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1年12月31日
我今天和朋友們所說的話題是一個人人生的大格局所為。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态,不是圓滿,而是适度。真正把人生修成大格局就必須做三知,知取舍,才能不貪得;知進退,才能不迷茫;知得失,才能不憂愁。今天先對你說說第三【知得失】。
親愛的朋友們,上兩次說了知舍得,知進退,今天說的是知得失,餘以為,世間一切在我們看來都是五光十色的,而我們人的一生,總是在得與失之間循環。大海有朝汐,月有圓缺,人有悲歡,财富有得失。在諸子中的莊子這樣描述:“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說的是在财富問題上你得到了不要過于興奮,失去了也不要過分的憂愁,要知道,财富的取舍與得失是份内、份外之分的,是靠自己的勞動和合法的途徑取得的,當然該得,趟若你的所得不是勞動和合法所得,就會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困擾,有的會帶來滅頂之災。再多的财富,都不過是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得到的時候,不要過度歡喜;失去的時候,也不要過分憂愁。
還有一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在人生中,不論怎樣,不會因為的不慎一次失去,就變得一片荒蕪。萬事萬物都是守恒的,你在這裡失去的,會在其他地方找回來。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忽略了現在,把已經擁有的東西都失去了。整日患得患失,往往得不償失。
古時候,有個小和尚替師父養蘭花。蘭花是師父的最愛,要小和尚要仔細看護。小和尚不敢怠慢,每天小心翼翼地照顧它。誰知某日狂風大作,蘭花被風吹折。小和尚去找師父領罰,老和尚卻一笑了之。他說 :“擁有時,已經盡力,逝去時,又何苦挂礙。”這種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得失随緣,才能心安。
餘以為,在人的一生之中,你過得貧窮也好富貴也罷,這一切應該懂得與旁人沒有什麼關系,你自己主宰了你的一生,當你不斷付出的時候,你就會擁有相應的收獲。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多些坦然,少些怨恨,你的成敗不在于你有多少财富,而是你有多少人認可。你付出的越多,認可你的就越多,上善若水,能載萬物。
你來到這個人世,特别是走向了社會的那會兒,不論你從事何種行業,一定存在着順境和逆境,順境時淡然處之,不炫耀,不自滿,逆境時充滿希望,不氣餒,不失落。
餘在河邊釣魚之時,有這樣一種情況,當飄浮沉下去或有擺動之時,你求得心急,猛地提杆,自己覺得這一杆很重,一定是個大闆鲫,當快出水面時,你看到了是的,确實是一條大闆鲫,頭都露上來了,可是當你正在興奮之時,卻掉了,是你用力過猛,或魚吃的不牢,或者……這個時,你不要後悔,有三種方法可以放下懊悔,一是下面不可能就這一條大闆鲫,繼續下鈎;二是總結一下,是不是自己沒有等着魚吃牢了就提杆了,是不是自己用力過猛,是不是其他原因導緻了失;三是有句老俗語叫“魚秤四兩各有主”,那就是說這條魚本來就不是你的囊中之物,所以,沒有必要去懊悔。果然,沒有多一會兒,一條半斤多的大闆鲫上來了,這不,還是得到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