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女人,
擁有無與倫比的美貌,
擁有一顆偉大純淨的靈魂。
有一句話這樣說,
唯一可以蓋過蒂凡尼珠寶的女人,
一定是她。
她是全世界男人的夢中情人,
更是堕入人間的天使!
她,就是奧黛麗·赫本。
1929年5月4日,
她出生于比利時一座豪宅,
從出生那一刻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她家世顯赫:
母親身上流淌着荷蘭王室的血液,
父親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總經理。
如果不出意外,
赫本會成為衆星捧月成長的“公主”,
可往往是造化弄人。
她6歲那年,
患有情感交流障礙的父親,
結束了和母親無休止的争吵,
決絕地離開了這個家。
懵懂中失去了父親,
小小的赫本嘗到了悲痛的滋味,
從此變得沉默寡言,
而舞蹈,
成為她寂靜人生中那抹拯救之光。
10歲那年,
赫本來到藝術學校學芭蕾,
她對自己的要求嚴苛到了極緻,
為了每一個動作做到最完美,
她穿了一雙木頭制成的舞鞋,
其痛苦可想而知。
又逢戰争席卷歐洲,
為了生計,赫本不得不去田裡覓食,
以野莴苣,郁金香莖充饑。
可再惡劣的環境,
擊不碎她的夢想。
很難想象,隻有10幾歲的赫本,
為了抵抗納粹讓戰争盡快結束,
去充當“通訊員”,
幾次冒着生命危險給英國傘兵傳遞消息。
她說:
這世上恐怕沒有任何人,
能像懷抱夢想的孩子般有決心。
而戰争的噩夢結束後,
赫本的人生噩夢卻降臨了。
老師說她太高太瘦了,
已經不适合跳芭蕾。
無法改變的身高,
成了芭蕾舞道路上最大的,
且無法逾越的阻礙。
萬念俱灰的赫本,
為生計隻能選擇另一條路:拍戲。
誰也沒有想到,轉變方向的赫本,
在未來一步步蛻變成一個傳奇。
最開始她隻是電影的小配角,
導演給她說要想紅先改個名字,
畢竟當時已經有個大紅大紫的演員:
凱瑟琳·赫本,
你這個赫本怎麼有資格比得過人家?
可赫本堅持說:“如果你選擇我,
那麼也要接受我的名字。”
很快,
電影《羅馬假日》的導演找上了赫本:
來試鏡安妮公主吧。
她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塑造的安妮公主,
即将引來多大的轟動。
《羅馬假日》在倫敦首映後,
人們對赫本的贊美如潮水般湧來:
“一個新的嘉寶出現了!”
短短一周,
赫本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中心,
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之後的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宣布:
第二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獲得者:
奧黛麗·赫本!
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拍攝《羅馬假日》時,
因一次服裝設計,
赫本結識了一位好朋友,
巴黎時裝設計師紀梵希。
之後,紀梵希為赫本設計了
《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标配造型:
精明幹練的短發,白襯衣,平底鞋。
一躍成為時尚界的潮流。
紀梵希設計的服裝,
都在赫本的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綻放,
衣服仿佛瞬間有了生命,
這一切像是命中注定。
後來,
赫本出演史詩電影《戰争與和平》,
在劇中扮演衆人皆知的女主角“娜塔莎”。
1958年,她接拍了《修女傳》,
獲得五項奧斯卡提名。
1962年,挑戰懸疑片《謎中謎》,
1967年,她繼續挑戰自己,
拍攝《盲女驚魂記》。
十年光陰,
赫本成為世界上最耀眼的存在,
世人都說:
奧黛麗·赫本是男人的夢中情人。
眼眸清澈如湖水,
笑靥甜美如蜂漿,
她的美貌是傷感和明豔的完美結合,
一颦一笑一回眸,
讓人隻覺愛上她,
是那麼輕易的事。
她攫取了全世界的心,
可這個誤落人間的天使,
卻在感情上經曆了徹底的折翼之痛。
她的第一段婚姻,
便是摧心折骨的疼。
在《羅馬假日》取得空前絕後的成功後,
劇中扮演記者的格雷高利·派克,
将自己最信任的好友梅爾介紹給她。
梅爾的成熟打動了赫本,
1954年9月,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可生活并未如想象中美滿,
這段婚姻一直支離破碎。
赫本懷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因身體太弱不幸流産。
在梅爾安慰下,赫本終于走出了悲痛。
但流産的噩夢并未離去,
在墨西哥拍攝《不被寬恕的人》時,
奧黛麗從馬背摔落,那時她第二次懷孕,
加上過度勞累,沒能保住胎兒。
1959年,赫本終于生下一個男孩,
三口之家本該快樂美好,
可兩人的婚姻卻逐漸出現危機。
身為母親的赫本迅速成熟,
這讓習慣了柔順妻子的梅爾有些不适應;
而在事業上,
他達不到赫本的高度,倍感壓力。
漸漸地,一些桃色新聞包圍了他,
奧黛麗為了挽回做了最後的努力:
宣布自己要離開影視界,
做好一個妻子、母親的角色。
然而,
這不過讓這段早已千瘡百孔的婚姻,
多走了一點點路而已。
1968年,
這段14年的婚姻終于還是劃上休止符。
赫本痛苦萬分,
也正是這樣難以忍受的痛,
讓她作了又一個錯誤的選擇。
距離離婚僅僅六個星期後,
赫本和心理學家安德烈走到一起。
奧黛麗打電話給朋友:
我又戀愛了,我很快樂......
可這一切隻是幸福的假象。
嫁給安德烈後,片約如雪飛來,
赫本一一婉拒:
我隻想做一個平凡的人。
她為了婚姻,決絕地退出了電影界。
4個月後,赫本懷孕了,
為了擺脫流産的恐懼,她去往瑞士待産。
然而沒想到,
這段時間安德烈竟然流連于歌舞廳。
赫本感受到了那種熟悉的痛楚,
可她知道,首要任務是保住孩子,
不久後孩子的到來,
讓這段起了波瀾的婚姻恢複平靜,
但該來的風浪依舊會來。
安德烈的風流本性一天天暴露,
媒體熱衷于報道他的豔事。
此時赫本終于明白:
放棄事業投身家庭,
并不能收獲美滿的婚姻。
于是1975年,
赫本出演電影《羅賓漢與瑪麗安》,
時隔九年,東山再起。
1981年,赫本和安德烈從容離婚。
而兩次婚姻結束後,
赫本終于遇到了那個懂她的人:
羅伯特·沃特斯。
相守到老,
時間證明,羅伯特是那個對的人。
終于收獲了愛情,
赫本的事業也再度走上新的高峰,
在她複出之後,
每一個造型,每一件服飾,
都能輕而易舉引領世界潮流。
時尚雜志《ELLE》,
評選她為“有史以來最美的女人”,
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志《VOGUE》,
評她為“世界時尚名人”第一名,
時代周刊更是形容她:卓爾不群。
而奧黛麗·赫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需要一隻手幫助你,
你可以在自己每條手臂的末端找到它,
随着你的成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
一隻用來幫助自己,
另一隻用來幫助别人。
一生的抉擇中,
她選擇過家庭,選擇過事業,
最後一次,她選擇了慈善。
1988年,
赫本作為親善大使訪問埃塞俄比亞,
這裡饑餓到骨瘦如柴的兒童,
貧窮強烈刺激了她的神經。
接下來,她的腳步,
幾乎遍布了全世界每一寸貧窮的土地,
1992年,她訪問索馬裡。
那時,索馬裡政局異常混亂,
赫本詢問如何辦理簽證,
卻得到這樣的回答:
到那裡不需要簽證,因為那裡根本沒政府,
你隻要乘飛機飛去,
同時祈禱自己乘坐的飛機不被擊落。
這簡直駭人聽聞,
可赫本還是去了,幸好,她平安返回。
五年間,
赫本一直在貧困國家間奔波,
1988年,近60歲的她,
沒要一分錢酬勞,
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她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
去貧困國家調查,
再到發達國家呼籲求助,
在她的奔走下,
貧困地區的成千上萬兒童得到救助,
甚至可以讀書上學。
在難民區,
她給當地貧民分發食物,
将瀕臨死亡的嬰兒抱在懷裡,
讓他感受她的溫暖......
悲憫是她,天使是她,
她就是世上難民區的最後光明。
1989年,她提出,
造福基金會造福美洲兒童計劃,
她為這些孩子募集到上億美元。
有人這樣評價她:
她所到之處,
也就是困難無所逃遁之處。
各地奔波,終年無休,
即使是繁忙的政界人士,
也會因為這樣的安排精疲力竭,
而身體本就虛弱的她,
63歲不幸患上了癌症,
可她依然沒有停步。
在埃塞俄比亞,有這樣一幅畫面:
一位骨瘦嶙峋的女子,
正給一個面黃肌瘦的兒童喂飯。
這個女子清澈文雅的目光中,
滿是溫柔和母性,
她,正是赫本。
将一生最後的愛播撒在全世界,
赫本的使命也完成了。
1993年1月20日,
這位“人間最美的天使”,
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臨終前,她喃喃自語:
“我的願望就是和平,
尤其全球兒童更需要和平。
唯有和平降臨,我們提供的水,
才能止住他們的渴,
食物才能滋養他們的身體,
藥物才能讓他們康複,
唯有那個時候,
他們才能存活下來,遊戲、學習,
他們的父母才能存活,關愛他們。”
她的世界結束了,
可她留給世界的寶貴财富,将是永恒。
曾經,
英國王太後伊麗莎白見到赫本後,
對自己女兒說了這樣一句話:
她是我們中的一員。
她就站在那裡,
你看到的不是一個空有美貌的花瓶,
而是滲透于她生命的高貴的靈魂。
奧黛麗·赫本,
她是天賜這人世間的一道光,
歲月将她凝固成一朵,
燦爛奪目的生命之花,
時光越久,她就越熠熠生輝。
她的美貌與生俱來,
可真正讓她散發人性之光的,
卻是她的善良和大愛。
她是美的化身,
雖已逝去,卻好似從未離開。
2022年1月20日,
奧黛麗·赫本逝世93周年祭日,
懷念這位最美的人間天使!
高山景行,隻因罕見中華英魂;
歎為觀止,此間盡閱人中龍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