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處祖國大陸最南部,陸地範圍位于北緯20°09′~25°31′,東經109°45′~117°20′之間。自東至西依次與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毗鄰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西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陸地最東端至饒平縣大埕鎮,最西端至廉江市高橋鎮,東西跨度約800千米。最北端至樂昌市白石鎮,最南端至徐聞縣角尾鎮,跨度約為600千米。根據2016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全省陸地面積17.97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7%。除大陸外,廣東省還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759個,島嶼面積1448平方千米,約占全省面積的0.81%。
地貌
受地殼運動、岩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廣東省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積分别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隻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陽山、乳源與湖南省的交界處;南部則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緻,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積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崗岩最為普遍,砂岩和變質岩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岩先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衆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遊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氣候
廣東省屬于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别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且雨熱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
全省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氣溫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島南端徐聞最高(23.8℃),粵北山區連山最低(18.9℃)。月平均氣溫最冷的1月為13.3℃,最熱的7月為28.5℃。全省86個氣象站中,曆史極端最高氣溫為42.0℃,出現在韶關;極端最低氣溫-7.3℃,出現在梅州。
年平均降水量為1789.3毫米,最少年份為1314.1毫米,最多年份達2254.1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個多雨中心分别是恩平—陽江、海豐和龍門—清遠,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過2500毫米,海豐接近2500毫米,龍門為2100毫米。暴雨最頻繁的是海豐,年平均暴雨日數達13.5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毫米,出現在清遠。
年平均日照時數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小時增加到2300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兆~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
廣東省是各種氣象災害多發省份,主要災害有暴雨洪澇、熱帶氣旋、強對流天氣、雷擊、高溫、幹旱及低溫陰雨、寒露風、寒潮和冰(霜)凍等低溫災害,災種多,災期長,發生頻率高,災害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