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頑固尿路感染,名醫一方治愈

朱某,女,20歲。2011年8月16日,因乏力、腰酸2個月,伴食欲減退1周來我院就診。該患2個月前因學習緊張、壓力大等原因出現乏力、腰酸等症狀,未予重視,近1周病情加重,出現食欲減退。

現症:乏力,進食後腹脹,納差,腰酸不适,少腹拘急,大便幹,2~3日一行,小便色黃,舌質紅绛,苔黃厚膩,脈滑數。甲狀腺無腫大,雙眼睑無浮腫,雙腎區叩擊痛(-),雙下肢無浮腫,血壓110/70mmHg,心率62次/分。心電圖正常,尿常規白細胞計數4650/μL,細菌數742×105/mL。甲功、血糖正常。

中醫診斷:淋證(濕熱下注)。

西醫診斷:尿路感染。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通淋。

方藥:土茯苓50g,白茅根30g,馬齒苋20g,黨參15g,蛇舌草30g,白頭翁20g,黃芪30g,茯苓15g,澤瀉10g,車前子10g(包煎),黃連15g,雞内金15g,甘草5g,金銀花15g,連翹20g。7劑,水煎服。

二診:餐後腹脹消失,乏力、小便色黃、少腹拘急緩解,大便幹,2~3日一行,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濕熱之邪未盡,加大黃10g、通草10g。7劑,水煎服。

三診:患者體力增加,食欲明顯轉佳,大便1~2日一行,舌質紅,苔薄黃微膩,脈沉緩。尿常規正常。濕熱之邪已盡,但正氣未複,予扶正祛邪,健脾益腎中藥鞏固療效。

按語

淋證的病機關鍵是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病位在腎與膀胱,與肝脾關系密切。濕邪困脾,運化無力,故見乏力,進食後腹脹,納差;腰為腎之府,濕熱壅于腰部,經氣不通,故見腰酸不适;濕熱蘊結下焦,故見小便色黃;濕熱壅遏,氣機失宣,故見少腹拘急;熱甚波及陽明,故見大便秘結;舌質紅绛,苔黃厚膩,脈滑數均為濕熱蘊結之象。

自拟清淋湯清熱解毒通淋。以土茯苓、白茅根搜剔濕熱毒邪,清熱利濕為君;馬齒苋、白頭翁、白花蛇舌草、茯苓、澤瀉、車前子清熱解毒利濕為臣藥;佐以清熱解毒之金銀花、連翹、黃連,清上、中焦之熱;甘草調和諸藥為使。随症加減:食後腹脹加雞内金,乏力明顯,加黨參、黃芪,小便黃熱加通草淡滲清降,引熱下行。後期加入健脾益腎之品以扶正祛邪。

尿路感染多見于女性、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腎移植和尿路畸形者,常規檢查中發現者亦不少,并且症狀不典型。本患濕熱蘊結下焦為标,脾胃虛弱為本,中醫辨證,針對病機,加減用藥,效果良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