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普遍配備橫刀作為短兵器,同時裝備着弓、弩等射遠兵器和槍等各類長兵器。遠距離時,使用射遠兵器、長兵器,在近戰白刃格鬥時,就拔刀而戰。橫刀這種短柄兵器的裝備率很高,至少占士兵人數的八成。唐代中期李筌所著《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卷四器械篇.第四十一》雲:“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萬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當時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佩刀配備為一萬口,占80%。《新唐書,卷五O .兵志》記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砺石、氈帽、氈裝、行滕皆一。”這裡的橫刀即《太白陰經》中的佩刀,可見橫刀是唐代騎兵和步兵每人必備的兵器。
橫刀重要非凡,唐律規定宿衛時需要常佩,不可輕易離身。據《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記載:“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弓、箭之類,有時應執著者并不得遠身。”橫刀不僅為兵士所用,同時亦是将官佩刀。據《新唐書,卷一百七.列傳之四十一》記載:唐高宗賜絹百匹給右千牛衛将軍王及善,并誇獎他說:“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乎?”可見三品武官之佩刀亦為橫刀,且尺寸長大。
唐之橫刀,名稱、形制均傳承于隋代,故早期仍應該帶有環首,且多為單手持握,這一點在唐早期墓室壁畫上得以證明。唐環首刀出土極少,其中最具價值的當屬陝西長安縣唐葛出土之金柄鐵刀。
唐中期始,橫刀逐漸去掉了刀柄的環首,部分刀柄的固定方式從雙面夾合法改為套入法。刀柄也有所延長,大多可以雙手持握。刀背從半圓轉為起脊,刀身變窄并由一個平面轉為兩個平面,交彙處出脊線。下面兩把鐵刀皆為唐橫刀形制。
唐橫刀之一
此刀全長超過1米,刀背圓脊,最厚處近1厘米。彈性優異,曆時千餘年,尚可曲伸自如。
唐橫刀之二
此刀長度更加驚人,超過1 10厘米。刀背起“人”字脊,最厚處超過1厘米。鐵質圓形刀镡,刀莖設計為雙手持握,尾部有穿孔,應為固定刀柄之用。
唐墓壁畫之直刀多帶環首,但随葬之陶瓷武士俑和石雕軍人像則多佩無環直刀,按《唐六典》“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的記載,均為橫刀。
1971年,在陝西出土的一件彩繪騎兵俑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中早期橫刀的形制:刀首無環,刀鞘包裹帶狀物并有“P”形雙箍。
根據考古發現,在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文獻編年中有一份《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其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橫刀的價格:“镔橫刀壹口輸石鉸,上直錢貳阡伍伯文,次貳阡文,下壹阡捌伯文”;“鋼橫刀壹口由鐵鉸上直錢玖佰文 次捌伯文 下柒伯文”。由此可見,當時橫刀可被私人擁有,亦可在市場上出售。镔指镔鐵,指由印度傳人的坩埚烏茲鋼或西亞傳入的焊接大馬土革鋼,可見唐朝當時不僅輸人了镔鐵,而且能夠自行用镔鐵制造直刃刀。輸石可能是俞石的通假或誤筆,俞石,黃銅古稱,當時屬于貴金屬,但成分配比非明中後期銅鋅合成的黃銅。“輸石鉸”從字面和文獻内容筆者推測為合金銅裝具,是配搭镔鐵橫刀的高檔刀裝;“由鐵鉸”則是普通的鐵裝具,用以配搭普通鋼鐵橫刀。
唐太宗時鬥米不過三五文,依地不同而異。開元十三年十五文。至天寶初年,按《新唐書.食貨志》,鬥米錢十三五。如此看來,唐天寶二年,一把最下等的橫刀價值約等同于五十鬥米,最上等的镔鐵橫刀則等同于一百七十鬥米。一鬥約為六千毫升,所以一立方的米大約重一千五百公斤。《唐會要》記載天寶前官員的俸祿為:七品,月四千五百,年五十四貫。八品,月二千四百七十五文,年三十貫。九品,月一千九百一十七文,年二十三貫。所以當時一把上等的镔鐵橫刀大概相當于一個七品官員半個月的俸祿,八品官員整個月的俸祿。而位居縣太爺之下的九品官員縣主簿的月薪僅夠買一把最下等的镔鐵橫刀。镔鐵橫刀昂貴非常,最下等品的價格已經是最上等鋼鐵橫刀的兩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