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間就要整理出董氏的一些要穴,加上真人圖片與文字。
木留穴
——脾胃不和調節劑在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中,蹠骨與趾骨關節一寸五分。
解剖:肝神經,脾神經。
主治:白血球症、脾腫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痹。中指無名指痛(即伸屈不靈)。
取穴: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中,距木鬥穴後一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木鬥穴
—— 肝脾不和調節劑在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距蹠骨與趾骨關節五分。
解剖:脾神經,肝神經。
主治:脾腫大(硬塊)、消化不良、肝病、疲勞、膽病、小兒麻痹。
取穴:當第三蹠骨與第四蹠骨之間,距蹠骨與趾骨關節五分處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門金穴
——腸胃清道夫
在第二蹠骨與第三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中。
十二指腸神經,胃之枝神經
主治:腸炎、胃炎、腹部發脹及腹痛、盲腸炎、退燒,加倒馬針治鼻炎。
取穴:當第二蹠骨與第三蹠骨連接部之直前陷凹中,與火主穴并列。
手術:用細毫針,針深五分(具有特效)。
注意:禁雙腳同時取穴。
擴展應用
1、治療太陽穴疼痛
2、深刺至湧泉,能治頭頂痛
3、鼻炎、蝶窦炎、額窦炎
4、中指麻木,配内廷倒馬(中指痛屈伸不便用木留穴,木鬥穴)
5、痛經第一針,經行腿痛發作第一針立止
水曲穴——
又名馬靈穴。四肢浮腫、全身骨痛的特效穴
部位:在六完穴後一寸處。
解剖:肺之分枝神經,腎之枝神經
主治:腰痛、四肢浮腫、腹脹、頸項神經痛、全身骨痛,神經疼,手骨疼,肌肉痿縮,麻木。
取穴:當第四蹠骨與第五蹠骨之間,距六完穴一寸處是穴。
手術:五分至一寸。
延伸閱讀
1. 浮腫:四花下穴配腑腸穴
2. 四肢浮腫:地皇穴配通腎,通胃
3. 腳上小腿處按之凹陷者可消:通腎,通胃
4. 下肢浮腫,全身浮腫:下三皇配通腎,通胃穴
5. 通腎,通胃,通背三穴利水補腎,治全身、四肢浮腫,腳背紅腫
6. 四肢浮腫:人宗穴
7. 腎髒炎,四肢浮腫:水相穴,水仙穴
8. 四肢浮腫,腹脹:水曲穴
擴展應用
1、減肥
2、眼腫脹痛
3、腎水上泛的耳鳴者
4、少陽膽經區域坐骨神經痛
5、肩痛不能上舉者,水曲穴配足千金
6、中風後遺症的腕關節
7、配中九裡對癌性疼痛有效。
董氏奇穴真人紮針配文(二)
這次圖片的模特是本人,請大家多多指導。
婦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節之外側。
解剖:(血管)指掌側及背側固有動脈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桡神經與正中神經之分支指背側固有神經。(肌肉)蚓狀肌,骨間肌。
(桡神經、正中神經、子宮神經。)
主治:子宮炎、子宮痛(急、慢性均可)、子宮肌瘤、小腹脹、婦人久年不孕、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
取穴:當大指背第一節之中央線外開三分,距前橫紋三分之一處一穴,距該橫紋三分之二處一穴,共二穴。手術:貼于骨旁下針,針深一分至二分,一次兩針齊下,謂之倒馬針。
說明及發揮: ※婦科穴位于大指背第一節小側,計二穴,取穴采三分點法。
本穴能調治子宮位置不正之屈傾。
本穴為婦科常用穴,效果顯著。配内庭治經痛極有效。配還巢穴,治療不孕症療效極佳。餘以此組配穴治療不孕症之夫妻已不下百對之多。
還巢穴—— 部位:在無名指中指外側(靠近小指之側)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主治:子宮痛、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小便過多、陰門發癢、安胎
解語石經驗
還巢穴是振奮三焦陽氣的好穴位,凡三焦陽氣虛弱的病症均能選用,比如腎虛耳鳴者有效,糖尿病(下消)小便多,老年男性前列腺炎屬虛寒者,子宮、卵巢病變屬虛、屬寒、屬瘀者,對于子宮神經痛有效,對痛經效果不如門金穴。
上白穴——部位:在手背面,食指與中指叉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
解剖:(肌肉)伸指肌、骨間肌、蚓狀肌。(血管)枕、尺動靜脈之表皮分支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桡骨神經、正中神經之末梢枝。(肺與心細分支神經交錯)
主治:眼角發紅,坐骨神經痛、胸下(心側)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與掌骨接合處下五分,食指骨與中指骨之間是穴。
手術:一寸針,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本穴治腰連背痛有效。
本穴治眼角發紅配耳背刺血效更佳。配三黃穴可治眼癢頗效。
本穴治手腕桡側扭傷有效(針患側),治療頸痛(雙側并針)亦有效。尚可治腳無力。(針健側)
中白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後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布于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腎髒病之腰痛、腰酸、背痛、頭暈、眼散光、疲勞、坐骨神經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腫。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五分是穴。
手術:針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中白穴位于三焦經之中渚穴後五分處,董師最常應用于起坐之際腰痛之症。
本穴治腎虧之各種病變,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療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壓高及前頭痛。
下白穴——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接連處一寸五分
解剖:(肌肉)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掌骨小頭後方有第四骨間肌。(血管)有手背靜脈網分布于其下周圍及第四骨間指背動脈。(神經)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掌背神經。
(腎肝分支交錯神經,心脾神經。)
主治:牙齒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當小指掌與無名指掌骨之何,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後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揮:
下白穴位于中白穴下一寸,為中白之倒馬針,兩針一起配合應用。
中白、下白倒馬并用,主治前述腎虧各病,療效極佳。
中白、下白倒馬并用尚可治少陽經走向之坐骨神經痛頗效。
董氏奇穴真人紮針配圖(三)
運用董針治療一些疾病實踐證明效果真的很好,不會用針的人,教導(他)她們用手指來代替居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整理并以梅子自己為模特試針奉獻給大家。
一、木穴
——在掌面食指之内側,計有二穴。我一般先揣穴,上下兩穴,以痛穴為主下針,隻用一穴。
主治:肝火旺、脾氣燥。
手術:針深二分到三分
說明與發揮;木穴位于陰掌食指第一節D線上,有上下二穴,取穴采三分點法,治療多半隻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為準。
本穴為掌面常穴道之一,對于眼睛發幹、易流淚、手汗、感冒、手皮發硬等皆有效。
本穴具有清利頭目,開竅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透過“肝與大腸通”之關系治療多種疾病。
本人用此穴為主穴也治療了不少的病人,比如汗苞疹(去年十一月份治愈的病人,至今未犯)
二、指驷馬穴
——食指背第二節外側,中央線外開二分直線上。
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膚病、臉面黑斑、鼻炎、耳鳴、耳炎。
取穴:當食指背第二節中線外開二分之中點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術:貼骨下針,針深二分至三分。
說明及發揮:指驷馬位于食指背第二節小側,計三穴,取穴采四分點法。
本穴配木穴治療掌指之皮膚病極特效,治肩痛效果也不錯,此穴還有退乳回奶(這個本人沒有實踐過)之功效。
三、肺心穴
——在中指背第二節中央線上。
主治:脊椎骨疼痛、脖頸痛、小腿脹痛。
取穴:當中指背第二節中央線,距上下橫紋三分三各一穴,共二穴。
手術:皮下針針向(小指方向)橫剌
說明及發揮:本穴治脊椎痛,尤其是腰椎及尾椎效果頗佳。
四、心膝穴
解剖:(血管)指掌側及背側固有動脈形成之血管網。(神經)桡神經與正中神經之分支指背側固有神經。(肌肉)蚓狀肌,骨間肌。(正中神經、心髒分支神經)
主治:膝蓋痛、肩胛痛。
取穴:當中指背第二節兩側之中央點共二穴。
本穴位于中指上治脊柱痛亦有效,治膝無力及變形性膝關節炎療效極佳。(本人常用這個穴位治療膝蓋骨、髌骨,半月闆損傷等,效果俱佳)
最後說明:如果穴位找準了,其實進針時一點也不疼。而且一般情況下,隻要對症了,留針期間就會有感覺,我在老人院為一位志願服務者治療膝蓋下蹲無力疼痛時,帶針試蹲就比治療前好許多。
董氏奇穴真人紮針配文(四)
在網上看到有很多的董氏奇穴資料,但是感覺學習起來還是有些困難,尤其是一些穴位,看圖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這次在杭州學習,劉老師現場紮針,令很多學員突然明白了很多。于是我有時間就上網收集了一些董針72絕針的實戰人體相片,配上文字發上來,願意看就願意看還是願意看啊,希望能幫到一些初學者吧。因為隻有學好了,才能幫到更多的病者,學不好,誤人亦誤已。我喜歡用董針,更希望董氏針灸能更好的發揮與運用,幫到更多的人。
【 重子穴 】
剖位:虎口下約一寸,即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
解剖:有桡骨神經之分布與桡骨動脈,肺分枝神經
主治:背痛、肺炎(特效、咳嗽、氣喘(小孩最有效)。
【 重仙穴 】
部位:在大指骨與食指骨夾縫間,離虎口兩寸,與手背靈骨正對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經之分布及桡骨動脈,肺分枝神經,心細分枝神經。
主治:背痛、肺炎、退燒、心跳、膝蓋痛。
兩穴還可治療肺氣不足引起咳嗽尿下
腕順二穴
穴位:手背側面,當小指掌骨外側下緣,手腕橫紋下二寸五分處。
解剖位置:此處為小指外轉筋、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派、尺骨神經、腎分支神經。
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髒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兼治鼻出血、落枕奇效。
治療方法:刺針法
案例描述:曾以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二三二例,,痊愈中147人,好轉五十八人,有效率達百分之百。
有效案例_特效主治:骨刺
有效案例_特效配穴: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
有效案例_特效權值:90
特效配穴_特效主治:頸項骨刺
特效配穴_特效配穴:腕順二穴治療頸項骨刺(特效)
特效配穴_特效權值:90
針感:局部酸脹感。
董氏奇穴真人紮針配圖(五)
關于火膝穴的位置我所看到的有兩種,在此發上圖片對比,請教高人指點。
在董氏針灸門戶網上 火膝穴位置——手背小指第二、三節橫紋內側端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亦治眼球痛、膝內側痛、膝扭傷。
手術:五分針直剌一分
我自己平時學習的是楊維傑老師1994年版的[董氏奇穴針灸學]并在臨床上經常用到的火膝穴位置——在小指甲外側角後二分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手術;五分針,針一分至二分。
說明與發揮:此穴在小腸經上,即少澤穴後一分處。董師用治痰迷心竅之精神病有效(生氣所緻)治肩臂不擡,手太陽經疼痛者有殊效。
本穴在小腸井穴附近,亦具有開竅作用,心與小腸表裡,奇經之督脈與小腸亦相關,因此,本穴治療神志作用極好(生氣所緻之疼痛亦有效)
本穴用治變形性膝關節火亦極有效。
複原穴——在掌面無名指之中線外開分處,也就是D線上。
解剖:解剖:(血管)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之血管網。(神經)尺神經之分支指掌側固有神經。(肌肉)屈指淺肌及屈指深肌、蚓狀肌、骨間肌之肌腱。(尺神經、肝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消骨頭脹大
手解穴——小指掌與無名指之間,握拳時小指尖觸及之處
解剖:(肌肉)在四、王掌骨間,有第四蚓狀肌,屈指淺深肌腱,深部為骨間肌,(血管)有指掌聲雷
動側總動、靜脈。(神經)為第四指掌側總神經(尺神經分支)分布處。(腎髒敏感神經)
主治:主解暈針與下針後引起之麻木感及氣血錯亂之剌痛。
說明與發揮:手解即心經之少府荥穴,少府為心經荥穴當然有效,暈針時首當強心,又《内經》曰:“病變于色取之荥”。暈針時臉色必變,針必經荥穴當然有效,所以手解能治暈針。
小節穴——位于大指本節掌骨旁(在肺經上)黑白肉際上,握拳(大拇指内縮取穴)
主治:踝痛踝扭傷特效。亦治頸痛、肩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胸痛、胃痛、慢性腹瀉、腕肘痛。
說明與發揮:該穴治療踝痛扭傷,健側取穴。并活動患側,該穴為楊維傑所創用。應用時,可在大指掌骨黑白肉際處尋陽性反應點,下針效果更強。治腳後跟疼痛特效。
大間穴——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向大指外開三分
主治:心髒病、膝蓋痛、小腸氣、疝氣(尤具特效)眼角痛、睾丸墜痛。
手術;針一分至二分治心髒病變,針二分三分治小腸病、疝氣及膝蓋痛。針健側(原注不宜雙手取穴)
小間穴——食指第一節外上方,距大間穴高二分
主治:支氣管炎、吐黃痰、胸部發悶、心跳、膝蓋痛、小腸氣、疝氣、眼角痛、腸炎。
手術:五分針,針一分二分治水心肺病變,二分二點五分治小腸氣、疝氣、膝痛。(原注不宜雙手取穴)
說明:大間、小間兩穴皆位于陰掌仞指第一節B線上,取穴采三分點法,以兩指節距離之1/3處各取一穴,在上者為小間,天下者為大間。
浮間穴——食指第二節中央外開二分
主治:疝氣、尿道炎、小腸氣、牙痛、胃痛。
手術:五分針,針二分二點五分。(原注:禁忌雙手取穴)
外間穴——食指第二節正中線外開二分,距第三節模範作用紋六分六
主治:疝氣、尿道炎、小腸氣、牙痛、胃痛。
說明:浮間、外間兩穴均在陰掌(掌心)食指第二節之B線上,取穴采三分點法,下穴為外間,上穴為浮間。
中間穴——食指第一節正中央。
主治: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昏、疝氣。
手術:五分針,針一分二分治心胸頭眼病,二分半治疝氣、膝蓋痛。(原注:禁忌雙手取穴)
運用:治疝氣成方——外間、大間、小間、中間四穴同時用針為主治之特效針。
說明及發揮:大間、小間、外間、浮間、中間等穴均禁忌雙手取穴,一般而言,單手取穴,以男左女右為準則。
以上穴位為治疝之特效穴。若能配合點剌内踝及内踝周圍放血,效果更佳。
此五穴均在食指上,與大腸經有關,透過”肝與大腸通“之理論,所以治疝氣當然就有效了。
董老先生極為注重心與膝之關系,所以治膝必心,治标又治本。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