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桑葉二錢五分(7.5g)菊花一錢(3g)杏仁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5g) 薄荷八分(2.4g) 桔梗二錢(6g)甘草生,八分(2.4g)葦根二錢(6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藥理作用】具有解熱、抗炎、抗過敏、抗組織胺、抗病毒、抗菌、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中醫證】風熱犯肺證(風溫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舌淡紅,脈浮。
【西醫病】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感冒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風熱犯肺輕證者。
【方證分析】本方所治之證乃風熱侵襲,肺衛失調所緻。風熱侵襲于肺,肺氣上逆,則咳嗽;風熱侵擾營衛,營衛抗邪,或肺熱斥于外,則身熱;熱傷陰津,則口微渴;舌淡紅,脈浮,皆為風熱侵擾之征。治當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中桑葉、菊花疏散肺中風熱,宣肺止咳,共為君藥。熱侵于肺,連翹清解肺熱;肺氣上逆,杏仁肅降肺氣;肺氣不宣,以桔梗宣利肺氣,共為臣藥。風熱侵襲營衛,以薄荷助桑葉、菊花疏散風熱;熱傷陰津,以葦根清熱生津,共為佐藥。甘草清熱益氣,并調和諸藥,為佐使藥。諸藥相伍,以奏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
配伍特點:辛涼解表藥配清熱解毒藥,使肺熱從汗而解;宣肺藥配降肺藥,調理肺氣升降。
銀翹散與桑菊飲皆為辛涼解表劑,均用連翹、桔梗、薄荷、蘆根、甘草,銀翹散又用牛蒡子、荊芥、淡豆豉、金銀花、竹葉,解表清熱作用明顯,稱為“辛涼平劑”;桑菊飲又用桑葉、菊花、杏仁,降肺止咳作用明顯,解表力遜,故稱為“辛涼輕劑”。
讨論:根據吳鞠通《溫病條辨》曰“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從而得出桑菊飲治療病變部位主要在肺,即風熱犯肺證。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風熱犯肺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但咳,口微渴,舌紅,脈浮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若風熱擾目者,加草決明、白蒺藜,以清肝明目;若兼血熱瘀者,加丹皮、赤芍,以涼血祛瘀;若治麻疹初起未透,加蟬蛻、葛根,以透疹解表;若乳蛾發熱、咳嗽、咽痛者,加馬勃、玄參、牛蒡子,以清咽解毒等。
3.注意事項:風寒表證者慎用。
【方論選錄】
吳瑭:“此辛甘化風,辛涼微苦之方也。蓋肺為清虛之髒,微苦則降,辛涼則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溫也。”
【方歌】
桑菊飲中桔甘翹,蘆根杏仁薄荷饒,
清宣肺衛風熱證,肺熱咳嗽服之消。
,使肺熱從汗而解;宣肺藥配降肺藥,調理肺氣升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