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斷複行
婦女自然絕經2年以上,又見陰道流血者,稱“經斷複行”.又稱“年老經水複行”。若絕經1年以内出現症狀也不可忽視。其實本病也可歸入“絕經前後諸證”節中,另立一節是為了突出經斷後陰道出血的重要性,要排除惡性變。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絕經後出血。若由生殖道惡性病變引起者,預後不良,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有關老年經斷複行一候,曆代醫籍錄載不多,在有限的論述中,多認為若老婦經斷複潮,但見經候不調或兼見他證,當屬病态。如宋.陳自明撰《婦人大全良方》書許學士雲:“婦人天癸過期而經脈不調,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是其例也。然何以緻病,宋。齊仲甫《女科百問>>問“婦人卦數已盡,經水當止,而複行者,何也?七七則卦數已終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虛衰之餘又為邪氣攻沖,所以當止而不止也”,主勞傷、情志為患。清.傅山《女科産後編》對老婦行經又補充了“責之肝不藏,脾不統或精過彙而動命門之火,或氣郁甚而發龍雷之火所緻,二火交發,血乃奔也”的病因病理觀。吳謙等輯著的《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更為直接而簡扼地指出“經斷複來審其故,邪病相幹随證醫”,主張對老年經斷複行當辨證求因,審因論治,并附錄血熱者用芩心丸或益陰煎,肝不藏血或憂思傷脾,脾不攝血,宜逍遙歸脾斟酌用之等方藥供參考。也有認為,年逾七七之期而經水複行,如依時如期而潮,且無其他不适,屬血氣有餘之象,不必服藥,持其自止之見地者,亦是可資借鑒的經驗之論.
綜上,對老年經斷而又複行一證,曆代醫家所提出應根據經斷複潮後的期、量情況及有無全身不适,辨屬是“血氣有餘,不必服藥”的生理或“宜随證醫治”的病理的見解,對今天的臨床實踐,依然具有頗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主要病機]
婦女49歲前後,腎氣虛,天癸竭、太沖脈衰少,地道不通,故經水斷絕。若素體氣陰二虛,邪氣内伏,緻沖任不固,則可發生本病。天癸該竭未竭,經水複行,也可出現此證.常見的分型有氣虛、陰虛、血熱和血瘀。
(診斷與鑒别診斷]
本病多屬良性病變,但惡性病變占相當比例,因而必須明确出血屬良性或惡性,對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1.病 史 有早婚、多産史,或情志所傷,注意詢問既往月經情況,絕經年齡,絕經後有無白帶增多以及白帶有無異臭味,有無性交出血史及症瘕病史。
2.臨床表現 或伴有下腹痛,下腹部包塊,低熱等。若出血反複發作,或經久不止,或伴腹脹,消瘦等要注意惡性病變.
3.檢 查
(1)婦科檢查:注意陰道流血及分泌物性質,有無大量漿液性、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或膿樣血樣物。宮頸是否光滑,有無糜爛、菜花樣,凹陷性潰瘍或息肉樣贅生物等,子宮體是否萎縮,有無增大或結節、壓痛等,附件有無包塊,壓痛等。
絕經2年以上,生殖器有不同程度萎縮,宮頸口有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無臭味,說明出血來自宮腔,且多為良性病,宮頸有改變,且有大量排液,或膿血樣分泌物,有惡臭味,應注意排除子宮頸癌,子宮增大無壓痛且出血反複發作,應注意子宮肉瘤、子宮内膜癌等惡性病變,附件有包塊,則可能為卵巢顆粒細胞瘤或卵泡膜細胞瘤。腹部腫瘤伴腹水者多為惡性病變:晚期惡性腫瘤可伴惡液質狀态。
(2)實驗室檢查:紅細胞沉降率明顯增高,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或轉氨酶的升高多見于惡性腫瘤:血清E2水平升高多提示卵巢存在分泌性激素腫瘤。宮頸刮片巴氏Ⅲ 一Ⅳ級常見于子宮頸癌。
(3)其他檢查:出血來自宮頸組織,可在陰道鏡的指引下行宮頸組織檢查;官腔出血者常規行診斷性刮宮,或分段刮宮,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檢查;子宮體增大或盆腔包塊者,下腹B超檢查有助于診斷。
(因、證、辨、治)
本病首辨良,惡。經檢查确定非生殖器器質性惡性病變所緻的患者,臨床辨證多首在注意了解經斷而複行陰道出血的量、色、質,特别是血色、血質的有關情況,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征,并聯系患者的體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虛者補之,熱者清之,注重補腎扶脾、養血清熱是治療老年經斷複行的主要治療方法。在謹守病機的同時,又宜針對本病陰道出血的主證,在出血期加相應固沖、安沖止血之品标本同治,以期獲取較好臨床療效。
1.腎虛證
病因病機 老年之婦,腎氣之虛,若房帏不慎,再耗腎氣,腎者主蟄,封藏為本,也為沖任之本,今腎虛而藏納失職、沖任不固,離經下走,經陰道外洩,是以經斷後又見複潮之候。
主要證候 年逾七七,經絕1年以上,又見經血複潮,量或多或少,血色淡黯而質清稀,腰脊酸痛或腿軟足弱,夜尿頻多。舌淡嫩,苔白,脈沉細無力或尺弱尤甚。
辨證依據 絕經1年以上,或有多産房勞之既往史;經血複行,量或多或少,血色談黯而質清稀,兼腰脊酸痛或腿軟足弱;舌淡嫩,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 補益腎氣,固沖止血。
方藥 龜鹿補沖湯(《中醫婦科治療學》):鹿角膠、艾葉、炮姜、龜闆、白芍、烏賊骨、黨參、黃芪、甘草。
2.脾虛證
病因病機 中虛氣弱之體,又因飲食、勞倦重傷,脾氣愈虛,統攝無權,沖任不固,陰血下洩,故而雖已經斷又見經血來潮.
主要證候 年逾49歲,已絕經]年以上,又見月經複潮,血量較多,色淡紅質清稀神疲體倦,肢軟乏力,氣短懶言,或小腹空墜,納差便溏。舌淡,苔薄,脈細緩無力。
辨證依據 絕經1年以上,素體脾虛氣虛弱,或有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病史,月經複行,量較多,血色淡紅質清稀;舌淡,苔薄,脈細緩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固沖止血。
方藥:安老湯(《傅青主女科》):人參、黃芪、白術、當歸、熟地、甘草、山茱萸肉、阿膠、黑芥穗、香附、木耳炭。
3.血熱證
病因病機 素體陰血不足,或因産乳過多耗損陰血,陰虛則虛熱内生;或因腎陰虧虛,水不榮木,複為情志所傷,肝郁化熱。熱邪擾及沖任,血海不甯,陰血下走以緻經斷而又複行。
主要證候 婦人年逾七七之期,已絕經1年以上,經血複潮,甚或1個月2—3至,量時多時少,色鮮紅,質稍稠,兩頰潮紅,咽幹口燥。舌紅,少苔或光剝無苔,脈細而數。
辨證依據 年逾49歲,絕經1年以上,或有産乳過衆耗損陰血,或有情志所傷病史;經血再行,經血色鮮紅、質略稠眸;舌紅,少苔或光剝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固陰煎(見“月經先期”節):人參、熟地、山藥、山茱萸、遠志、炙甘草、五味、菟絲子。
(多種療法]
1.效驗方 益氣固沖湯(《中醫婦科驗方總》)。黨參、黃芪、白術、升麻、枳殼、補骨脂、鹿角膠、貫衆、艾葉.
功用:補腎,健脾,益氣止血。
适應證:脾腎兩虛證。
2.中成藥 複方阿膠漿.
功效:補養氣血。
适應證:用于氣血兩虛之經斷複行。
3.食療方
(1)參芪膏(《百病飲食自療》):人參60g,黃芪500g,紅糖适量.
(2)阿膠雄黃湯:阿膠12g,雞蛋2個,紅糖适量。
(中西醫應急處理]
1.卡巴克絡(安絡血)5mg,口服每日3次。
2.酚磺乙胺(止血敏)500mg,肌注。縮宮素IOU,肌注。
(預防及護理]
1.注意絕經期衛生保健,保持心情舒暢,勿緊張焦慮及憂思恚怒.
2.慎起居,節飲食,不妄勞作,不可為房事所傷.
3.注意保持外陰清潔,以防病邪入侵,有利于減少本病發生。
(療效判斷标準]
1.治 愈 陰道出血停止。
2.好 轉 陰道出血減少,症狀改善。
3。未 愈 出血不止,甚至陰道血量增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