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作為曆史十大名茶之一,在唐代被稱為“廬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稱為“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朝被列為名品入貢。據說慈禧生了皇子之後才有每月享受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
又有說清末軍閥袁世凱愛茶成癖,品遍名茶,當時一祝家财主為取悅袁世凱,不惜工本,雇傭當地有經驗的茶農六安瓜片茶,讓茶農專采春茶第一、二片嫩葉,精心炒制,炭火烘焙,制成新茶。袁世凱品過這種新茶後,拍手叫絕,大加贊賞。
産區與種植
六安瓜片産于六安市裕安區以及金寨、霍山兩縣之毗鄰山區和低山丘陵,主産地是革命老區原金寨縣和裕安區兩地處大别山北麓。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産區,其中以蝙蝠洞茶場産的瓜片最為出名。當地人流傳“齊山雲霧,東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達金盆照月、北連水晶庵”的說法。
采摘
一般在谷雨前後開采,至小滿節氣前結束,采摘标準以一芽二三葉為主,采方式分"采片"和"扳片"兩種:
"采片"在谷雨到立夏期間,從茶樹上選取将成熟的新梢,按順序采下葉片,隻采摘最嫩的葉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
闆片采摘直接将長了四五片葉的枝條掐斷,然後增加一道“闆片”工藝——就是采茶回來後,将葉片從斷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别歸類,嫩葉與老葉用不同的火候殺青,而芽頭可做毛峰,或将芽、梗加工後自己喝。在衆多鮮葉中,以第二片為上品,傳統上才稱其為“瓜片”。第一片葉稱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葉稱為“梅片”,芽頭稱為銀針。
現在為保證茶葉新鮮便于及時制作多采用采片的方法進行采摘。
制作
瓜片按制作工藝來分的話屬于炒青綠茶。主要的制作流程為殺青、整形、培火(小火、毛火、老火)
手工炒制好的幹茶色澤碧綠挂有白霜,外形卷曲(似被擰毛巾一樣的卷曲),表面多處微微隆起并不平整。
機制茶色澤碧綠挂有白霜,條形筆直,表面平整,兩邊葉片由主葉莖對稱向内卷曲,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縫隙。
品飲
六安瓜片因隻取了葉片,泡開後茶葉的觀賞性并沒有其他綠茶的觀賞性高,但碧綠的湯色确是值得觀賞一下的六安瓜片茶,建議白色瓷杯或玻璃杯用90℃熱水沖泡品飲。
也因隻有葉片因此出湯較其他綠茶略快,湯碧綠,茶湯清爽清香香氣清高透鼻,有幽香或栗香,苦味略重,建議喜歡口味重一些的人可以去品嘗一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