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十三卦:同人——天火同人 離下乾上
小編導讀
同人卦位于否卦後,《序卦傳》中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卦上卦乾天、下卦離火,天在上而火炎上,兩者性同故而相親和。同樣是親和,比卦是天子與諸侯(大禹統領萬國)的關系,而同人是國與國(黃帝與炎帝)的統一,表達的是天下大同的思想。大同思想在禮記中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同人卦是由乾卦與離卦兩個“卦異性同”之卦構成,故而表達對于真理與理想上追求的一緻性。所以同人卦要闡述的思想是“類族辨物”,《系辭傳》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當明白求同存異的道理。因此既需要聚合族群,又要辨析衆物之異。
周易古經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3.1]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白話]
聚合人于廣遠之野,通達。适宜渡過大河,适宜君子守持正固。
[解讀]
○同人卦下離上乾,天火同人卦。《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野:極目而視,地與天連接之處。同人卦天下有日,太陽于地平線(原野)上升之象,比喻與人和同共濟大事。
孔穎達《正義》:“同人,謂和同于人;野,是廣遠之處。借其‘野’名,喻其廣遠;言和同于人必須寬廣無所不同,用心無私,處非近狹,遠至于野,乃得亨通。”
○利涉大川:大川為大河,同人卦上乾為剛健,互體下巽為木舟,故适宜渡過大河。
○利君子貞:涉越險難,必須用心無私,光明磊落,不得為非行邪,故強調有利于君子者之固守正道。
○帛書《二三子》曰:
●卦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孔子曰:此言大德之好遠也。所行□□□□□遠,和同者衆,以濟大事,故曰[利涉大川]。●卦曰:同人于門,無咎。[孔子曰:此言]亓所同唯[亓門人]而已矣,小德也,[故曰‘無咎’●卦曰:同人于]宗,貞蔺。孔子曰:此言亓所同唯亓室人而已[矣],□□□□□□,故曰‘貞蔺’。”
○《淮南子·缪稱訓》:
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宇宙而無表裡,洞同覆載而無所礙。是故體道者,不哀不樂,不喜不怒,其坐無慮,其寝無夢,物來而名,事來而應。主者,國之心,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故其心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黃帝曰:“芒芒昧昧,從天之道,與之同氣。”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無岐道旁見者,遏障之于邪,開道之于善,而民鄉方矣。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13.2]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白話]
彖傳說:同人卦,柔爻得位得中與乾卦相應,所以為同人。同人卦卦辭說:“聚合人在野外,通達,适宜渡過大河”,這是因為乾卦剛健而行。文明而剛健,居中守正而相應,這是君子的正道。隻有君子才能夠通達天下的志向。
[解讀]
○同人卦以六二爻為卦主,六二陰柔得位而居中,與上卦乾健之九五相應,故稱為同人。而上卦乾之九五剛健得位居中與六二相應而行,故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同人卦下離火、上乾健,是象征文德光明而剛健。而六二、九五兩爻,皆居中得正又相應,是能行君子之正道也。當同人之時,惟有德君子能以正道感通而聚合天下之志。故曰“利君子貞”。
[13.3]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白話]
象傳說:天與火親和,這是同人卦的象;君子由此悟知聚合族群,辨析衆物。
[解讀]
○同人卦上乾天、下離火,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天火兩相親和。與,親也。
○《系辭傳》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論語》說“君子和而不同”,當求同存異,故既聚合族群,又要辨析衆物。
○柳诒徵《國史要義·史術第九》:
知類通達之術,源出于《易·同人》卦,《象》曰:君子以類族辨物。蓋自庖犧仰觀俯察,近取遠取之餘,乃畫卦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而一切政教,遂出于此。《系辭》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易》其吾國類書之祖乎?顧《乾》卦《文言》,已有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各以其類之說。《坤》卦《彖辭》又曰: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西南得朋,東北喪朋。何卦何爻,不以類示象,而獨于《同人》曰類族辨物者,以人類心同理同,精究之無不可通也。《易》之六十四卦象,言君子以者五十有三,先王八,後二,大人一。以者用也,用其術以應人事也。人之與人類也,而君子即大人為一類,小人為一類。小人隻謀其一身一家,君子大人則必通其志于國家天下。故先王之道,仁義之統,将為天下生民之屬長慮顧後,而保萬世,而偷生淺知之屬不之知也。
○《周易密鑰·同人卦“類族辨物”與“夏數得天”》從以下五個方面論證《大象傳》與《連山易》的密切關系:
一、同人卦與燎祭(為何是天火同人,而不是火天同人?);二、同人卦與火曆;三、同人卦與《夏令》;四、“夏數得天”與“周人尊夏”;五、上古曆法蠡測。(出版中,預計16年初面世,感興趣的朋友可百度搜索以上标題)
[13.4]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白話]
初九:在門外聚合人,沒有責難。
象傳說:在門外聚合人,又有誰責難呢?
[解讀]
○同人初九,初爻變,離變艮,艮為門阙。故曰“同人于門”。
○初爻為士,二爻為大夫,三爻三公,四爻諸侯,五爻天子。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大夫有家,初爻士隻能于門也。
[13.5]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話]
六二:在宗族裡聚合人,憾惜。
象傳說:在宗族裡聚合人,憾惜之道。
[解讀]
○六二爻動,離變乾。二爻為大夫之家,上下同乾,乾為父,皆是父輩一家,故曰“同人于宗”。“同人于宗”是憾惜之道,不是大道。
“大同”與“小康”是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最先提出的兩種理想社會模式。孔子對“大同”社會闡述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對“小康”社會闡述為“今大道既隐,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同”社會是大道運行的社會,“小康”社會是禮教運行的社會。“同人于宗”充其量屬于“小康”範疇,故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通過同人卦六二爻辭,我們看到文王、周公、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大同社會(道家),周朝建國分封了宋國、齊國等諸多異姓諸侯,這與周朝廷的《周易》同人卦的思想一緻,而面對社會現實又不得不實行“尊尊、親親、賢賢”的禮教社會(儒家)。
○彖傳謂六二爻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而爻辭則言吝。因為彖傳論全卦靜态,六二爻辭言乎變也。
[13.6]
九三:伏戎于莽,升高其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白話]
九三:潛伏兵戎于草莽之間,登上高陵眺望,三年不敢興兵交戰。
象傳說:潛伏兵戎于草莽之間,因為與九五相敵。三年不敢興兵交戰,怎敢冒然行進?
[解讀]
○下卦離為兵戈,戎也。九三為互體巽之中,巽為木,莽也。離伏巽下,故曰“伏戎于莽”。
○九三為巽之中,巽為高。九三爻動,離變艮卦,艮為山,陵也。故曰“升高其陵”。
○九三與上九無應,有強與六二和同,而與九五相争之象,而九五剛健居尊,非九三所能敵也,故雖經三年,亦不敢興兵交戰。
○三歲不興:九三、九四兩爻作梗,離間二五的關系,二五隔了兩爻,即兩周歲,三歲為虛數。
[13.7]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白話]
九四:登上城牆,不能進攻,吉祥。
象傳說:登上城牆,理當不能進攻;其所以吉祥,是因為受困而能返回到正确的法則上。
[解讀]
○墉:讀yōng,城牆。九四位于互體巽卦之上,巽為高,引申為城牆,故曰“乘其墉”。
○九四陽爻失位,下與初九不應,九四和九三争相親和于六二,四三二組成巽卦,有盤據高牆進攻之象,但是九四陽居陰位,有能退之象,知過能改,故而獲得吉祥。
[13.8]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白話]
九五:聚合衆人,先是嚎啕大哭而後歡笑,大軍勝利會合。
象傳說:聚合衆人,先是嚎啕大哭而後歡笑,是因為居于中位行為正直。大軍會合,是說已經戰勝了敵人。
[解讀]
○号咷:又作嚎啕。九五陽剛中正,尊居君位,與六二同心相應。惟因九三,九四從中欲争同于六二而敵視之,故起初不能聚合而号咷悲痛。
○大師相遇:九五動,變卦離,下卦亦是離,離為戈兵,即軍隊,離離相會,大軍會合,故曰“大師相遇”。先儒以天火同人卦伏象地水師卦,解“大師相遇”,非也。伏象義反,豈可再言師?
○《系辭傳上·第八章》:“同人,先号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孔子可謂把同人卦九五爻之義發揮到了極緻!九五為陽,六二為陰,陽動陰靜,故上卦九五變離,下卦靜仍為離,離為火,《黃帝内經》“心為火”,故曰“二人同心”,《内經》“心主舌”,故曰“同心之言”。離卦與離卦因頻率相同而發生共振,故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從秦簡《歸藏》到帛書《易》,上乾下離組合都是同人卦,可見聖人對同人卦的定位是如何的準确!
[13.9]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白話]
上九:聚合衆人于郊外,沒有悔恨。
象傳說:聚合衆人于郊外,志向未能實現。
[解讀]
○上九居卦之終極,有處于荒郊境外之地,與九三不應,志向不能實現,惟可遠于内争,故不覺得悔恨。
○同人卦上九“同人于郊,無悔”,告誡不要喪志。
郊、野二字意義不同,《爾雅·釋地》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
同人卦卦辭“同人于野”,野,言廣遠,天地之間,大同之象也。“同人于郊”,郊是邑外,士君子隐居也。“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若獨潔其身以為無悔,是喪志也。
上一篇
灰指甲外治經典良方
下一篇
稽古傳話……也說曶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