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夜晚。星月相輝,燈火點點,夜色薄寒霧濃裡,燈與火在天地之間浪漫閃爍。
元宵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觀燈的盛況,在中國曆代文人墨客的詩文裡,留下了衆多令人神往的記載。它以熱烈喜慶的民俗意蘊和團圓浪漫的文化内涵,在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大放異彩,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此時一元複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曆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衆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一曆來為禮教所束縛的群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闱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少婦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觀燈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随着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裡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一個出典于《孟子》、謎面為“萬國鹹甯”的燈謎,謎底為“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陝西一帶還有挂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裡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裡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為元宵節注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一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
◎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作者李傳軍),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