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稻花最國色,谷熟時節香全球
(附水稻與花詩詞集萃)
作者:龐乾林 李紅英 林海 阮劉青 徐春春 鄂志國 錢前
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本文發表在《中國稻米》2022年第28卷第2期P110-P116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22.02.023
中圖分類号:S511 文獻标識碼:A 文章編号:1006-8082(2022)02-0110-07
摘 要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一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加上牡丹确也色澤豔麗、繁華似錦,清末慈禧還曾欽定其為國花,以至于現在還被好多人誤認為是國花。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一直沒有确定過國花。一些行業協會、學者、地方仍是想把牡丹作為國花。但我們認為,最能代表(中國)國色的花不是牡丹,而是稻花。文章論說了“唯有稻花最國色,谷熟時節香全球”。中國色乃“和”,稻花果色最撫國人心,我國祖先早在一萬多年前開始馴化水稻,水稻與粟麥一起孕育繁榮中華文明,現在則是奠定中華文明基石,中國水稻現在大江南北年種植3 000多萬hm2,總産2億多t,是世界水稻綠色革命源頭,雜交水稻發明地,超級稻最先實際應用地,精耕細作,在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中有着重要地位,今後還将起着基石作用。國花表征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反映該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強民族凝聚力。我國國花也最該為稻花,稻花代表着中國人的性格和追求,代表着中國精神,代表着自立自強與開放融合。
關鍵詞
水稻;稻花;國花;文明;中國;世界
唐朝大詩人劉禹錫一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加上牡丹确也天生麗質、色澤豔麗、繁華似錦、國色天香,清末慈禧還曾欽定其為國花,以至于現在還被好多人誤認為是國花。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還沒有确定過國花。直至前不久,一些學者、地方、行業協會仍想把牡丹作為國花[1-6]。但我們認為,最能代表(中國)國色的花不是牡丹,而是稻花,我國國花也最該為稻花。因為國花表征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反映該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強民族凝聚力[7]。
1 中國色乃“和”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個“和”字驚豔世界。
“和”,濃縮千年中國文化傳承。古往今來,中國人對和平的向往從未改變。“和”即“禾”+“口”。意指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話說。“禾”指禾谷類,很早前南方禾即稻,北方禾即粟。五谷,萬民之寶,國之重寶。
中國地大,物是否博另當别論,曆史悠久,資源多樣,植物資源豐富,姹紫嫣紅,繁華似錦;人口衆多,人民樸實謙遜、勤勞勇敢、聰明智慧。中國曆史就對人類有重大貢獻,今後将會更大。
中國有長江黃河,有三山五嶽,有五十六個民族,有千萬朵花,有人文城市,有美麗鄉村,有長城故宮,有四書五經,有孔孟老莊,有秦皇漢武,有唐詩宋詞,有李白杜甫,有四大發明,有神舟衛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追求和踐行“世界大同”“天下為公”“和而不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世界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一個大衆中不那麼起眼的是,中國是栽培水稻(大米)和粟(小米)的最先馴化者,也可以叫發明者。栽培水稻是中國南方祖先從普通野生稻馴化而來。中國祖先馴化的水稻和粟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中華文明即以農耕文明為底色而發展。數千年農耕文明,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随着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甚至都變得沒有多大作用,而現代有人把雜交水稻當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水稻發展持續養活養大養壯了中國,直至今天,今後還将不斷發揮重要作用。北方孕育的粟後來被引自西亞的小麥取代,但小麥産量在新中國建立前還很低,隻有水稻的三分之一,更早前更低,繁殖系數隻有水稻的五分之一。唐宋以來,南方水稻大發展,水稻承擔起養活中華民族的重任。宋前中國人口從沒有超過8 000萬,宋末中國人口首次近1.4億,現在更超過14億。新中國國徽四周稻穗和麥穗即反映水稻在中國的重要地位。中國的水稻推廣傳播到國外,還養活了地球上的衆多人口。古有徐福東渡東瀛為日本帶去稻作五谷和農耕技術及文化,衆多向外傳播的稻米之路不僅有艱辛的接力耕耘,更有歡歌笑語,譜寫一曲曲人類文明發展的動人贊歌;現代有中國最先育成矮稈水稻,為世界水稻綠色革命源頭,袁隆平等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為全球糧食安全送去福音,水稻傳遞友誼與和平,也為“一帶一路”增添成色。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糧作物之一。世界人口的增長和文明的進步,與許多作物都有關,但三大主糧作物卻是最重要的。衣食足,知榮辱;倉禀實,天下安。
你看,中國人追求和平、團圓、協調(作)、統一的性格也像稻花稻穗、像水稻農耕民族一樣綿遠漫長,水稻農耕民族“守望田園、精耕細作、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和合人間”精神不也跟中國、中國人的性格相通相合的嗎?
2 稻花果色最撫國人心
花有千萬種。唯稻花果色最撫國人心。
雖然,在中國的百花園裡,沒有稻花的位置,但稻花也是花卻是不争的事實。
水稻播種在春天的季節裡,生長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千丘萬壑。稻花開在億萬農民田裡,開在國人心頭,谷熟時節稻谷色澤金黃,碩果累累,象征着豐收,象征着踏實,也象征着代代炎黃子孫的顔色。如餘秋雨書中所說“可讓兒童偎依的媽媽不宜于盛妝”,稻花樸實,不與百花争豔,正如這種色澤。
“畢竟,眼前的花總會凋零,心底的花卻可常青”。
稻花 [宋] 連文鳳
紛紛兒女花,為人作顔色。
眼飽聊自慰,饑來不堪食。
此花不入譜,豈是凡花匹。
太陽麗天中,正氣從午得。
開此豐穰瑞,脫彼風雨厄。
始華郁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間,舒嘯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樂歲茲或必。
但期一飽死,百年漫勞役。
早在有史之前,經衆多曆史朝代,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以至中華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稻花花開不敗,愈開愈豔,遍撒神州,香遍五洲,越開越有味。
有部紀錄片中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有多少愛與溫暖,都是在飯桌前流淌出來的。
人間煙火味,最撫國人心。
稻花開放在中午時分,而且多是炎熱季節,即使稻農們也不一定能睹其真容。但是,無數的農民們是知道的,雖然他們不善言辭。
“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秋天來了,我走向田邊,當田野裡傳來一股股惬意的微風,我忍不住閉上眼,聞那難得的清香,“那是稻花香,我聞了幾十年了還是那麼新鮮”,父親說。“稻子有花嗎?”父親摸摸我的頭,指着那一片稻穗說,“看,那上面的金黃色小穗就是花,她很香很香”。“也許這稻花太小,太不惹眼,你根本沒有把她算作花。但頓頓吃白米飯的人,是不應該忘記她的”。
來稻田看看吧,凝視一朵稻花開,祈願盛世享太平。
你看,稻花稻粒,朵朵溫情,粒粒香濃。
3 水稻奠定中華文明基石
農業是人類社會向高級形态發展的物質基礎, 沒有農業, 人類就不能擺脫穴居和遷徙不定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剩餘的産品,社會就不會向前發展,就不會有後來的城市革命和工業革命,現代社會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就無從談起。大小麥成就了兩河流域文明,玉米、土豆等造就了美洲文明,高粱則是非洲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8]。
以前認為中華文明、中國農耕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是傳說中上古時代農耕文明的始祖和代表人物,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稼”;炎黃時期距今5 000年前後;國際上認為水稻起源于印度;水稻的兩個亞種還在1928年被日本的加藤茂苞定名為indica(印度型,籼型)和japonica(日本型,粳型),這也是近代中國人心頭的痛。但近百年特别是20世紀70年代、新世紀以來我國的考古和水稻分子生物學研究快速發展,特别是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浦江上山文化遺址圈,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澧縣彭頭山、八十檔、城頭山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等的考古研究表明,我國祖先對野生水稻的馴化早在1萬年前即已開始,是“世界稻源”。水稻成為良渚時期早期區域性國家的物質基礎,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華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大米、小米孕育了中華文明。
唐宋以後我國南方水稻得到大發展。唐朝發明的江東犁加快了南方水田的開發,宋朝引進的占城稻使水稻可種兩季,且适應土壤瘠薄的山地區域,加上科技進步單産提高,稻米成為五谷之首,成為中國人的主食,擔當起支撐中華物質基礎和文明的重任,使得中華“和”文明底色十足。甚至可以說,是“自立自強”的水稻挽救了中華文明。宋朝以前,我國不但人口少,朝代更替更是頻繁,北宋人口迅速增加,宋末首次近1.4億,到清朝末期超過4億。現在,中國人口超過14億,雖有多種因素,但水稻作為基本口糧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中國56個民族,曆史上要歸類的話,是可以歸為北方的粟麥農耕民族、南方的水稻農耕民族,以及遊牧民族。中國民族分分合合,遊牧民族屢次入主中華,建立中華王朝,但文化上終歸還是同化于農耕文化。雖然農耕民族也有缺點,但人類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熠熠生輝。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水稻在矮稈品種、雜交稻、超級稻選育和栽培制度及技術研究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僅引領了中國水稻生産發展,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源頭,為世界糧食安全與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矮稈水稻的雜交育成(1959,廣場矮品種)比世界上綠色革命的水稻源頭國際水稻研究所水稻品種IR8的育成早了7年,IR8還利用了我國台灣的水稻矮源品種低腳烏占;袁隆平引領和我國科學家大協作育成和配套的雜交水稻(包括三系雜交水稻和兩系雜交水稻),為我國改革開放後水稻增産發揮了重大作用,雜交水稻還廣泛推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水稻增産和糧食安全中發揮作用。超級稻特别是籼粳雜交稻也是我國最先研制成功并在生産上廣泛應用,為水稻安全增産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水稻在我國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下降,如總産占糧食的比重1972年達到47%,現在隻有31%左右。但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中國人手裡,而且主要要裝中國糧”,要“保障口糧絕對安全”,水稻仍起着重要的基礎作用[9]。
4 中國水稻,世界水稻
中國是世界水稻地理王國、水稻生産大國、稻作科技強國、稻種資源富國、曆史文化古國。
水稻是我國和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中國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世界上5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我國,北至黑龍江黑河,南至海南島,西至天山南北、雲貴高原,東至台灣均有水稻種植,面積約3 000萬hm2,總産2億t左右。2020年我國的水稻面積隻比1949年增加17%,但總産為4.4倍,主要依賴于單産的提高,水稻單産是1949年的3.7倍。水稻單産(7.043 t/hm2)高于玉米(6.318 t/hm2)、小麥(5.742 t/hm2),及糧食作物平均(5.733 t/hm2)。水稻與小麥、玉米三大作物面積占糧食作物面積約81%,總産占糧食總産約90%。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第一為印度),但總産排名第一,單産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0%左右。我國水稻以類型多(籼粳稻、早稻中稻晚稻、陸稻、糯稻都有)、灌溉面積比例(96%)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8%)、品種以高産優質、栽培以精耕細作而著稱。中國水稻更是不滅的精神文化篇章。
亞洲水稻面積約占世界的85%,總産約占世界的90%。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種植水稻,種植面積16 000萬hm2,總産7.5億t左右[10]。
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占世界谷物面積的63%,總産的89%。
引自FAO網站
5 稻花最該為國花
關于國花,一般認為,她是指以自己國内特别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征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反映了各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強民族凝聚力[7]。但對于具體标準,1994年,中國林學會曾經拿出一個國花評選的标準,認為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但是,這個标準剛一出台,馬上就有學者提出了質疑,認為 “分布要廣泛”的要求不妥,“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為硬性規定。後來,在一次關于國花評選的研讨會上,有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将其修正為八條标準:一是要原産地在中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二是要為廣大民衆所熟知,人見人愛,雅俗共賞;三是其姿态、特性等能反映中華民族的傳統和性格,是一國的精神象征;四是在中國文化史上要有自己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獨到的文化體系,能代表中國風範;五是要分布廣泛或者有廣适性,使各地都能養植;六是用途要廣泛;七是要兼顧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能在56 個民族中犯忌;八是應考慮我國兩岸四地的現實情況。明眼人一看,這樣一個标準比前面的四條标準更苛刻,要求更高[11]。
稻花雖其貌不揚,但最符合上述國花标準[12],而且更代表“糧食安全”理念和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性格和追求,代表着中國精神,代表着自立自強與開放融合。如果需要确定國花,稻花應為第一選擇。稻花作國花最“合情合理合勢合利”,花為果碩,稻花香 “大江南北、世世代代”。你細看細品,稻花其實也很美麗。“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稻花”。
稻花朵兒,由内而外的美麗。
6 水稻詩詞傳古今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為水稻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以下我們選取部分我們認為相對重要的,并擇定居美國的中國學者褚啟人發來詩中幾首于後。我們更希望書畫歌大家和愛好者創作相關作品,以拟于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3日)前後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種展示會暨水稻新品種培育與産業發展論壇期間展示研讨,唱水稻之歌,揚中華文化。
○《我的祖國》 喬羽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朱子家訓》 [清] 朱柏廬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憫農》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稻花》 [宋] 董嗣杲
四海張頤望歲豐,此花不與萬花同。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
頃頃紫芒搖七月,穰穰玉糁杵西風。
雨暘時若關開落,歌壤誰摅畎畝忠。
○《插秧歌》也叫《插秧偈》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稻花》 [宋] 連文鳳
文中已有,此處略。
○ 《沁園春·詠稻花》 秦樂明
中秋時節,新禾初秀,稻花乍芳。
奈春蘭秋菊,絲毫難學,牡丹富貴,更不同行。
不求殊色,不貪奪目,花開自有樸素香。
待來日,寄滿腔豪情,和秋登場。
身弱并不嬌養,傳媒隻需微風輕揚。
任蝶戀蜂纏,不卑不亢,大智若愚,少露鋒芒。
農夫勤懇,花為果碩,汗水換來稻谷香,瞻原野,雖綠波起伏,豐收在望。
○《稻花桑花》 [宋] 舒嶽祥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後。
餘花畢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風露千萬畝。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飽蒼生,億兆哺其口。
桑花雖無華,紅葚映纖手。
皇後首親蠶,六宮承傅姆。
天生衆裸蟲,無羽毛飛走。
匪此皆凍死,性命安得有。
予謂二花者,斯民之父母。
昔予賦麥花,适當來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誰可後。
請續時夏詩,以為風化首。
○《白華》 詩經 [先秦]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遠,俾我獨兮。
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嘯歌傷懷,念彼碩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鼓鐘于宮,聲聞于外,
念子懆懆,視我邁邁。
有鹙在梁,有鶴在林,
維彼碩人,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遠,俾我疧兮。
○《大雨苗蘇》 [宋] 曾幾
(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杏簾在望》 [清] 曹雪芹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刈稻了詠懷》 [唐] 杜甫
稻獲空雲水,川平對石門。
寒風疏落木,旭日散雞豚。
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村。
無家問消息,作客信乾坤。
○《解悶十二首》 [唐] 杜甫
商胡離别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驿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
○《登靈應台北望》 [唐] 白居易
臨高始見人寰小,對遠方知色界空。
回首卻歸朝市去,一稊米落太倉中。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句》
[唐] 白居易
慣和麹糵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
小器不知容幾許,襄陽米賤酒升寬。
○《與歌者米嘉榮》 [唐] 劉禹錫
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唯數米嘉榮。
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須事後生。
○《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縣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 [宋] 蘇轼
君家稻田冠西蜀,搗玉揚珠三萬斛。
塞江流柹起書樓,碧瓦朱欄照山谷。
傾家取樂不論命,散盡黃金如轉燭。
惟餘舊書一百車,方舟載入荊江曲。
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遙望劉郎薮。
明朝寒食當過君,請殺耕牛壓私酒。
與君飲酒細論文,酒酣訪古江之濆。
仲謀公瑾不須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杭州伍子胥廟封英烈王)。
○《四時田園雜興十二絕》 [宋] 範成大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嬴糠核飽兒郎。
湔裙水滿綠蘋洲,上巳微寒懶出遊。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早稻詩》 [清] 康熙
紫芒半頃綠蔭蔭,最愛先時禦稻深;
若使炎方多廣布,可能兩次見稻針。
○ 《京西稻》 [清] 乾隆
“十裡稻畦秋早熟,分明畫裡小江南。”
“新辟水田千頃綠,喜看惠澤利三農。”
○《新涼》 [宋] 徐玑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莺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
○《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唐] 溫庭筠
稻田凫雁滿晴沙,釣渚歸來一徑斜。
門帶果林招邑吏,井分蔬圃屬鄰家。
臯原寂曆垂禾穗,桑竹參差映豆花。
自笑謾懷經濟策,不将心事許煙霞。
○《遊廬山山陽七詠 白鶴觀》
[宋] 蘇轍
五老相攜欲上天,玄猿白鶴盡疑仙。
浮雲有意藏山頂,流水無聲入稻田。
古木微風時起籁,諸峰落日盡生煙。
歸鞍草草還城市,慚愧幽人正醉眠。
○《蘇台憫農》
[宋] 王之道
稻田高下欲分畦,積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穑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雨後田間雜紀五首》
[宋] 楊萬裡
稻田滴水價千金,溪澗求分不肯分。
一雨萬畦都水足,卻将傾瀉作溪渾。
○《至後入城道中雜興十首其一》
[宋] 楊萬裡
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
升平不在箫韶裡,隻在諸村打稻聲。
○《聞趙芳洲已歸武康梅廨》
[宋] 董嗣杲
歸來慰我思,山疇稻田熟。
雨驟不終朝,水退出平陸。
梅廬暮色黯,欲入足尚縮。
月地舉深杯,杯光泛纖菊。
燈明不藉輝,來去絕慚恧。
所恨懷寶迷,失計資薄祿。
鄙人更曠縱,肯作阮途哭。
有時得親書,多是不再讀。
○《贊縣境稻鄉》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 紀曉岚被遣戍新疆,曾寫詩道。
十裡春疇雪作泥,不須分壟不須畦。
珍珠信手紛紛落,一樣新秧出水齊。
○《稻陂》 [宋] 陸遊
白水滿稻陂,投種未三宿,
新秧出水面,已作纖纖綠。
年來殘俸絕,所望在一熟;
見之喜欲舞,不複憂半菽。
想當西成時,載重壓車軸;
病齒幸已牢,往矣分社肉。
○《溪南草堂即事 》
[明] 劉基
溪上草堂盈十尋,疏楊密竹各成陰。
綠煙繞舍桑畦靜,白水當門稻穟深。
過雨忽翻金碧影,涼蜩亂發管弦音。
此時不省愁何在,坐到鴉栖月滿林。
○《詠田魚》 徐容叢(1886—1950)
一升麥子掉魚苗,紅黑數來共百條。
早稻花時魚正長,烹鮮最好辣番椒。
○《戲詠老農觀稻以秋字為韻》
[宋] 方回
扶杖行阡陌,粳籼極望秋。
兒孫邀按視,父宿聽分抽。
村佃同黃馘,山妻對白頭。
負禾難努力,拾穗尚明眸。
糞薄嫌苗瘠,耘遲訝草留。
後生無乃懶,今歲更奚尤。
籴價先朝賤,租期舊尹優。
迩來非昔比,誰複為侬憂。
路遠筋骸倦,風涼咳唾稠。
采壺炊破甑,啖茹薦新篘。
一飯都能幾,三杯即告休。
堆場喧鳥雀,隘巷集羊牛。
幼稚茅茨候,吹呼果栗求。
雖無玉鸠賜,端勝富民侯。
○《稻田》 [唐] 韋莊
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雲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
○《觀田家收獲》
[清] 歸莊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
五載輸糧女真國,天全我志獨無田。
○《社日》 [宋] 張演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雞栖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汴上書事》 [宋] 張耒
荒陂浮雁啄寒水,古木老烏啼夕陽。
酒市喧呼人醉餘,叢祠歌舞歲豐穰。
黃花半落經寒雨,紅稻初堅得早霜。
倚岸老枝榆骨白,出林丹實柿肌黃。
空林啅起團驚鵲,槁葉悲啼有暗螿。
腰兔暮歸人臂隼,扣門問宿客擔囊。
貂裘西去沖寒早,澤國東歸寄夢長。
入洛自慚文價薄,卻憑山水助清狂。
○《江上散步尋梅偶得三絕句》
[宋] 陸遊
其三
小南門外野人家,短短疏籬缭白沙。
紅稻不須鹦鹉啄,清霜催放兩三花。
○《旅食》
[宋] 郭祥正
旋煮青芹滑,新炊白稻香。
僧居同淡泊,旅食幸康強。
未拟沉湘水,深防死耒陽。
上書終自達,聖世本虞唐。
○《東門外觀刈熟民間租米船相銜入門喜作二絕》
[宋] 範成大
其二
潮到靈橋綠繞船,海邊力穑屢豐年。
淡青山色深黃稻,恰似胥門九月天。
○《采桑子·稻花》
[當代] 褚啟人
穎尖開蕊飛花絮,細奏彈絲。
玉露飄時,舞媚馨香卧羽枝。
柱頭扇展羞人醉,風韻君遲。
含愛春思,雲雨交歡若現癡。
○《海棠春·授粉》 [當代] 褚啟人
新歌踏夏君行早,戀水稻、長生不老。
輕捋母株穗,張穎雌花傲。
子時授粉多微妙,稻之道、雌雄聚早。
試比海棠花,夏日開多少。
○《水調歌頭·稻之道》 [當代] 褚啟人
破天蕩西夏,起義震天涯。
千年耕種,話盡香稻出中華。
七竅闆塊追溯,雙向演分馴化,産稻憑農家。
突變本天意,栽種妙如花。
農耕烈,人增壽,量須加。
貢官弄雅,青睐食味聽君誇。
戰後科研加速,育種精篩良法,遍地出金花。
優勢憑賢士,精黍獻百家。
○《清平樂·雜交制種》 [當代] 褚啟人
日撥雲霧,吹散相思露。
青冠綠枝招展處,又見柱頭外渚。
蕊散豈念親疏,隔行珠粉撒泸。
君任鴛鴦相配,結實蕾蕾如初。
本文初稿承蒙本所内外專家沈希宏、章秀福、陶龍興、王磊等審閱并提出意見,承蒙董彥君教授應邀提供大米拼圖等圖片,承蒙高振宇、毛昌祥、李雲峰、鐘铮铮及北大荒集團等提供部分照片,謹此緻謝。
參考文獻
[1] 張家明. 牡丹想當國花,梅蘭菊都不同意[J]. 新周刊公衆号,2019-07-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486883519786 189&wfr=spider&for=pc[2022-02-21].
[2] 國花”投票揭曉,兩座城市杠上了[N]. 每日經濟新聞,2019-07-23.
[3] 關于盡快評定牡丹為我國國花的議案[J]. 大陸橋視野,2010(4):63.
[4] 王保忠. 關于梅花牡丹雙國花的深度思考[J]. 中國園林,2020,36(S1):13-16.
[5] 陳冠群,江源,任麗,等. 國花、市花設立現狀調查與分析[J]. 園林,2012(4):76-80.
[6] 陳冠群,李潔,申曉輝. 世界“六大”洲國花設立現狀研究[J]. 中國園林,2020,36(10):116-121.
[7] 崔金鐘. 再論國花之争[J]. 生命世界,2014(4):92-93.
[8] 鄭雲飛. 中國考古改變稻作起源和中華文明認知[J]. 中國稻米,2021,27(4):12-16.
[9] 程式華. 中國水稻育種百年發展與展望[J]. 中國稻米,2021,27(4):1-6.
[10] FAO. FAO統計數據庫[DB/OL] . https://www.fao.org/faostat/en//#home.
[11] 陳廉. 中國為什麼沒有國花——關于國花評選的種種争論綜述[N]. 中國綠色時報,2009 -12 -17 / B-01. 花草園林周刊.
[12] 龐乾林. 稻花,可以做國花嗎?[J]. 生命世界,2015(4):84-89.
有話要說...