困和偏遠的鄉鎮,這樣至少可以帶來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這是其一。
其二,對鄉鎮中學來說,現在先不要追求完美,先要解決說有沒有心理老師的問題,這個很重要也很緊迫。因為大量的小孩在鄉鎮學校,鄉鎮心理健康教育前進的一小步,就是全國的一大步。
我認為,站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角度,隻要有整體行動的可能,就不要讓那些無力的學校各自為陣去單打獨鬥。
其三,抑郁不隻是病,它還是個巨大的社會問題,社會的問題由政府出面牽頭解決,力度和效果才會更好。因為它涉及到的點和面太多太複雜。
學校的主要任務,畢竟是教書育人。某一個學校最多隻能解決點的問題,他解決不到面的問題。面上的問題是長期支持,是家庭、社區、學校、醫院、心理機構、專家、志願者,大家形成一個聯動機制,才把這個工作做得好。事實證明,哪一家單方面都難起作用。尤其是家長,學校對他的觸動和改變太難。
其四,全社會都存在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要以為知識分子的娃娃就沒事,不要以為财富人群的娃娃就沒事,其實教師的娃娃最容易出問題,例子太多了。然後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他們并不比農民的娃娃問題少。
我原來在職中的時候,學生抑郁的反而不多。後來我找到原因:家長根本就認為自己的娃娃很普通,沒有更大的目标和不切實際的期待。反而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能夠給娃娃一些有效的教育,讓娃娃發生變化,家長反而會很有收獲感,娃娃也很有成就感。
說白了,就是一種育人觀念的錯位。但要把它扭轉過來,學校的力量太小。甚至學校都需要教育觀念升級叠代。
.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 #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