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曲鬓

曲鬓 Qubin(GB7)
【出處】《針灸甲乙經》:曲鬓,在耳上入發際,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
【别名】曲發(《太平聖惠方》)。
【類屬】足少陽、足太陽之會。
【定位】在頭部,耳前鬓角發際後緣與耳尖水平線的交點處。
【取法】正坐側伏或側卧位,在耳前鬓角發際後緣的垂線,約當角孫穴前1橫指處取穴。
【主治】頭面五官病:偏頭痛,齒痛,颔頰腫,目赤腫痛,牙關緊閉,暴喑。
【刺灸法】向後平刺0.5~0.8寸,局部有脹重感;可灸
【配伍應用】①配太陽、頭維、風池,治偏頭痛。②配沖陽、頰車、下關,治齒痛。③配廉泉、
扶突、合谷,治暴暗。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頸颔支滿,痛引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曲鬓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曲鬓,沖陽主齒齲。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頰颔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不能言。
《針灸大成》:主颔頰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不能言,頸項不得回顧,腦兩角痛為颠風,引目眇。
【現代研究】
(1)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腦微血管内皮細胞黏附分子1表達的影響:針刺“百會”透“曲鬓”,
可以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後血管内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1的表達,從而減輕白細胞與血管内皮細胞間的黏附及白細胞向周圍組織的浸潤,減少大量炎性遞質對腦組織的損傷,避兔惡性循環,從而保護腦組織。
(2)治療複視:若單眼複視,取患側曲鬓;若雙眼複視,則取兩側曲鬓。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規消毒後,撚轉進針,向太陽方向平刺1-1.5寸,平補平瀉,留針20~30min,每隔10mn行針調整針感,每日針1次,7次為一療程。治療2例患者,均獲愈。
(3)治療中風偏癱:針刺百會透曲鬓。結果顯示,緩解頭痛、頭暈症的有效率分别為94%和
89%,478例(98%)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複,總痊愈率達47%。平均動脈壓下降17.83mmHg(收
縮壓)/3.34mmHg(舒張壓)。血液流變學顯示細胞聚集狀态明顯改善,血液黏度降低。腦血流圖
(近效應)顯示平均波幅增高,流入時間縮短。與頭針運動區相比,各項指數無顯著差異(P>0.05),即刻效應則針刺組明顯優于低分子右旋糖酐組(P<0.00)。說明這一療法有改善血管彈性、
降低血液黏度、調整脈壓,從而改善腦血循環、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