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布裡丹的驢子

這幾天沒事就看《相對論》,裡面有一章内容專門介紹愛因斯坦談物理學。愛因斯坦在談話中回憶了他當初的大學生活,說當年他在大學覺得數學的分支太多,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顧及所有分支,但又不知道選哪個分支作為自己的專攻目标,所以一直沒有重視數學,大量的精力用在實驗物理上。對此,愛因斯坦把自己當年對數學的迷茫比喻為布裡丹的驢子。


什麼是布裡丹驢子呢?先講一個小故事吧。

哲學家布裡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   有一天,送草的農民出于對哲學家的景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幹草之間,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于兩堆幹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于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顔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在無所适從中活活地餓死了。

根據以上故事,人們把難以選擇的困境叫布裡丹驢子效應。 有些大學生對我說,覺得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我問學到東西的标準是什麼,結果他們回答不出。我估計這些大學生陷入了布裡丹驢子效應,一方面希望像中學那樣每堂課有一些條條框框要背誦,覺得這樣才算學到了東西,另一方面也明白應試教育的危害。于是,徹底放棄應試教育覺得沒有學到東西,不放棄應試教育也覺得不是出路。 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忘記大學所學的,剩下的就是大學。接着,我問學生:“你們能不能背誦教材上的條條框框我并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們上過課後,是不是覺得自己慢慢變得聰明些,是不是覺得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慢慢增加了。” 有學生說:“老師,你這麼一問,我倒還有些感覺了,似乎覺得自己在慢慢變化。”

我很高興,說:“如果你們真的有這種感覺,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祝賀你們,也祝賀我自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