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不是人人能學,但也不是不能學。倘你想一朝學成上街叫賣,發家緻富,那你就不要去學黃賓虹;倘你有今生甘為畫畫而殉道的精神,那就非學黃賓虹莫屬。膚淺者一學黃賓虹就壞,而有識者一輩子學黃賓虹都會受益。
真正能看懂黃賓虹的人少之又少。黃的畫,絕對不會給人以美感,研究者都在大談黃的筆墨,然有誰能知道黃在他的筆墨裡追求表現什麼?
“黃賓虹實實在在連接了兩件事情:理論與實踐。當他的繪畫沒有被大家關注的時候,他就知道所謂知識分子的實踐,他還給實踐定了規矩,這是一般畫家做不到的。你畫得怎麼樣,他不會直接說,但會告訴你中國畫是連接古代、今後包括現在的東西,筆墨是底線,沒有筆墨就别談中國畫。”
“這樣一來,規矩有了,特征有了,中國畫就和民族挂上鈎了。‘五筆七墨’這篇文章定了以後,黃賓虹70歲左右,他繪畫的風格面目确認下來。但這樣一個金石大家,在他70歲甚至80歲之前,金石進入繪畫這件事情他非常謹慎,但是到了80歲,他讓金石進入到畫面裡邊去了,他的畫也基本上完整了,90歲前後他還畫一些實驗性的東西。”
黃賓虹提出筆墨“内美靜中參”,抒寫了筆墨渾厚華滋的民族性。賓虹精神也就是不斷體悟的精神,他用筆用墨的很多妙處也正是他參悟筆法、墨法的結果,這也是其用筆用墨的成功之處。“沿皴作點三千點,點到山頭氣韻來。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東下不虛回。”一點都是那麼的高深莫測,可見他用筆用墨之法何其高深。成為古今之大成也,立一己之面目,造就一代大師。
黃賓虹在山水畫中弱化和淡化了用色、用墨、用皴,而是凸現了理趣。他對線條追求的是“氣韻酣暢”、“渾成一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