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如今成了一個超級流行的科技語。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我們能拿它做什麼?
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今天,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是在網絡空間度過的。
舉例來說。我認識的一個牌迷,在互聯網普及之前,每個晚上幾乎都要出去找人打牌,經常深夜才歸;甚至有一次夜裡騎摩托車出車禍,撞斷三根肋骨之後,依然習慣不改。但有了互聯網之後,他就幾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每天隻消打開電腦,點擊一個多人在線的打牌軟件,就能玩到深宵。
當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對于許多人來說,微信聊天、玩電腦遊戲、刷抖音、看短視頻、直播賣貨……這些都是網絡中的多彩生活。
但是,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網上打牌也好,微信聊天、刷抖音也好,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無法讓我們産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網上打牌,我們要麼壓根兒看不見對手,要麼看到的也隻是對手的一個卡通頭像,永遠有着一成不變的裝扮和表情。這種打牌體驗,跟真實世界中幾個人圍着一張桌子打牌,說說笑笑,交流眼神,還是有很大差别的。直播賣衣服,盡管主播不厭其煩地向你展示一件衣服的裡裡外外,但跟你親自到店裡試穿,也是有實質性差别的。
如何讓我們的網絡體驗更真實,或者用術語說,在虛拟空間裡獲得“沉浸式的”體驗?這正是一些互聯網巨頭關心的問題——當然,他們的初衷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戶,創造更多的利潤。而這就引出了我們今天的話題:元宇宙。
元宇宙——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又交融的虛拟世界
2021年10月,著名的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宣布,該公司将更名為“Meta”。“Meta”取的是英文“Metaverse”前綴。而“Metaverse”在英文裡字面含義是“超越于現實宇宙的另外一個宇宙”,中文譯為“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中。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拟數字世界——“元界”。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人在“元界”都有一個虛拟化身,人們可以以化身的形式在元界做着上班、旅行、戀愛等現實世界中所做的事情。人們也可以在元界做着穿越過去、殖民外星球、參加槍戰等現實世界中不太可能做的事情。
總之,那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完全自由的世界。現實中的人們隻要戴上特制的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比如電腦或手機),就能随時随地進入這個虛拟世界。在那裡,人們将獲得新的體驗。譬如:現實中的一個窮光蛋,在元界說不定是一個一擲千金的百萬富翁;一個雙腿癱瘓的殘疾人,很可能健步如飛……
而且,有别于我們平常的白日夢,這種體驗是非常逼真的。逼真到何等程度?假如你看過電影《阿凡達》,或許還記得這一幕經典的畫面:男主人公傑克雙腿癱瘓,行動受限,但是他的化身阿凡達身體強健。當傑克第一次感受到阿凡達身體的時候,既驚詫又興奮,動動腳趾,簡直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雙腳。試着走幾步,感受到了萎縮的雙腿從未有過的體驗。于是他不顧勸阻,從醫療室跑到野外,忘情地奔跑起來……
這聽起來似乎像一款精彩的電腦遊戲。沒錯,從概念上來說,“元宇宙”并沒有多少新意。元宇宙的設想本來就是受電腦遊戲啟發而發展起來的,而且今天,現實中最接近元宇宙的東西,也是電腦遊戲。譬如,早在2002年,遊戲工作室林登實驗室就推出了一款叫《第二人生》的遊戲。這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拟世界,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耍,去夜總會,購買和出售物品……
不過,除了包含虛拟世界,設想中的元宇宙還将包含增強版的現實。
什麼是增強版的現實?舉例來說。當你在現實中戴着一副特制的目鏡走過一家餐館時,你不僅看到餐館的門面,同時眼前還會自動跳出菜單,甚至跳出你的好友對這家餐館的評價。你體驗到的不僅僅是現實,而是增強版的現實。
元宇宙的願景是,讓我們的虛拟生活與現實生活實現無縫融合:比如,在虛拟世界中,你“走”到你最喜歡的一家虛拟冰淇淋店,與虛拟的店員互動,挑選你的口味,然後等一會兒,一個真實的人就會把真實的冰淇淋送上門來。
元宇宙裡的數字經濟
元宇宙還有自己的數字經濟,在那裡,用戶可以創造、購買和銷售商品。
你或許會好奇,在虛拟世界裡能購買和銷售什麼東西呢?
假如你玩過電腦遊戲,可能會知道,為了讓自己玩得更刺激,你很多時候需要購買“道具”或“裝備”。這要你用現實的貨币充值,換成遊戲中通用的“代币”來購買。在元宇宙中,人們所做的也與此類似。譬如,一個現實世界中愛狗的人,到了元宇宙,他的化身也必定喜歡牽着“狗”到處遛。這個“狗”他可以到元宇宙中的“寵物店”去購買。“寵物店”可以為他定制在外觀和個性上符合他要求的“狗”。因為設計這樣的“狗”需要技術和精力,所以設計者自然需要報酬。
元宇宙裡的“商品”還可能是一些奇怪的東西。據說某個著名歌手已經花了10多萬美元在某個平台購買了一塊虛拟地産。你或許會問,這樣一塊沒有任何現實對應物的“地産”有什麼用?确實,要說實際用途,可以說它毫無用處。但是在元宇宙裡,虛拟地産很可能會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征。這正如現實世界中,富豪們戴的一塊價值數百萬元的瑞士手表,就其用途來說,這塊手表當然值不了這麼多錢,但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據說,鞋業巨頭耐克公司也準備在元宇宙裡出售虛拟運動鞋。同樣道理,虛拟運動鞋也沒法拿到現實中穿,但在元宇宙裡,化身們穿上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假如這些象征被人們普遍接受,那就可以進行“商品”交易。譬如,待升值之後把虛拟地産轉手倒賣掉,就可以換成貨真價實的黃金白銀(不過,在虛拟世界投資和交易數字資産是否合法,還有待法律的界定)。
這樣的“商品”交易,就催生了元宇宙裡的數字經濟。人們可以拿在現實世界賺來的錢在元宇宙中消費(相當于充值),也可以拿在元宇宙中賺來的錢在元宇宙中消費,甚至還可以拿在元宇宙中賺來的錢在現實世界消費(相當于提現)。元宇宙可以為現實世界中的人提供就業和賺錢的機會。如果考慮到未來随着社會越來越人工智能化,現實中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那麼元宇宙不失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辦法。
為了确保元宇宙裡的數字經濟,元宇宙還将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币。這種數字貨币跟目前炒得很火熱的比特币一樣,具有去中心化(沒有一個“央行”來發行和監管)、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特點。
我們離元宇宙還有多遠?
上面大緻介紹了元宇宙是什麼,我們能在元宇宙中做些什麼。這些設想都非常初級,因為元宇宙還在建設之中,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今天的人很難預料。這正如1970年代當互聯網剛發展起來的時候,誰也預料不到會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正因為如此,事實上,很多人現在隻是簡單地把元宇宙當做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前面兩個階段:首先是我們學會了使用電腦上網,在網絡空間自發形成了社區、論壇,從事交易、搜索信息等網上活動。之後,随着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人們又脫離電腦,拿起了手機。而當所有人都拿起手機後,互聯網又将往何處發展呢?答案就是元宇宙。在這一階段,我們不再發展單一的設備,而是建立新的場景。以前的網絡空間,讓我們打破了地域限制,而元宇宙則打算讓我們進一步擺脫肉體的束縛,獲得更多的體驗。在元宇宙裡,我們有機會創造我們能想象得到的任何宇宙。
那麼,元宇宙目前的現狀如何?我們離元宇宙還有多遠呢?
如果把元宇宙定義為第三代互聯網,那麼其實我們中的很多人現在就已經生活在元宇宙中了。當今,全世界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參與大型的多人在線遊戲,在網絡空間裡舉辦由化身參加的派對,與遠方的朋友一起參加數字音樂會,在虛拟空間以化身參加會議……這些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生活的一部分。隻是這類體驗像本文最初所說的,沉浸感和與現實的交融感都不夠強,離元宇宙的願景還相當遙遠。差距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想實現沉浸式的體驗,化身還需要更加逼真。怎樣的化身更逼真呢?當然最好是三維全息的化身。可是一旦網上有成千上萬的人以全息的化身活動,就會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傳輸,這對網速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5G、6G或者更先進的基礎設施來支撐。即使基礎設施發展起來,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制作沉浸式體驗的能力也可能是有限的(見拓展閱讀“化身有必要更逼真嗎?”)。
其次,我們借助其體驗虛拟世界的VR(虛拟現實)頭盔,現在仍然非常笨重,如果佩戴時間過長,大多數人會出現暈動症或身體疼痛。AR(增強現實)眼鏡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科技巨頭們希望未來VR和AR技術能像今天的智能手機和電腦一樣舒适和普遍,但這能否做到,還是個問題。
第三,在元宇宙時代,要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全方位地納入體驗,但這些體驗需要不同的技術支撐。有些技術,如虛拟現實眼鏡,可以滿足視覺和聽覺的體驗。其他技術,如模拟觸覺體驗的技術,正在開發之中。但如何提供嗅覺和味覺體驗,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最後,我們期望的元宇宙應該是一個統一、開放的虛實交融的世界,使用統一的數字貨币,數字資産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數字資産隻是身份的象征,并沒有實際用途,隻要大家沒達成共識,就一文不值),化身可以自由移動。但我們目前并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元宇宙,相反,有的隻是各個平台自己的元宇宙:有Meta的元宇宙,有微軟的元宇宙,有遊戲平台Roblox的元宇宙……Meta元宇宙中的化身不能在微軟元宇宙中使用;各個元宇宙中的數字貨币也不一樣,微軟元宇宙中的數字資産在Meta元宇宙中一文不值。所以,要真正實現元宇宙的願景,需要整合各個平台,允許數字化身和數字資産方便地從一個元宇宙轉移到另一個元宇宙。
元宇宙将讓人類文明停滞不前
然而,即便這些技術上的困難能一一克服,仍然要問一句:我們真的需要元宇宙嗎?
如果我們把元宇宙視為第三代互聯網,那麼它對人類的影響無疑與前兩代互聯網有着很大不同。前兩代互聯網,不論是早期的網絡還是現在普及的移動互聯網,都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工作和交流。有了這些,人類改造自然、征服宇宙的能力更強了。
而就從願景來看,建設元宇宙的目的似乎不在于此。元宇宙對改造自然、征服宇宙似乎不感興趣,隻想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超現實體驗。作為技術創新的一個方向,這無可厚非,但它的雄心卻是要徹底改造我們的生活,使之成為人類的主流生活方式。難道我們的子孫真有必要放棄現實世界,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虛拟空間嗎?
20世紀50年代,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費米曾提出一個問題:宇宙那麼大,很多星球上可能早已發展出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可是為什麼他們至今都沒來跟我們聯系呢?這就是衆所周知的“費米悖論”。
我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曾對費米悖論提出一個獨到的見解。他說,當一個文明發展到當今地球文明這種程度的時候,将面臨兩個選擇:要麼繼續發展科學和技術,殖民外星球,成為星際文明;要麼放棄對真實宇宙的征服,轉而建立一個高度逼真的虛拟世界,然後在虛拟世界裡越走越遠。劉慈欣認為,外星人可能是因為選擇了第二條路,所以才對與我們交往不感興趣。
從當今的年輕人越來越沉迷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從元宇宙的設想能迎合那麼多人的胃口來看,劉慈欣的看法很可能是對的。相比第一條路,人類在第二條路上顯然嘗到了更多的甜頭,未來它會更加誘人,從而進一步馴服我們,最終是走向一條不歸之路:更多的人在虛拟世界裡紙醉金迷,從而将星辰大海抛在腦後。人類文明将停滞不前。從這個角度說,那些元宇宙的鼓吹者,那些所謂的互聯網精英們,不是什麼英雄,倒是人類文明的毀滅者。
不!元宇宙不是人類文明的未來,也不應該是人類文明的未來!
元宇宙破壞了人類社會的根基
即使不從文明的角度讨論利弊,單單考慮它對于我們每個人的利弊,元宇宙也值得我們警惕。這絕非杞人憂天。
當代互聯網雖然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但毋庸諱言,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顯而易見的是,患手機病、網絡病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了:頸椎病、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深度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嚴重下降、逃避現實交往、對大自然失去熱情、網絡暴力……這個趨勢已經讓很多有識之士憂心忡忡,而元宇宙不僅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還會讓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
此外,可以預見的是,元宇宙自身還會帶來更多、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元宇宙要為我們傾力打造一個虛實交融的世界。但是你想過沒有,一個人一旦在元宇宙中生活慣了,再也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那後果會有多嚴重!譬如,他在虛拟世界裡看慣了殺人的場面,知道這裡的“人”反正死不了,那麼他在現實中很可能對真實的殺人場面也會無動于衷。他很可能會成為現實中的冷面殺手。退一步說,即使他沒堕落到這一步,他也可能成為一個失去同情心的道德冷漠者,對别人的痛苦視若無睹。他甚至分不清迎面駛來的一輛汽車到底是真汽車還是虛拟物……
元宇宙着力于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超現實體驗。譬如,一個窮光蛋在虛拟世界裡可以體驗人人羨慕的百萬富翁的生活。我們知道,一個社會的維持和發展,需要千千萬萬的人去推動,而人又是由渴望和欲念推動他去奮鬥的。在奮鬥的過程中,他也為社會創造了價值(比如為别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和财富。千千萬萬的人想改變命運,改變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欲望,這些正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倘若一個人能輕而易舉地在虛拟世界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在現實中就會失去奮鬥的動力。如果人人都以這種方式去獲得“成功”,社會還怎麼維持和發展?
再者,一個人如何去協調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呢?這豈不要造成嚴重的人格分裂嗎?對了,很多瘋子往往就是因為分不清幻想和現實而被我們稱為瘋子的。可以預見,在元宇宙時代,精神病院裡将充滿了這一類瘋子。
倡導元宇宙的人聲稱,元宇宙将會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解決就業問題。如果沉迷于虛拟世界也算是一個解決方案的話,那這個方案實在太糟糕了。英國小說家在一本反烏托邦小說中提供的方案都比元宇宙強。該書中說,在一個商品極大豐富、不需要人人工作的社會裡,當人們感到無聊、苦悶的時候,他們就吞吃一粒叫“嗦麻”的藥片。吃了這種藥片之後,可以一連沉睡好幾天,做着好夢。一旦醒來,如果依然感到無聊,還可以再吞吃一粒,再挨過幾天。以此來度過一生。你瞧,用睡覺、做好夢來打發無聊時光,是不是比在虛拟世界裡疲憊地奔跑、變換化身要強得多?但這些都是教唆人逃避現實的壞主意,實在不值得提倡。
有人吹噓,元宇宙使用的數字貨币,沒有“央行”監管,更加透明,不會發生通貨膨脹。但這種貨币同樣容易受到網絡黑客和犯罪集團的操縱,成為他們洗錢的工具。至于元宇宙裡所謂的數字資産,也完全可能成為一種高風險的投機。
總而言之,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元宇宙一個都解決不了。相反,它自身還會帶來一大堆新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侵蝕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根基,後果十分嚴重。
2021年被一些人稱為“元宇宙元年”,但願這不是人類走向毀滅的起始年。我們要明白,并不是所有新事物都是值得我們鼓掌和擁戴的。好東西會以新事物的面目出現,壞東西同樣也可以以新事物的面目出現。元宇宙就是這樣一種壞東西。讓我們再說一遍:要宇宙,不要元宇宙!
下一篇
貴登天門時的推算及彙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