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衛公子惠孫之後,以字為氏。衛有陶叔,為司徒後有,陶叔氏、司徒氏。武公生季釁,采于甯為甯氏。孫權号吳,而四世亡于晉,又有厲氏(孫皓以秀奔魏改姓厲。《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試殿中監樂安郡孫府君神道碑》與《唐故魏州昌樂縣令孫君墓志銘》等碑文,孫武源出衛國姬姓孫乙。唐代孫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記載孫膑是衛武公的後代。
逃奔齊國
孫膑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孫膑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膑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将孫膑處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膑的雙足并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于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覺得孫膑不同凡響,于是偷偷地用車将他載回齊國。
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膑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并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孫膑在“田忌賽馬”故事中所采用的方法,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此舉招緻了魏國的幹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幹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縣)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采納段幹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膑率領救援趙國。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龐涓率軍八萬到達茬丘,随後進攻衛國,齊國方面田忌、孫膑率軍八萬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區。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但被孫膑阻止。孫膑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憊于内,國内防務空虛,應當采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得救。孫膑于是建議田忌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東北),因為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衆多,兵力很強,是東陽地區(指魏國首都大梁以東的地區)的戰略要地,很難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要經過市丘,容易被切斷糧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軍,造成龐涓産生齊軍主将指揮無能的錯覺。田忌采納孫膑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接近平陵時,孫膑向田忌建議由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高唐(今山東省高唐縣)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孫膑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田忌按孫膑的要求一一照辦,龐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膑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設伏,一舉擒獲龐涓。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2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擊退韓将孔夜的軍隊,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孫膑再次采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孫膑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孫膑命令進入魏國境内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竈,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行軍三天查看齊軍留下的竈後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内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隻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膑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着字,于是點火查看。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于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數十萬人,俘虜魏國主将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稱霸東方。
軍事思想
孫膑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孫膑兵法》。在戰争觀方面,孫膑主張重視、慎重地對待戰争。他強調戰争是國家政治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隻有以強有力的武力作為保障,才能夠使國家安定、富強。但是他反對窮兵黩武,指出作戰勝利能夠挽救瀕臨滅亡的國家但戰敗也同樣會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戰必然會滅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須慎重地對待戰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孫膑主張積極地做好戰争的準備工作來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做到以戰争抑制戰争。他指出政治和經濟條件是決定戰争勝負的基礎,“強兵”必先“富國”,隻有具備強有力的政治和經濟作為後盾才能做到“事備而後動”。他又指出民心軍心是取得戰争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戰争必須順應民心軍心,要做到“得衆”、“取衆”。
戰争認識論方面,孫膑提出将領要知“道”,“道”就是戰争的規律。孫膑認為作戰時人衆、糧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證取勝,隻有掌握了戰争的規律,了解敵我雙方情況,指揮得當,才能保證取勝。為此他專門闡述了積疏、盈虛、徑行、疾徐、衆寡、佚勞六對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的矛盾,還對“奇正”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認為将領隻有真正認識到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這些矛盾的轉化規律,才能利用微妙的變化出奇制勝。
戰略思想方面,孫膑強調“必攻不守”。在敵衆我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進攻敵人防守的薄弱環節,不僅能夠有效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夠轉換攻守形勢,掌握戰争的主動權。戰術方面,孫膑提出“因勢”、“造勢”的思想。充分利用敵我雙方的條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勢,以扭轉敵衆我寡的不利形勢。
在具體的戰術方面,孫膑對陣法進行了專門論述,進而分析了攻擊各種戰陣的對策。他還專門論述了攻城的問題,把處在不同地形的城分為難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兩類,論述了當時攻城的策略與技術。
在軍隊建設、管理方面,首先,他對君主和将領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将領必須忠于君主,君主不應該幹涉将領的具體軍務,将領要有獨立的軍事指揮權。其次,他對将領的素質進行了較多的論述。将領應當具備義、仁、德、信、智五個要素,他還分析了能夠緻使将帥作戰失敗的品德缺陷。最後,他就管理隊伍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可以概括為任用賢能、嚴明紀律、獎懲公平、賞罰及時。
但是孫膑的軍事思想也有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他對戰争的性質分辨不清,把士兵純粹當作被驅使的工具,有些戰略戰術的表述過于簡單片面,有時還夾雜着迷信觀念,這也是應當指出的。
後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顔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齊将孫膑”。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隻有:田單、趙奢、廉頗、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将設廟,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孫膑。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将傳》中,孫膑亦位列其中。
藝術形象
民間傳說
孫膑是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以“孫膑賽馬”和“圍魏救趙”聞名全國,特别是他和同學龐涓之間的恩怨糾葛,更因為《孫龐鬥智演義》的流傳而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有五個行業尊孫膑為祖神。
第一是制靴業、制鞋業神。傳說孫膑被龐涓暗害後,為保護被削去髌骨的傷腿,用獸皮制成有史以來第一雙過膝皮靴,後世的靴匠于是把孫膑尊為制靴業神。還有一個傳說是孫膑一日下山,遇上一個被毒蛇咬傷的樵夫。為了不讓蛇毒攻心,孫膑一劍把樵夫的雙腳砍了。樵夫一見腳沒了,很不願意。孫膑于是把自己的雙腳砍下來,安在樵夫身上。孫膑沒腳了,叫樵夫把鞋脫下來安在自己腳上。樵夫忘了問孫膑的大名和住處,回到家被妻子、孩子埋怨。樵夫的妻子說:“為了報答恩人,我們多做幾雙鞋子送去,免得他鞋磨破了又要受罪。”于是樵夫拿着鞋子到處打聽。後來,樵夫找不到孫膑,就把鞋子送給人們穿,以此來了卻自己的感恩之情。樵夫夫妻倆一直不停地做鞋、送鞋,天長日久穿了他家做的鞋的人常送些錢糧來,然後有人在他們的影響下也幫着為别人做鞋,于是鞋匠這一行當就興起來了。後來,鞋匠們知道了孫膑救樵夫的事,就把他敬奉為鞋匠的祖神,稱孫祖、孫膑老師、孫膑神師、孫膑真人。鞋匠們一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師,感謝祖師傳藝後代。鞋匠的徒弟們在祭祀祖師後,向師傅獻鞋,請求師傅指點。舊時北京鞋靴業者還在正月二十八在前門外同興堂飯莊,舉行祭祀孫膑的活動和宴會。
第二是皮革業神。傳說孫膑被龐涓挖膝之後,隻好跪步行走,這樣要用皮張裹纏膝部。因為帶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将皮子去毛并使其柔軟,用起來舒服,縫制也方便。從此便出現了皮革業,而孫膑也成了這個行業的始祖。舊時每年農曆九月十三日,南京的皮匠們都要聚會為孫膑祖師爺舉行祭祀活動;今雲南麗江古城附近束河古鎮的“三聖宮”樓閣,至今還供奉着皮匠祖師孫膑的塑像。
第三是燒炭業神。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谷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膑、龐涓去找“無煙柴”。孫膑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膑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着。孫膑一聽,“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于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後,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無煙柴”找到了。鬼谷子對孫膑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膑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膑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第四,豆腐業神。傳說鬼谷子為考驗孫膑、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膑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裡灑了泡尿)。鬼谷子吃完豆腐後,誇獎了孫膑,要求孫膑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膑,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膑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第五是泥塑業神。無錫惠山泥塑從業者,從很早就供奉孫膑為本行業祖神。傳說孫膑曾流落吳地以做泥人為生;後來孫膑出任齊國軍師,以泥人、泥馬布陣,破了龐涓的“五雷陣”。再後來,惠山人把孫膑捏泥人的技藝繼承了下來,從此惠山泥人聲名遠揚。
文學形象
長篇曆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孫膑于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辭鬼谷孫膑下山》中登場。
在第八十八回《孫膑佯狂脫禍龐涓兵敗桂陵》中,魏惠王想要試探孫膑的才能,命孫龐二人演練陣法。其餘記載與《史記》基本相同。
明末清初的吳門嘯客所著曆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