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瀉
高某,男,43歲,幹部,1996年6月5日初診。腹瀉十餘年,呈稀液便或稀水樣便,每日4~5次,無粘液或膿血,内有不消化食物,晨起即便。面黃肌瘦,四肢無力,下肢欠溫,精神萎靡,食納減少,食後脘脹。頭昏,時而心慌氣短,畏寒,舌質淡、苔潤,脈沉細弱。綜觀全證,系脾腎陽虛,中氣下陷。治宜溫腎健脾,升陽舉陷。處方:附子10g,白術12g,黨參12g,幹姜3g,炙甘草6g,煨肉蔻15g,補骨脂12g,枳殼9g,炒萊菔子15g,大棗4枚。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上方6劑,飲食增加,飯後脘腹脹滿悉除。大便每日2~3次,晨瀉瘥,畏寒肢冷消失,精神振作,四肢自感有力。脾腎陽複,中氣得升。拟上方入五味子12g,诃子12g,升麻9g,柴胡6g,繼服6劑。
三診:日便二次,時有心慌,頭昏,氣短,舌質淡紅、苔薄,脈沉而緩。上方取效,以之加減:附子10g、黨參、白術各12g,幹姜3g,吳茱萸6g,煨肉蔻10g,五味子15g,诃子12g,柴胡12g,升麻6g,繼服4劑。四診:諸症盡愈,精神、飲食、二便均正常,惟肌肉欠豐,予理中丸、補中益氣丸善後,以固療效。
此例屬脾腎陽虛,中氣下陷。非補則虛證難複,非溫則寒邪不去。《素問·生氣通天論》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用辛熱之品溫脾腎而扶陽氣;酸收固澀之味應忌早用,以免閉關收澀,必緻濕邪内留而為贻害;升麻之品須于陽複之後用之方能取效;待藥中病的,加大劑量。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