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棋碎語
下棋是一項有益的文娛活動,閑遐時下它一兩盤,既能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又能開發心智,陶冶情操,不僅如此,人們還“愛棋及言”,多方引發,從中創造了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棋語”,豐富了祖國的語言寶庫。
一、由棋的比喻義引發出“棋語”。有人将生活比作一盤棋,有人将工作比作一盤棋。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碰到難題,左思右想拿不出主意,正如舉起了棋子不知走哪一着好,謂之“舉棋不定”。如果碰到對手水平與自己差不多,那叫“棋逢對手”,彼此殺得難解難分。情勢危急之中,如果一方“棋高一着”,就反下了一着“死棋”,置對方于死地。這些詞語中的“棋”既可以是象棋、圍棋、軍棋等文娛用具,也可以喻指工作生活中的某方面、某一内容。
二、由下棋規則、習慣為比喻本體引發出的比喻義。語言來自于生活,當生活經驗與下棋規則悄然吻合時,形象生動的“棋語”便出現了。以象棋為例,生活中次要的應服從主要的,戰争中的兵卒要有犧牲精神,千兵易得一将難求,兵卒保将義不穾辭,于是就有了“丢卒保車”,車遇到危險就搬來兵卒抵擋。同時“炮打頂頭卒”,老帥在内圍,自然安全,兵卒必須服從命令,勇往直前,所以有“過河卒”為喻,象棋規則中過了河的兵卒隻能前進不能後退,戰場上的士兵也得如此。“丢卒保車”、“炮打頂頭卒”、“過河卒”等詞語都是融合了生活經驗與象棋規則習慣而凝結成的“棋語”。
三、由下棋的思維特性而引發的比喻義。下棋時,必須有“全局觀念”,有時送上嘴的棋子也不能吃,要考慮到下一步棋,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每出一着都要左右前後顧盼,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于是便有了“一盤棋思想”。比如目前我國的改革,既要考慮沿海地區開放,又要照顧内陸搞活;既重視輕工産品的開發,又要保證能源交通這個基礎,應有“全國上下一盤棋思想”,才能取得成功,否則,“一步走錯,全盤皆輸”。精辟的棋語源于實踐,并經過廣大群衆智慧的錘煉,句句均有指導行為的深邃内涵。
當然,“棋語”也不止以上這些。全國各地語言工作者“星羅棋布”,早有人“一馬當先”,筆者隻不過是撷取其中“一兵一卒”,放了個“馬後炮”。
浙江市溫嶺市新河中學 江富軍
(本文約寫于1993年,現有另外用途,故打印成文發于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