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元宵節裡的“洋面孔”:在學做燈籠中感受“團圓”

中新社杭州2月15日電 題:元宵節裡的“洋面孔”:在學做燈籠中感受“團圓”

作者 張煜歡 魏嫣然 崔倩娴

裁剪、對折、拼接、固定……2月15日元宵節,來自美國、埃及、格魯吉亞等國的外籍人士來到浙江杭州的一家傳統工藝工作站,參與手工制作燈籠,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來自埃及的就讀于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對第一次體驗制作燈籠的他來說,這番動手體驗“比想象中更有趣”。他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開紅色卡紙,折成立體版的流蘇,再用銀色的小鐵環将其固定在燈架周圍,一個簡易版的紅燈籠初顯雛形。

“在今天之前,我還不知道元宵節是一個代表‘團圓’的特殊日子。知道了以後,我馬上聯系了幾位同在杭州的朋友,約他們見面吃飯,感受‘團圓’氣氛。”說。

受全球疫情影響,來中國就學後的還沒有機會回家。“我平時會把自己在杭州的生活日常圖片和視頻發給家人,現在他們也知道了很多中國的美食、文化、節日,也知道我很适應這裡的生活。”他說。

制作完成一個燈籠的将手中的剪刀遞給了同桌的Ben。“這個燈籠看起來就像一棵聖誕樹。”來自美國的Ben笑着說。

對在杭州生活了3年的Ben來說,濃厚的過年氛圍使他着迷。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學校任教的他,與杭州女孩結為了夫妻,是一名“中國女婿”。“和聖誕節很像,元宵節也是家人朋友從遠方彙合,聚在一起烹饪很多食物。這種‘團圓’我很喜歡。”

“做燈籠真的很有趣,我本來以為很難,沒想到和做折紙手工很像。”來自格魯吉亞的Neli是浙江大學中國史專業的研究生,對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的她,能娓娓道來不少傳統民俗。

“我曾經在浙江的華僑之鄉青田見過舞龍表演,以前小時候隻在電影中見過,沒想到能有機會真正見識到現場的表演。”Neli說,除了看熱鬧的舞龍,春節期間自己還喜歡吃湯圓——她明白,這也是一種對家鄉的思念。(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