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這個孵化器項目失敗,你覺得可能的誘因會是什麼?你覺得帶來的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帶朋友參觀完新上的亞馬遜精英賣家孵化器後,朋友直截了當的抛出問題。
對于朋友的提問,我既理解其心情,也早在項目籌劃之初就拷問過自己。
這是我在07-08年經曆創業失敗後,每做一個新項目都會首先向自己發問的内容。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發問,讓我的每一次重大項目的啟動都顯得緩慢而謹慎,在成本的把控上和行動的細緻上,顯得格外小心。
對于新近上的孵化器項目來說,也是如此。
項目失敗的誘因會是什麼呢?
如果自己和團隊太樂觀,低估亞馬遜運營的難度,以及不能夠用心付出輔導孵化營的每一位學員,其結果可能就不美,而如果有此帶來學員口碑相傳,吐槽我們懈怠、嚣張、不誠意等,則會形成連鎖反應,那麼項目所有的計劃都可能落空,這應該會成為誘因之一。
至于項目失敗導緻的後果,我想,如果項目進行不下去,依着我的原則,學員的學費肯定會如數退還,在學員端的各種糾紛應該不會有,剩下的就是場地押金、租金、裝修費用等,三十到五十萬的虧損吧,想來,倒也能承擔。
我給朋友這麼講解,其實這答案早在我心裡已經講過很多遍。
但就當前來說,孵化器一期20人入駐,運營有序推進,雖然每個學員進度不一,但在每天集中上課講解的基礎上,教練團隊保姆式輔導、指導和答疑,以及對日常進度和每日作業項的跟進,大部分學員的運營進度還是比較快的。有部分學員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初步的選品采樣,也有學員對原有産品的運營方案做了調整,廣告成本下降,銷量上升,從原來的虧損轉變為現在的盈利,從學員們運營中的态度和精神面貌能夠感受到大家的進步,也讓我們對項目取得成績增添了不少信心。
所以,朋友提問中的關切反倒不是我所擔心的。
最近幾年來,面對每一個項目,我都習慣性的去倒推:項目的投入是否可控?能否在預算的基礎上将預算再降低一點?如果項目失敗,最大的虧損會有多少?這個虧損是否能夠承受得了?項目失敗前需要投入的時間會有多久?這個時間段是否有其他的潛在機會被錯過?如果項目失敗了,導緻失敗的原因會是什麼?誘因會是什麼?這些原因和誘因是否可以克服?如果需要克服,在開始前和進行中該采取哪些措施?如果項目失敗,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是否還會有其他方面的潛在損失?這些潛在損失是否可以接受和挽回?......
當我問完自己這一系列問題,當我為每個問題找到答案,其實項目的前景和輪廓基本上已清晰了。
之前我隻是覺得這是自己的習慣,在最近讀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中的一個概念----事前驗屍也正好給我這種自發形成的思維找到了一個理論支撐。
當你開始一個項目之前,能夠假設項目失敗了,然後,沿着失敗的這個結果,去思考導緻失敗的原因,然後,給這些原因分别找出解決的方案,畢竟,太過樂觀的人,現實不按你的預期來,結果就難免顯得太殘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