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淚目!7歲女兒突然離世後,她花7億将孩子“複活”



    這一波VR體驗,哭慘了!
    見慣了硬核的VR遊戲,這麼感性的它,你見過嗎?

    韓國大型VR紀錄片,讓病逝的女兒和母親“重逢”。
    曆時8個月, 耗資 7億韓元, 僅預告片播放量就高達 2400W。
    ▲片名:《遇見你》
    在全球引發熱議的催淚炸彈:
    是打着親情名号的嘩衆取寵,還是科技服務于人性的實驗?
    别急着回答,一起看完節目,再做評價。



    耗資7億 隻為一場10分鐘的重逢 節目一開始,就抛出了一個很殘酷的話題:
    如果和在天國的親人見面,你會說什麼?
    抱着這樣的疑問,技術團隊開始了艱難的複活之路。

    三年前,年僅7歲的娜妍因病去世, 要将一個不在人世的孩子複原,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實布景 (上)VR畫面 (下 )
    制作組大量搜集她生前的照片、影像。


    通過 3D建模 ,以及同齡孩子的體型數據,初 步還原人物外形。


    AI語音合成技術 ,提取她的生前影像音頻,複原聲音。

    ▲娜妍生前過生日的畫面
    最後由演員表演她的慣性肢體動作。
    動作捕捉技術 ,抓取三維坐标數據。



    數據被計算機識别後,便可以完整複原娜妍的動态影像。


    ▲這是娜妍喝完媽媽牌海帶湯後必做的動作:豎大 拇指

    母女見面的場景,安排在她最愛去的公園。
    制作組 在虛幻引擎中加入了控制風扇的編程 ,營造出微風拂動的戶外體感。

    ▲VR畫面(上)現實布景(下)
    為了讓母親在觸摸女兒時,可以感受到正常人的溫度。
    還搭配了 溫度傳感器和VR手套 。

    ▲VR畫面(上)現實布景(下) 耗時8個月的搭建,小娜妍真的出現了。
    從木箱後,蹦蹦跳跳地跑到媽媽面前, 脆生生地喊着: “媽媽,媽媽。 ”

    ▲VR畫面
    和媽媽坐在長椅上慶祝7歲生日。
    她喝到了最愛的媽媽牌海帶湯,一如既往地豎起大拇指。
    臨走前未完成的小心願,終于補上啦。

    ▲VR畫面(上)現實布景(下)
    最後,小娜妍說:

    “爸爸不要抽煙啦,媽媽也不要再為了娜妍哭了。”
    一邊囑托着,一邊化身白色蝴蝶,飛向遠方。


    “雖然是假的,但是能以這樣的方式好好地說聲再見,我很滿足。 ”
    其實媽媽心裡很清楚,眼前的人并不是真的。



    但,死别是一場無法提前彩排的告别,以至于第一次登場的人們,茫然失措。
    能借此 重新告别,不留遺憾 ,便是VR給予在世的人最大的安慰。
    如今,一家人正在以積極的面貌,努力生活。

    ▲節目精選片段,轉自B站@no1hopes

    技術再更新 挑戰和虛拟人物親密接觸

    第一期的播出,獲得全球關注,大大出乎制作組預料。
    但節目并沒有急着續播,而是 時隔一年,精心籌備後回歸。
    引進了更先進的技術,挑戰VR中最難的互動環節和親密動作。
    故事委托人是51歲的金正秀, 四年前,相愛18年的妻子因病去世。


    當節目組聯系到金正秀後,孩子們對回憶母親十分抗拒。

    但金正秀還是堅決地答應了這一次邀請。 因為,他做夢都想見見曾經健康的妻子 。


    這一次,以愛人的浪漫約會為主題。
    牽手、擁抱自然不能少,但普通的親密接觸,在這場特殊的見面中,成了最頭疼的難題。


    啟用 voice conversation(聲音轉換技術) ,提煉妻子僅存的一段1分鐘音頻,和配音演員的念白結合。
    完成一段更接近妻子聲音的對話,彌補第一期聲音機械化的遺憾。


    二人見面的場所安排在居住了10年的老房子裡。
    場景搭建比上一次更為考究 ,大到家具,小到相框的擺放位置全部盡可能還原曾經的生活場景。
    連觀察室的大女兒都說,和小時候的家一模一樣。


    結合VR遊戲裝置,技術團隊在虛拟人物上添加了更多關鍵點。
    最終,兩個人在老房子裡,相擁、慢舞,仿佛回到新婚時的甜蜜。

    ▲兩人隔着VR舞稻 看到“妻子”從陽台走出來,金正秀哽咽地說出第一句話:
    “現在不痛了吧?”

    ▲二人在VR中見面,丈夫觸摸妻子臉龐 節目開始前,一直說不想再見媽媽的兒子,笑着笑着留下了眼淚。
    孩子們抗拒回憶的,不過是那個拖着病體的媽媽罷了。

    還去了熱戀時約會的公園。
    坐在長椅上,丈夫向妻子保證:
    “你在那裡好好地生活,我好好的,孩子們也會開心長大。”


    最後妻子要走了,丈夫艱澀地挽留:
    “别走,就這樣再待一會兒......”
    短短十分鐘,卻妄圖抵過後半生的孤獨時光。


    留不住什麼,亦不會有複活的可能。
    隻是這一次,整裝相見,又見你明媚笑臉,真好。

    ▲一家人在VR中留下合影


    還原事故現場 VR推動法律完善 創造了一期期煽情的收視高潮後,節目組開始思考更深的VR意義。
    如果大衆不隻是在報紙、手機上快速浏覽新聞,
    而是通過VR直接走進新聞當事人的事故環境,是否會産生更多的感同身受?


    24歲的大一學生金永均,在短暫的假期工作中不幸離世。
    工作環境的惡劣,人員分配的不合理,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但多年來,母親向公司,向政府,始終讨不到一個說法。

    盡管新聞屢見報端, 很多人并未意識到事故背後暴露的社會問題。
    “全球每年有190W人,因為工作環境惡劣而失去生命。”這就是現實。
    因此,節目以此為案例,重現永均的工作場景。

    ▲VR畫面 在昏暗的發電廠中,狹窄的走廊兩側,是排列的檢查窗。
    檢視窗内,一條運煤的傳送帶正以5m/s的速度快速通過。
    而工作者隻能通過點亮閃光燈或手機燈來進行檢查。

    ▲VR畫面
    場景搭建完成後,節目組邀請了12位,年齡20至50多歲的市民。
    讓他們戴上VR,重走永均的工作路線。
    通過分享人物的空間體驗,讓大衆直觀感受到惡劣的企業行為。

    ▲不少市民被漆黑的環境吓到
    走你走過的路,方知你艱苦。

    這一項危險的工作,既沒有遵循兩人一組的原則,也沒有考慮新人缺乏經驗。
    直接導緻了悲劇的發生。


    通過節目的刺激,公司受到了懲罰,相應的法律也有效推動。
    很諷刺的是,以年輕生命逝去的代價,來推動制度的完善,那麼需要多少這樣的犧牲?
    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場所,本就是企業的職責。

    ▲市民在體驗後陷入沉思 将人民勞動權利和尖端技術結合,為社會帶來深刻反省,是節目創作中難得的視角。
    該節目也一舉榮獲意大利Prix Italia提名 (一項始于1984年的廣播内容領域的國際獎項,在各類國際獎項擁有最悠久的曆史) 。


    随着熱度節節攀升,節目立意的争議層出不窮。
    有人認為,這是悲傷的二次消費,這是在給活人揭傷疤;
    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反向的鼓勵,間接導緻更多人被智能技術支配。
    而 委托人在事件中的情感需求,被大衆主觀思維下的一言一語逐漸吞 沒 。


    未知他人苦,不輕言他人決定的對誤。
    眼睜睜看着愛人離世,極端思念的情緒控制大腦,沒有人會放棄再一次留住親人的機會。

    觀衆作為旁觀者,和當事人最大的區别就在于此:
    我們看的是未來,他們念的是過去。
    能認真地和故人道别,妥帖地收藏這份思念,便是VR技術服務于人性的最好體現。


    圖片來源:B站、Youtube、Instagram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