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婦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 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中醫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思路。
這個病,是婦科裡的常見病。
中醫怎麼認識它呢:兩個字,是淤血。
中醫,解剖這方面是不發達的。所以,中醫根據患者的症候,認為這是淤血緻病。
來,我給你講一個比較淺顯易懂的醫案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班秀文。老先生生于1920年,卒于2014年,廣西人,我國首屆國醫大師稱号獲得者。他在婦科方面的造詣,對後世來說,是豐碑一樣的存在。
1992年12月12日這一天,班秀文前輩接待一個患者。
這個人,一年多以前,就被确診為子宮肌瘤。
就診當時什麼狀态呢?就是快要來月經的時候,小肚子就開始疼。
到了行經的時候,疼痛開始加劇,整個人完全不能堅持工作。疼痛需要持續兩天,才能緩解。
至于說月經周期,還是比較準的。
另外,行經時,此人量多,色暗紅,有塊。月經5天後基本幹淨。
面對患者,班秀文前輩仔細查看舌脈。發現,患者脈沉細,舌苔薄白,舌質淡紅。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班秀文前輩提筆書方一首。但見——
黃芪20克,雞血藤20克,桂枝6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益母草10克,延胡索10克,莪術10克,紅棗10克,茯苓15克。水煎服。
就這樣,患者用這個方子,前後稍作加減,一共連服4個月。最終,行經腹痛消失。1993年的4月中旬,患者接受B超檢查,子宮肌瘤消失。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最初刊載于1994年的《湖北中醫雜志》。
好了。現在,我來為你仔細聊聊,這裡的道理。
方才我說過,中醫對女性子宮肌瘤的認識,往往體現在淤血二字上。上面這個醫案裡的患者,就是這一認識的有力體現。
你看,她的月經裡,有塊。這個塊,就在暗示淤血。月經量多,是因為淤血阻滞,血不循常道,于是引起出血。淤血阻滞,不通則痛,所以患者經前和行經初期會劇痛。
雖然說,患者舌脈不見瘀斑,不見澀脈,看不到明顯的淤血征象。但是從其他表現來看,已經可以考慮是淤血為患了。
這個時候怎麼辦?有淤血,就化瘀血。來看看當時班秀文前輩的用方:
黃芪20克,雞血藤20克,桂枝6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益母草10克,延胡索10克,莪術10克,紅棗10克,茯苓15克。
這個配伍,其實是桂枝茯苓丸的加減。
其中,桂枝、赤芍、牡丹皮、桃仁、茯苓,就是桂枝茯苓丸的組成。
桂枝茯苓丸,我希望大家能好好記下去。它是《金匮要略》裡頭的一張經方。基本組成,是五味藥各等分,做成蜜丸,然後每日服3到5克。
它能幹啥呢?就是活血化瘀。其中的赤芍、桃仁,善于活血化瘀,牡丹皮,涼血化瘀,以免淤久化熱。桂枝,溫通血脈,助行血活血。茯苓,健脾利濕,一方面可以扶正,一方面杜絕淤久生痰。
所以說,這個桂枝茯苓丸,是中醫婦科裡頭的常用藥。尤其是治療子宮肌瘤,它的出鏡率非常高。
在這個基礎上,班秀文前輩加入了黃芪、雞血藤、山楂、益母草、延胡索、莪術、紅棗。
其中,黃芪健脾益氣,使得氣旺則血行。雞血藤、山楂、莪術,活血養血。益母草,清熱活血。紅棗,健脾養血。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這樣一來,患者體内淤血被化散一空,經期疼痛的問題就解決了。再檢查B超,發現子宮肌瘤也沒了。
文老師把這個驗案,和大家聊一聊,目的就是讓各位,認真了解一下,中醫對子宮肌瘤的應對之道。或者說,是了解應對之道的其中之一。
因為什麼呢?子宮肌瘤,特别多見。很多女性朋友,在體檢中會發現,但并不算嚴重,一般被告知可以繼續觀察,不必管它。
中醫對這個東西,有它自己的認知和治療方法。文老師給大家講的這些,一定就适合某一個人嗎?未必。但是至少,這是臨床大家用于治療此病的現成的經驗。所以我覺得,它至少有很好的啟發意義和借鑒意義。
有子宮肌瘤的讀者朋友,你應該到醫院看看。哪怕你現在沒有其它明顯的問題,但是從中醫辨證角度看,依然可能存在淤血的傾向。你可以接受中醫的四診合參,綜合判斷。如果确屬淤血,那麼上文中,班秀文前輩的經驗,就有可能在合理加減化裁之後,适合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還是有價值的。
好了。這個事兒,文老師就跟你聊這麼多吧。我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