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刀傷藥用了幾輩人了,到你這怎麼就不能用了?”,這種話我不是聽過一次兩次了,以前農村缺醫少藥,誰家有個管用的偏方必然是視若珍寶,尤其是一些急症方子,不光自家人用,十裡八鄉的鄉親都會來求藥,也造福了不少家鄉父老。
這些祖傳的好方子,好法子自然有它們傳下來的道理,但其中也有不少錯誤的認識和過時的做法,應該更科學地來處置。我們來列舉常見的刀傷,燙傷,凍傷等等,來舉個例子說一說。
刀傷以桃花散為例。很多刀傷藥都是一熟石灰為主要成分,熟石灰富含鈣離子,能促進凝血;更重要的是熟石灰混合血漿後凝結,粘性極強又十分堅硬,類似古城牆“雞蛋清加石灰”的配方,能把傷口完全封閉,既能止血又防止感染。
放在無法清創消毒縫合的年代,這種處理可以算是十分妥當,雖然還有破傷風的風險,也會留有明顯疤痕,但比起幾乎是百分百的傷口感染的風險,這都不算什麼。但這種處置方法卻給進一步清創造成很大障礙,不能很好地清創,也就不能進一步降低感染可能性。
如果不幸出現外傷,小傷口隻需要直接按壓傷口即可止血,傷口較大時可以采取近段綁止血帶,或者按壓相應的動脈波動點來止血,同時盡快到醫院處置。千萬不要往傷口上灑任何藥物,以免污染傷口,加重清創難度。
燙傷有的人家備有老鼠油,馬油,狗油,蛋黃油之類的油劑,燙傷時會塗抹在傷口上,按老輩人的說法能起到止痛生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如果傷口較小,燙傷較淺,涼水降溫後塗抹這些油劑的确能起到保護傷口,防止細菌侵入的作用。但自備的油劑儲存時間太長,有可能已經被污染,所以還不如去藥店購買新鮮無菌的油性藥膏使用。
如果燙傷面積較大,深度太深,自己在家已經不可能處理得當,這時就不要塗抹任何藥物或者醬油什麼的,以免傷口染色導緻醫生誤判,而應該冷水降溫後直接去醫院處置。
凍傷故老相傳凍傷後,用雪搓被凍傷的部位直到發熱,千萬不能烤火,否則凍傷的部位肌肉皮膚會爛脫。這話後半段是對的,前半段是錯的。凍傷後的确不能烤火,但也不能用雪搓。
凍傷後局部皮膚顔色發暗,原因是血管因天氣寒冷而痙攣,不再向體表提供血液和氧氣,這時應該盡快讓深層組織恢複正常溫度,使血液供應正常;用雪搓隻能繼續降溫,烤火輻射熱會讓體表升溫,反而加重凍傷。
急性凍傷後,應該把凍傷的部位置于40-42度溫水中,通過水的傳導熱來使身體恢複溫度,整個過程不要按摩或者摩擦皮膚,以免皮膚出現破損。
入冬時手腳或者耳朵受凍,出現 輕微腫脹,受熱時刺癢,這種情況可以用紅外線烤燈或者艾灸凍傷處,然後塗上凍傷膏,注意保暖。
皮膚過敏有次一女孩因面部化妝品過敏來診所就診,我觀察隻有輕微發熱,皮膚微紅,給女孩開出抗過敏藥物,爐甘石洗劑後,叮囑禁止塗抹其他任何物質,發熱不适用涼開水濕敷。沒想到三個小時不到女孩面部紅腫着過來,一問才知道她回家後就聽她父親的話,用“涼絲絲”的牙膏塗抹了發熱的面部。
以前我國的牙膏多含有酒精和薄荷,人們被蚊蟲叮咬後塗上一點牙膏,能起到清涼止癢的作用。但薄荷給人的清涼感是一種錯覺,并不是真的降低了皮膚溫度,而且酒精和薄荷還有透皮作用,讓皮膚上附着的緻敏物質能更順利的進入體内,所以這女孩塗上牙膏後很快出現面部 腫脹灼熱,不得已隻能輸液治療。
傷口感染皮膚上有點擦傷之類的小外傷,有人會建議“把阿莫西林/頭孢膠囊扣開撒在傷口上消消炎好得快”,這種做法非常不好,不僅不會讓傷口愈合的更快,反而還可能給人帶來生命危險或者其他傷害。
皮膚破損後,組織液或者血液從傷口滲出,這時如果把藥粉撒在傷口上,藥粉裡的輔料會和血液結合成凝塊,其中的藥物成分絕大部分都不能滲透出來,極少量藥物不足以起到效果,倒是會給那些過敏性體質的人制造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藥粉凝結在傷口表面,形成結痂,看似促進了愈合,其實很有可能在痂下形成積膿,反而破壞傷口愈合的環境,還有導緻感染擴散的風險。
小傷口隻需要及時清洗消毒,大多并不需要特别的處理就能很快愈合,傷口上撒藥不能使其愈合得更快。如果傷口确實有感染的迹象,應該用雙氧水和碘伏等清洗傷口,去除膿液和壞死組織,塗上專用的外用抗菌藥膏,必要時找醫生處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