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的烽火狼煙中,納粹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及“希佩爾海軍上将”級重巡洋艦等海上巨艦為大家所熟知。但是,還有一支重要力量,為德國的海上遠距離破交戰,貢獻了衆多戰績。它們就是大型民船改裝過來的11艘輔助巡洋艦。在這11艘輔助巡洋艦中,有一艘極具傳奇色彩的“鸬鹚”号,甚至在敵我實力十分懸殊的情況下,奮力擊沉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悉尼”号輕巡洋艦。
德國著名的輔助巡洋艦“鸬鹚”号
在上個世紀30年代,由于《凡爾賽條約》的束縛,因此導緻納粹德國海軍在傳統戰艦力量上,與其它列強有着相當大的差距。這迫使德國軍方意識到在未來的海戰中,輔助巡洋艦将在破交襲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要用合适的民用船隻,改裝成急需的該型戰艦。當二戰爆發時,商船“施泰爾馬克”被德國海軍正用,并更名為“鸬鹚”号。
“鸬鹚”号于1938年9月15日下水,在基爾港的德國造船廠建造,于1940年10月正式服役。在經過大刀闊斧的改裝後,其長164米,寬20.2米,标準排水量19960噸,載重8736噸。“鸬鹚”号的動力裝置為4台“克虜伯”9缸柴油引擎,最高速度19節,最大續航力84500海裡。别看從表面上觀察,“鸬鹚”号是一艘孱弱的大型商船,但實際上,它實乃武裝到牙齒。其火力配備為:主要武器為6門150MM炮(其中兩門位于前甲闆,兩門安裝在後甲闆上,第五和第六門則配置在船體中心線上);1門75MM炮;2門37MM高炮;5門20MM高炮;6具533MM魚雷發射管(在每邊舷側的水線以上,各有一座雙聯裝發射管,剩下的兩具則位于水下);最多還可攜帶360枚水雷;搭載2架“阿拉多”Ar196水上飛機;以及1艘魚雷艇。 “鸬鹚”号的艦長為西奧多·德特摩斯。
終結“悉尼”号的德國“鸬鹚”号大型輔助巡洋艦。在長達352天的巡航生涯中,它擊沉了敵方12艘商船和軍艦,總計75375噸。
“鸬鹚”号于1940年12月離開德國水域。在大西洋,該艦擊沉了七艘商船,還俘獲了第八艘。1941年4月底,它揚帆遠航至印度洋。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鸬鹚”号僅攔截了三艘商船。當時,這艘輔助巡洋艦搭載着數百枚水雷,并預期在1942年返航前,鋪設一些水雷,德特摩斯還計劃在靠近露紋角和弗裡曼特爾附近的航運線上布雷,但是在探測到位于該片海域的一艘敵方戰艦(澳大利亞重巡洋艦“堪培拉”号)發出的無線電信号後,隻好延期進行。于是船長決定向南進發,并造訪鲨魚灣。在最後戰鬥的末日洗禮中,德軍襲擊艦僞裝成荷蘭商船“馬六甲海峽”号。這時,“鸬鹚”号搭載着399名船員,其中包括36名軍官、359名水手,以及4名中國水手(從一艘被俘商船處征召過來,以為船上的洗衣間服務)。
1941年11月19日下午,“鸬鹚”号位于西澳大利亞卡納芬西南部150英裡的海域。此時,這艘襲擊艦正向北航行,速度為11節。15時55分,“鸬鹚”号号上的了望員發現,在自方左舷的前方遠處,有一艘輪廓高大的船隻在航行。這就是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悉尼”号輕巡洋艦。
澳大利亞“悉尼”号輕巡洋艦
“悉尼”号隸屬于澳大利亞海軍的改進型“利安德”級輕巡洋艦。它原本為英國皇家海軍而打造,卻最終被澳大利亞政府購買,以代替老朽不堪的“布裡斯班”号輕巡洋艦,并最終于1935年9月24日入役。該艦長171.4米,艦體舯部最寬處17.285米,吃水4.65(艦艏)至5.26米(艦艉),标準排水量6701噸,滿載排水量8940噸。“悉尼”号搭載4座152MM口徑主炮塔,其分别以A、B和X、Y号主炮塔,配置在艦艏和艦艉。除此之外,這艘輕巡還裝備有4門102MM防空炮、12艇“維克斯”12.7MM重機槍、14挺7.7MM“劉易斯”輕機槍、2挺7.7MM“維克斯”輕機槍、2座4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至于裝甲防護,由于“悉尼”号是輕巡洋艦,因此比較薄弱,其船身鋼闆厚25MM,發動機艙外的主裝甲帶厚76MM,主炮彈藥庫外的主裝甲帶厚51MM。該艦搭載4台“海軍部”式三鼓式鍋爐,以及“帕森斯”齒輪減速式蒸汽輪機,動力系統的最大功率為72000匹馬力,最高航速高達32.5節,16節航速下的最大續航力為13000千米。為了實施遠程偵察,做到先敵發現,“悉尼”号還配備有一架“海象”式水上飛機。
圖為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悉尼”号輕巡洋艦,隸屬于改進型的“利安德”級或“珀斯”級輕巡。
“悉尼”号最初奉命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在二戰爆發後的1940年年中,這艘輕巡被派往地中海。之後,“悉尼”号與意大利海軍的水面艦隊對抗了八個月。期間,它參加了多次重要的戰鬥,擊沉了兩艘意大利戰艦和數艘商船,還為大量商船隊進行了保駕護航,并對敵方海岸實施了猛烈的火炮支援。該艦于1941年1月初,被召回祖國,為的是讓疲勞不堪的衆多船員得以養精蓄銳,同時對飽經風霜的戰艦進行修理維護,還計劃在澳國海軍的艦隊中傳播寶貴的作戰經驗。此外,由于德國遠洋襲擊艦對大洋洲附近水域進行了不斷騷擾,因此“悉尼”号的回歸,旨在加強和充實澳大利亞虛弱的海防實力。不久,它便開赴澳大利亞本土西部的弗裡曼特爾,以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1941年5月,“悉尼”号的指揮權被從約翰·科林斯艦長轉交到了艦長約瑟夫·伯内特的手中。
“悉尼”号輕巡洋艦及艦長約翰·科林斯
同年11月9日,“悉尼”号陪同運輸船“西蘭蒂亞”号,離開弗裡曼特爾,前往新加坡。這些船隻駛向巽他海峽。在那裡,“西蘭蒂亞”号的護航權,被轉交給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德班”号輕巡洋艦。之後,“悉尼”号返航,并預計在11月20日回到弗裡曼特爾。此刻,該艦搭載有645名船員,其中包括41名軍官、594名水手、6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人員,以及4名平民食堂工作人員。
“悉尼”号的全家福。
當發現悉尼号之後, “鸬鹚”号艦長德特摩斯迅速命令輔助巡洋艦的航向轉至向陽處(260度),同時加速至最高速度,并指示“鸬鹚”号進入戰鬥位置。幾乎與此同時,“悉尼”号也目視到了德艦,但是并沒有立刻識别出敵方的身份。最初,自知不是對手的“鸬鹚”号,抱着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想盡量避免一場激烈的戰鬥。于是它欲将自己假扮成荷蘭商船“馬六甲海峽”号,以逃離“悉尼”号的追逐。但是,随着二者距離的不斷拉近,而且“鸬鹚”在進行身份識别時,發送了錯誤的密碼,因此“鸬鹚”号的廬山真面目,遲早會被澳大利亞的輕巡洋艦所識破。萬般無奈之下,德特摩斯隻好下令準備攻擊。至此,一次大洋上的殊死對決,便正式拉開了序幕。
着海軍上校服、佩戴騎士鐵十字勳章的“鸬鹚”号艦長西奧多·德特摩斯,他具有出類拔萃的指揮能力。
德特摩斯命令“鸬鹚”卸下僞裝,并升起德國海軍軍旗,艦上的火炮及魚雷也準備開火和發射。二者幾乎同時發炮。“悉尼”号用自己的8門152MM主炮,打出了第一輪齊射,在大多數記錄中,這批炮彈是落在了“鸬鹚”号的更遠處(沒有命中目标)。“鸬鹚”号也還以顔色,用艦炮開火,同時發射魚雷,不過炮彈并沒有命中目标。
悲哀的“悉尼”号輕巡洋艦
德國襲擊艦後續的齊射,變得越來越精準。它打出的第二次射擊中的三發炮彈,摧毀了“悉尼”号的艦橋,并嚴重毀傷了輕巡洋艦的上部上層建築,包括火炮射擊指揮塔、無線電室和前桅。這時,它的第四門150MM火炮也準備就緒。“鸬鹚”發出的第三次和第四次齊射,擊中了輕巡洋艦前部的A、B号主炮塔(時間在“悉尼”号第二次開火之前),并使其失去了戰鬥力。第五次齊射則命中了對方前部發動機艙的水線附近,另一發炮彈摧毀了高處的“海象”式水上飛機。在接下來的三次齊射中,“鸬鹚”号瞄準着敵艦的水線和上層甲闆部位。在德國人實施了第六次齊射後,頑強不屈的“悉尼”号,用它的後部主炮塔重新裝填好了炮彈,Y号主炮塔在為數不到四次的開火中,并沒有獲得什麼殺傷效果;而X号主炮塔卻多次命中了“鸬鹚”号,毀傷了襲擊艦的輪機艙,使操作一門艦炮的船員受傷,并引發了油箱處的火災。
從這張高清的電腦3D外形複原圖中,世人可以一覽無餘地觀察到“悉尼”号的火力配置和上層建築。
在德國人進行的第八次或第九次齊射期間,“鸬鹚”号在剛開戰時發射的兩枚魚雷裡,有一枚準确命中了對方靠近聲呐室的A号主炮塔前部水下位置(這正是該艦艦體最薄弱的“阿喀琉斯之踵”),瞬間便炸出了一個大洞,同時造成艦艏猛然下沉,并急劇傾斜。在遭到魚雷襲擊後,“悉尼”号艱難地朝左邊轉向。在這個節骨眼上,神經過敏的德國人,誤認為對方會試圖撞擊自己,但輕巡洋艦卻從自己的船艉處擦肩而過。在轉向過程中,德艦打出的第10次齊射,撕開了“悉尼”号的B号主炮塔,還摧毀了A号主炮塔的外罩。
雙方主要的生死鏖戰,已于17時35分告一段落。“悉尼”号緩慢地向南航行,而“鸬鹚”号仍然保持着它的航向和速度。前者的主炮已完全報廢,而它的副炮,此時的射程也無法對德艦構成威脅(已超出射程)。輕巡洋艦正在被發動機艙、前部上層建築和飛機彈射器附近燃起的大火所冒出的沖天濃煙所環繞。“鸬鹚”号停止了射擊,但其尾炮實施的零星開火,在“悉尼”号穿過襲擊艦的艦艉時,還是取得了若幹命中。
反映“悉尼”号和“鸬鹚”号之間進行激烈交火的油畫。
約17時45分,“悉尼”号用它的右舷魚雷發射管,射出了兩枚魚雷。在魚雷發射之前,德特摩斯決心徹底斬草除根,即完全摧毀這艘輕巡。于是,襲擊艦朝左舷轉向,以使自己的四門150MM炮,都能對敵射擊。這次的機動,令“鸬鹚”号規避了上述兩枚魚雷。在轉向完成後,戰鬥損傷導緻“鸬鹚”号的發動機完全中止運轉,留下襲擊艦一動不動地停在了海面上,而此時“悉尼”号仍然以低速向南航行。盡管自己喪失了動力,但德艦依舊以高射速朝敵人傾瀉炮彈。一些水手甚至宣稱,在第二階段的戰鬥中,“鸬鹚”号消耗了至多450發炮彈。其中,有少量炮彈命中了巡洋艦,即使大多數随着距離的增加而失的。在大約17時50分許,襲擊艦在6000米的距離上,實施了最後的射擊,還在10分鐘後發射了一枚魚雷,不過并沒有命中目标。
遠處的“悉尼”号輕巡洋艦在熊熊大火中毀滅,而近處的“鸬鹚”号最後也難逃沉沒的厄運。
在30分鐘長的血戰結束後,兩艘船隻相遠隔10000米,并且都被重創,燃起了熊熊大火。在緊張的損管工作宣告失敗後,可“悉尼”号于當晚魂歸大海,沒有人生還。沉沒原因是大火殃及主炮彈藥庫後發生殉爆,或由于被魚雷命中造成的大量進水而傾覆。另一方面,遍體鱗傷的“鸬鹚”号,也是不可挽救。18分25分,船長下令棄艦。如果船長德特摩斯沒有下令棄船的話,它的艦員可能會經曆與“悉尼”号同樣的悲劇命運。德特摩斯和麾下的320位艦員設法在船沉沒之前就獲得安全。其幸存者被救起,并且在澳大利亞以戰俘身份度過了戰争的剩餘時光。
2008年3月17日,科考探測隊在澳大利西南部的深海發現了支離破碎的“悉尼”号殘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